那些活得淡定從容的人,到底有何不同?
美國著名的企業家和思想家戴爾·卡內基,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伐木工人在森林裡砍樹,其中一個從早幹到晚從不停歇,另一個人沒事就休息,中午還給自己午睡。
幹到最後,他們檢查一天的勞動成果。那個辛勤的的工人嚷嚷說:「我一天都在幹活,也不休息。為什麼你總休息,砍得木頭竟比我多,這不公平!」
另一位工人則微微一笑:「你難道沒發現,我每一次休息的時候,都在磨斧頭嗎?」
這就是淡定從容的人,和看似忙碌但毫無用處之人的最大差別:不懂得停下來思考人生、磨練自己思想之刃的人,永遠一事無成。
如何更好地通曉人生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聽大師分享經驗無疑是最好的方式!
日本漫畫界元老、先後培養出高橋留美子(代表作《犬夜叉》)、原哲夫(代表作《北鬥神拳》)的小池一夫,也許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不一樣的況味。
小池一夫的一生是起起伏伏,充滿了傳奇色彩。1936年出生的他,自幼喜歡寫作,也是個超級動漫迷。雖然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律師,但因為太喜歡漫畫,30多歲才毅然放棄法律專業,投身漫畫的懷抱。
坊間傳聞,他的作品還受到香港黑幫上層的賞識,還把小池一夫叫出來喝茶聊天,並且送了一塊高級手錶象徵友誼。總之,他的一生,充滿了故事性和戲劇性。
他是個有趣的老頭,從2010年開通推特(社交帳號),就喜歡在上面分享自己的人生哲學。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從來不倚老賣老,而是用小故事講述大智慧,一點一滴滲透給迷茫的現代人。
《從容路過的人生》是他82歲傳奇人生的集合,從人際交往、工作、自處與愛人、消費與審美等多個維度,為我們解讀如何度過暢快、不憋屈的一生。
關於人際關係:注意身旁的「能量小偷」哦
小池一夫有位醫生朋友,在高三報考志願時,險些被強制更改意願。原因就是他的老師認為,他肯定考不上醫科。朋友當時就和老師大吵起來,堅持不改志願。感謝堅持,他現在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醫生了。談起過往的經歷,朋友十分後怕:如果當時聽了老師的建議,現在過得恐怕就是另外的人生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人會給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如果是好的,我們自然接受。但也有些人,處於想控制你、打壓你的目的,用負能量的話語羞辱你:「放棄算了,你肯定不行!」 「如果你在這樣幹,以後就完蛋了!」
這些人,就是「能量小偷」,他們會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如何分別他們和真正想幫助你的人呢?小池一夫說,這取決於你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人,還是想變成他人希望你變成的人。
只有自己能獨立分辨是與非,才意味走向真正成熟的開始。
關於工作:「以超越自己的老師為目標」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很多學生心中暗暗定下的志願。但是若想成為閃閃奪目的「青」,我們必須要把超越老師的「藍」作為自己的目標。
小池一夫從做漫畫老師開始,就被很多人「善意提醒」:你何苦增加自己的對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那些成不了才的人會恨你的......
小池一夫坦誠,自己的對手確實增加了,也被別人憎恨,但這都不是事!因為「教學最能讓自己學到東西。」
不僅如此,他還分析了自己2名成功的學生經歷,發現學生之所以成功,是把和老師學習,當成人生的一個節點, 而不是終點。
就像國畫大師齊白石說:「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凡是學習、研究老師的長處,形成自己風格的,必然會在藝術之路上突破。而只是單純從模仿老師作品的,只會讓自己走入死胡同。
關於自處:「不靠別人消除不安」
大家聽過「路徑依賴」這個詞嗎?這是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意思是我們一旦「選擇了一條道路,就會很可能沿著固定的軌跡發展下去」。
比如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準距離是4.85英尺。你可能會問這個標準是怎麼來的呢?是根據兩個馬屁股的寬度來的!
因為一百年前,最早建立馬車的標準,需要根據英國馬路的寬度來定。而英國馬路的寬度,則最早源於兩千年年前羅馬戰車的寬度,也就兩個馬屁股。
世上最滑稽的一幕出現了,現代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距離,竟然來源於千年前的兩個馬屁股的寬度。是不是很搞笑?
我說這個例子的原因,是一旦我們熟悉了從他人身上取得幫助,就會從偶爾為之,變成全身心依賴。而在人際關係中,用自己全身心依賴別人,無異於找死。
對此,小池一夫給出建議:「當感到不安時可以求助於人,但最終還是得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通過自身的努力得來的答案是誰也奪不走的。」
寫在最後:
這位有趣可愛的老頑童,在2019年因為肺炎去世,時年82歲。斯人雖已逝,但是留下的精神食糧,還可以供我們品味。
也許小池一夫先生去世前的最後一條推特,可以當作他人生的最好註腳:
「對於喜歡的東西,我們友好而善良的對待。對於討厭的事物,也不應粗魯回應或是攻擊。我儘可能的不去思考後者,這也是一種解脫。」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