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2020】四川涼山:探索為脫貧致富不斷「造血」的「昭覺密碼」

2020-12-15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靜遠):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昭覺縣地處四川省西南的大涼山腹地,是全國彝族人口第一大縣,地處高寒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業生產基礎條件薄弱,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社會事業發展不足。

  過去,不少貧困戶都居住在低矮破舊的土坯房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昭覺縣大部分村子的真實寫照。

  11月17日,四川省政府發布通知,宣布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普格縣、布拖縣等7個國家級貧困縣摘帽脫貧。至此,涼山州11個貧困縣全部「清零」。昭覺縣脫貧摘帽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產業扶貧:握緊特色種養殖、鄉村旅遊兩把「金鑰匙」

  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位於昭覺縣西南部,平均海拔2520米,屬高二半山區,是典型的純彝族貧困村。今年5月12日,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洛達社安置點的8戶貧困戶搬進了新居。至此,三河村9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中的147戶貧困戶801人全部分到了新房,居住條件大幅改善。

  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於2018年4月集中開建,房屋具有非常明顯的彝族特色:黃梁黑瓦,屋簷下的鬥拱如牛頭,還塗上了彝族紋飾。窗戶內側是橫拉的玻璃窗,外面則裝了兩扇木窗,上面均雕刻了花紋。

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發展產業是實現可持續的脫貧的「金鑰匙」,為了保證貧困群眾持續增收,三河村立足本地實際,結合氣候與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出「短中長」結合的發展路子,建起了「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的特色種養殖模式。

三河村舊址(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具體來說,短期主攻養殖和組織勞務輸出,種植青薯9號3300畝,每畝地可增收1000元;引進西門塔爾牛240頭,採取「分散到戶養殖、合作社統購包銷」的方式,幫助貧困戶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養殖中華蜜蜂4000群,每群產量5至10公斤,每公斤在160元左右,帶動15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0元。

  今年春節後,部分群眾外出務工受到疫情影響,三河村及時組織他們到附近的工地或產業園區務工。目前全村輸出貧困勞動力221人,實現勞務經濟449.6萬元。

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內的村史館(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中期發展特色種植,向土地要效益。目前已種植雲木香1000畝、冬桃370畝、花椒2800畝,預計2至3年後,能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2萬元以上。

  長期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立足三河村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把舊址、新居和村史館串聯起來,開發彝族文化扶貧主題旅遊線路,圍繞吃住行遊購娛,配套建設民宿酒店、商鋪、彝家樂等經營設施,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吸引群眾就近就地就業,幫助群眾實現長期穩定增收致富。

  2019年2月,吉好也求一家從以前的土坯房搬入了黃牆灰瓦的新家。吉好也求的新居位於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1號安置點,有寬敞的客廳和4間臥室。在潔白的客廳牆壁上,掛著吉好也求全家合照和孩子們的各種獎狀。

  隨著如今村裡產業增多,吉好也求一家的致富門路也增多了,「現在養牛、養雞、養蜂、打工,我們還經營了一家自己的小賣部」,吉好也求一家在2019年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元,而在3年前他家的人均收入還不足2000元。

吉好也求在新居前留影(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科技扶貧:大棚蔬菜耕出一條「致富路」

  距離昭覺縣城15公裡的四開鄉好谷村,崇山峻岭之間,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和玻璃溫室格外引人注目,佔地5000畝的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就坐落在這裡。

  初冬時節,園區智能玻璃溫室大棚內各種果蔬綠意盎然,與室外陰雨蕭瑟的冬景形成鮮明對比。

綠意盎然的園區大棚(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在園區內,黑色電纜隨處可見,這些黑色電纜可以實時監測室內溫度,一旦溫度過低,便會自動啟動儀器調節溫度,以保證蔬果在適宜溫度下生長。然而,幾年前當地的農業生產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階段,機械化程度低。受耕地面積少和氣候惡劣的影響,當地主要種植土豆、蕎麥等作物,一年一熟,每畝地產值不超過2000元。

隨處可見的黑色電纜(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2018年6月,涪昭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期建設完成,建成了智能玻璃溫室、育苗室、種植大棚等,主要種植茄果類、葉菜類蔬菜。通過一系列農業設施、技術,蔬菜種植克服了冬季低溫、少雨的不利條件,農業產品除了銷往昭覺縣、西昌市的農貿市場外,還能給深圳等地的大潤發超市供貨。每畝地產值可達到2萬多元,增長了近10倍。

  據了解,園區建設以來,依託縣人社局、農業農村局及省農科院等單位和科研機構,合作建立農技專家工作站,已經累計為1000多名農戶開展農技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本地創業人才,其中新型職業農民20人,鄉村農技人員7人。

  截至目前,先後已有8名貧困戶,通過園區培訓後回家自主創業,開展越夏蔬菜種植,實現畝產值8000餘元,戶均增收2.2萬餘元。

  健康扶貧:積極推行「1+M+N」艾防工作模式

  四開鄉中心衛生院距離昭覺縣城22公裡,服務1.8萬餘名群眾。四開鄉衛生院院長賈巴爾日介紹,在脫貧攻堅期間,衛生院增設多個功能科室,目前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X光放射科、心電圖等診療科目,能夠承擔四開鄉基本醫療服務、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健康服務、愛滋病等重點疾病防治工作。

四開鄉衛生院院長賈巴爾日(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衛生扶貧基金、愛心基金等等,以前這些基金都得病人單獨去報帳,來來回回跑很多個地方,現在都是『一站式結算』,病人不需要到處跑,之後醫院自己到各個部門去報銷各項費用。」昭覺縣衛生健康局健康扶貧辦副主任洛古裡古說道。

  賈巴爾日稱目前四開鄉所有貧困人口都已納入城鄉居民醫保。另外,四開鄉還開展了針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人員的醫療救助,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服務,將貧困患者就醫費用個人支付佔比控制在5%以內。

四開鄉衛生院貧困戶「一站式」服務結算窗口(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我們這裡是愛滋病重災區」,賈巴爾日表示由於社會化程度低,現代文明普及不夠,在昭覺縣許多陳規陋俗還依然存在。此外,加上早期毒品的傳入,毒品犯罪、愛滋病的傳播導致貧困狀況加劇。

  在四開鄉衛生院內,一面寫著「涼山州精準防艾信息管理平臺」的電子屏格外顯眼。賈巴爾日介紹,目前,包括四開鄉在內的涼山州30個重點鄉鎮都實行「1+M+N」防艾工作模式,即鄉(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鄉(鎮)衛生計生專員+村艾防員。

涼山州精準防艾信息管理平臺(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所謂「N」級是指基層隨訪調查宣傳員,主要包括村醫、母嬰員、艾防員等,他們負責定期入戶摸底調查,管理隨訪,對村民進行防艾宣傳教育,同時還要將摸排後的數據及時錄入信息管理平臺。

  「這是他們昨天剛去現場拍的照片,這些照片是後續給他們發放津貼補助的憑證」,賈巴爾日表示根據排查人群的不同,調查宣傳員的工作頻率也有所區別,「比如說HIV檢測一年一次就可以了,但是對於陽性育齡婦女必須一個月一次」,大部分調查宣傳員都是兼職擔任母嬰員、艾防員等,每個月除了有2000元的基本工資外,還享有參與防艾項目的資金補貼。

今年4—6月調查宣傳員參與防艾項目的資金補貼明細(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調查宣傳員拍攝的隨訪現場照片(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M」級指的是鄉衛生院的醫療技術服務團隊,他們需要對「N」一級調查宣傳員上報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及時掌握防艾工作進程。「1」級指四開鄉黨委政府,以及分管衛生健康的專職書記。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四開鄉普通育齡婦女健康教育覆蓋率91.29%、普通育齡婦女HIV檢測率89.70%,陽性育齡婦女孕檢率100%,各項指標不斷向好,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減輕了對脫貧攻堅成效的制約影響。

  「全國脫貧看涼山,涼山脫貧看昭覺」,昭覺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時也是全國貧困問題最突出、致貧原因最複雜、脫貧任務最繁重的地區。

  時間是一條蜿蜒向前的路,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循著昭覺縣一路走過的這條路回望,有窮困潦倒,有砥礪奮進,更有攀登跨越。這個曾經的貧困縣,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惠及下,正一步步走向富裕。

相關焦點

  • 【決勝2020】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 脫貧啦,幸福在敲門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 楊樹「卡莎莎(彝語,謝謝)。」12月3日,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的記者走進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女主人端出自家採摘的核桃熱情地招待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組照《四川涼山「懸崖村」的變遷》
    2017年9月初,500米上空俯瞰四川涼山「懸崖村」全貌,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村莊。    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中途休息。2017年9月初,四川涼山「懸崖村」村民背貨物通過天梯上山。
  • 春風送暖大涼山——四川涼山的脫貧之路
    幹部群眾搶抓時機,奮勇向前,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基礎上,全力確保涼山彝族自治州如期脫貧。俯瞰涼山州甘洛縣眉山村。王雲攝/光明圖片涼山州美姑縣農作鄉依色村依託山勢地形,大面積種植玉米增收致富。雷建攝/光明圖片涼山由奴隸社會「一步跨千年」,一躍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經濟社會等發展相對滯後。
  •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等 近日,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的記者走進村民俄地曲西家中,女主人端出自家採摘的核桃熱情地招待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脫貧了,幸福在敲門。
  • 廣安區:與南潯、昭覺許下更多「三年之約」
    就在同一天,在廣安區幫扶幹部的指導下,昭覺縣姐把哪打村的九如生態草莓種植園,扶貧車間裡,20多位彝族婦女正在熟練地分揀、打包,個大、鮮紅的草莓完成分裝後,將通過冷鏈運往全國各地……時間回到2017年,廣安區脫貧攻堅工作通過驗收,昔日的國家級貧困縣,成為四川首批高標準脫貧「摘帽」的6個區市縣之一。2018年起,廣安區「結交」了兩個「兄弟」,左手南潯、右手涼山,定下「三年之約」。
  • 自駕遊昭覺,涼山東面的一個小縣城,路況不錯景色還好,值得前往
    在涼山按照地理位置習慣將昭覺、美姑、雷波、布拖、金陽稱為東五縣。完成普格的快樂之旅後得回到西昌。普格到西昌80公裡左右的路程,在國道G248上行駛。路況很好,全是改造後的瀝青路面,多數路段實施了截彎取直,改造後的路段比原來要好跑些,路程也縮短了。從西昌到昭覺縣城剛好100公裡。
  • 四川涼山易地扶貧搬遷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住進好房子...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 方寸之間盡顯涼山美——喜德、昭覺、美姑篇
    當涼山變成郵票是什麼樣?喜德、昭覺、美姑昭覺縣歷史悠久境內有低山山間盆地、階地河漫灘地、洪積扇等地形這裡風景優美,水草豐茂谷克德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昭覺縣尼地鄉碗廠鄉境內總面積為439.9公頃這裡有高山、草甸、花海溼地資源豐富具有重要保護價值李星丨攝 谷克德彝語意為大雁棲息的地方
  • 農業政策性銀行在涼山發揮脫貧攻堅先導作用
    農發行在四川涼山脫貧攻堅中發揮農業政策性銀行先導作用,探索項目扶貧貸等金融服務,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基礎設施等民生短板問題。僅農發行涼山分行在涼山7個深度貧困縣累計獲批扶貧貸款50.9億元,投放到位9.2億元,扶貧貸款餘額達20.1億元。
  • 「決勝2020」扶貧必扶智 大涼山孩子學前學會普通話 源頭阻斷貧困...
    近日,「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灑拉地坡鄉幼兒園。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小朋友們熱情地用漢語和採訪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當記者問到:「你幾歲了?」小朋友沙馬子叄用漢語清楚大聲說:「我五歲了!」「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 四川涼山下轄的17個行政區域一覽
    截至2020年9月,涼山彝族自治州轄17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其中縣級市1個,縣16個)。8.昭覺縣昭覺縣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面積2702平方公裡。昭覺是全國彝族人口大縣,齊集什扎、所地、阿都、依諾四大方言。
  • 增強民族地區"造血"機能 四川160名幹部支援三州
    新華網成都12月18日電 四川省從全省各地選派的160名援州幹部近日已完成崗前培訓,全部進入甘孜、阿壩、涼山三州新的崗位工作。  近年來,江澤民總書記、朱鎔基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多次來川視察,對甘孜、阿壩、涼山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開發建設作出了「穩藏必先安康」、「安康必先通康」等一系列指示。
  • 四川涼山真的很窮?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涼山,房價僅次於成都
    導語:四川涼山真的很窮?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涼山,房價僅次於成都說到四川,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成都。成都作為四川的省會城市,已經成為四川的重要名片之一,成都山好、景好、美食眾多,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四川涼山,來說說涼山是不是真的很窮?走進一個真實的涼山,一個更全面的涼山。說到涼山,很多人都知道,但並不了解涼山。涼山,全稱涼山彝族自治州,它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下轄自治州。涼山,下轄17個縣市,有西昌、德昌、布拖、美姑、昭覺、會理、越西、雷波等地。
  • 阿魯阿卓傳播彝族文化 為新專輯赴四川涼山採風
    阿魯阿卓傳播彝族文化 為新專輯赴四川涼山採風   中新網11月29日電 近日,為籌備新專輯的青年歌手阿魯阿卓,特地趕在彝族人最盛大的節日「彝族年」之際,奔赴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進行實地採風。
  • 精準幫扶打贏涼山脫貧攻堅戰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中國大件快遞領導企業——德邦快遞,通過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宗旨,努力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切實履行自身應盡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據多家媒體報導稱,德邦快遞於6月25日承運一批由中國平安捐贈的重約11噸、總價值約175萬的橄欖油,從四川涼山驅車1700公裡發往湖北武漢漢口醫院。
  • 決勝2020丨大山裡的幼兒園 「學前學會普通話」為彝族孩子鋪就「出山路」
    這幾天,「決勝2020」看四川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涼山,來到平均海拔2600米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幼教點。嶄新的校舍、寬闊的庭院令人眼前一亮。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彝族小朋友們熱情地用漢語和採訪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當記者問道:「你幾歲了?」小朋友安志成用漢語清楚大聲地說:「4歲了!」
  • 教育「輸血」涼山 北京一零一中學幫扶「地圖」再擴張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用教育幫扶的方式,讓理想照進現實,從脫貧奔向小康」, 10月18日至20日,北京一零一中學教育集團與四川涼山州正式籤署的教育幫扶合作協議,與四川省昭覺中學、涼山州民族中學建立結對幫扶友好學校。隨著兩所中學加掛「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團」聯盟校校牌,一零一中學教育幫扶、助力涼山州教育事業發展開啟新篇章。
  • 特色小鎮 | 四川第二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正式公布,涼山1地上榜
    9月25日,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第六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第七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在樂山市峨眉山市開幕。在2020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第二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正式公布。
  • 瀘沽湖經西昌後前往涼山懸崖村(上海人自駕床車行攝遊記-39)
    瀘沽湖屬川滇共有,雲南一邊在寧蒗縣境內,四川一邊在鹽源縣境內,結束瀘沽湖二天三晚的休閒活動,前往走307省道經鹽源縣、西昌市前往涼山懸崖村。從西昌市前往涼山懸崖村走356國道、307省道,途經昭覺縣,全程167公裡,全程盤山公路,路況:部分路段修路,常有堵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