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艾草長成15億元大產業

2020-12-21 環球網

□ 陳瑞華

蘄艾是「蘄春四寶」(蘄艾、蘄龜、蘄蛇、蘄竹)之一,蘄春民間有諺語「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蘄艾以其獨特的功效,馳名大江南北,享譽中外。

2015年,湖北蘄春縣委、縣政府提出了「養生蘄春,從艾出發」的發展理念,確立了以蘄艾產業為突破,把蘄艾產業作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增效的支點,明確提出打造100億蘄艾產業和建設「中國艾都」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的蘄艾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確立用蘄艾打造「李時珍」品牌,用蘄艾產業佔領中醫藥市場,通過市場來引爆李時珍品牌開發和健康產業發展。如今,該縣蘄艾專業合作社29家,298家企業參與蘄艾產品研發生產,先後開發出蘄艾條、時珍養生酒、蘄艾灸、蘄艾精油、蘄艾沐足等8大系列近150餘種蘄艾健康養生產品,產值達到15億元。

蘄春質監部門抓住機遇,主動作為,緊緊圍繞該縣委、縣政府中心大局,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在2009年,蘄春質監部門對該縣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重點土特產進行了普查調研,經過發現和挖掘,陸續申請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其中蘄艾2010年成功申報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在申報保護的同時,該縣質監部門不斷加強地標產品的宣傳力度,獲得社會各界廣泛認可。並協助編制《蘄艾產業發展規劃》和設立蘄艾產業發展基金。牽頭聯合蘄艾生產企業,成立了蘄艾協會。密切配合蘄春縣委、縣政府創立「國家中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艾產業化聯盟」和舉辦「李時珍蘄艾健康文化節和蘄艾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在蘄春縣掀起了種植蘄艾、開發蘄艾、加工蘄艾、營銷蘄艾的滾滾熱潮。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蘄春縣各類蘄艾企業蓬勃發展,去年實現利稅2億多元,成為地方經濟支柱之一。蘄艾產業從申報地標產品,到形成產業規模,僅僅只用5年時間,從無到有,實現了「申報一個產品,發展一個行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人民」的目標。

同時,蘄春質監部門牽頭起草《蘄艾地標產品管理辦法》確定了蘄艾原料溯源、專用標誌貼標使用、基地登記、年度審核、執法打假等五項制度,建立起全新的蘄艾產業管理機制。為規範蘄艾地標使用,加強日常監督,開展品牌保護等工作提供了法理依據。還負責起草制定了《蘄艾地理標誌貼標使用實施意見》,規範蘄艾專用標誌貼標使用行為,印製標貼500萬份,以專用標誌貼標使用為平臺,落實蘄艾管理四項基本制度,區分蘄艾產品與非蘄艾產品,規範行業競爭秩序,助推蘄艾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蘄春質監部門還全力推進蘄艾省級地方標準申報工作。與華農中醫藥植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李時珍醫藥集團等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一起,開展技術攻關與合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對全國13個省市的艾草在同一時間段進行抽樣,送華農中醫藥植物研究所進行比對試驗,研究制定蘄艾核心技術指標與參數,歷時兩年多,完成蘄艾標準內容的起草與專家評審。在2015年10月份,《地理標誌產品·蘄艾》(標準號:DB42/T925)《中藥材·蘄艾栽培技術規程》(標準號:DB42/T926),經湖北省質監局審核批准正式發布。

與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李時珍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起草制定了《蘄州艾葉》道地藥材標準。由中國中藥協會正式批准《道地藥材標準》(標準編號:ZGZYXH/T11-36-2015),《蘄州艾葉》標準編號:(ZGZYXH/T15-2015)並對外發布。

與蘄艾產業協會一起,起草《蘄艾條(柱)》、《蘄艾足浴包》團體標準,統一蘄艾主流產品的評判標準,確保蘄艾產品質量和品牌口碑。截至目前,該縣質監部門為蘄艾產業累計制定兩個省級地方標準,制定300多個企業標準。

2013年,蘄艾成功申報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以此為契機,蘄春縣質監部門穩步推進示範區建設。過去蘄艾種植單產不到100公斤,在實施「蘄艾」標準化種植後,單產量提高到200公斤,並且通過檢測數據證明,標準化種植的蘄艾在揮髮油含量、總黃酮含量、燃燒發熱量等技術指標明顯優於其他艾葉,甚至高於野生蘄艾。同時,與有關鄉鎮、企業合作,將蘄艾種植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為貧困戶免費提供蘄艾種苗,免費培訓標準化種植技術,幫助農戶脫貧。質監部門將示範區建設推動成為蘄艾種植產業的旗幟,形成示範效應。

目前,蘄春質監部門積極籌備建設艾製品檢測中心。已取得蘄艾檢測實驗室資質、可對社會開展蘄艾檢測服務,投資12萬元改造實驗室,培訓蘄艾檢測專業人員6名,投資56萬元購進蘄艾檢驗設備,新增檢測能力56類產品,88項參數。項目完成後,檢測能力將達到653項產品737項參數,用雄厚的技術支撐助推蘄艾產業發展壯大。

相關焦點

  • 一把艾草,燃起200億元扶貧大產業
    從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才能想起的一把野草,到目前的健康大產業、脫貧大產業,河南省南陽市艾草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產量佔全國的80%以上,加工、經營企業1029家,開發出艾草健康產品5大系列3800多個品種,遠銷「一帶一路」沿線56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200多億元。 說起南陽艾產業,不得不從一個人說起。他叫陳增喜,是南陽最早研究艾草產業的人,現任南陽市宛城區科技局局長。
  • 小艾草做成大產業
    近年來,務川自治縣引進企業發展艾草產業,初步形成了集艾草種植、生產加工、產品研發、銷售服務於一體較完整的產業鏈,一株株不起眼的小艾草,經過大規模開發種植,精細化加工,正在成為一個新興的富民產業。據了解,公司於2008年在務川試種艾草,經過不斷探索,反覆試驗,於2014年在務川建立加工廠,生產艾草系列產品。務川地處武陵山區,海拔高,氣候好,種植的艾草質量更優、純度更高,艾草產品滲透力強,在市場上是很有優勢。公司以線下做艾灸的體驗服務,結合線上賣產品進行銷售,年銷售產品4000多噸。
  • 湖北黃岡市蘄春縣——小艾草做成大產業
    2015年,蘄春縣立足資源稟賦,提出把發展艾草產業作為全縣產業轉型升級的支點。當年,兩位外地客商到五鬥地村考察一番,決定投資建設蘄艾種植基地。  以此為契機,五鬥地村成立蘄艾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種植蘄艾。
  • 艾草飄香已千年 產業蓬勃在今朝——南陽市艾草產業發展透析
    全市野生艾草年開發利用12萬畝,艾草種植面積24萬畝,建設4個艾草產業園,註冊企業1529家,年銷售額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全國市場佔有量高達70%;傳承創新並舉,成立了河南省艾草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陽宛艾產業協會及黨支部,連續3年承辦中國艾產業發展大會,艾草產品已達六大系列160多個品種
  • 「琉璃球」長成大產業
    「琉璃球」長成大產業 2006-08-11 來源:大眾網 責任編輯:白秀芬
  • 靈臺小艾草種出扶貧大產業
    原標題:靈臺小艾草種出扶貧大產業  初秋時節,在靈臺縣東北部的新開鄉艾草種植基地裡,滿眼翠綠的艾葉與青山融為一體,清風徐徐,白色絨毛此起彼伏,
  • 蘄艾受捧出口內銷兩頭俏 小艾草要做成百億大產業
    記者連日走訪發現,艾草加工的艾灸貼、驅蚊水、沐浴滴,以及各類養生健身產品在線上線下一直熱銷,價格高的可達數百元。在距離武漢不遠的「中國艾都」蘄春,首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剛剛落幕。過去一年,蘄春艾行業總產值達到20億元。實際上,端午節前的艾草消費熱潮,只是這一產業在近年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 小艾草成大產業
    又到端午念粽時,艾草悠悠藥香至。當下,「長白山」野生艾草憑藉「除溼祛風」藥效成為人們搶購佳品。白山市撫松縣憑藉特有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及綠色土地資源,大力發展艾草種植,時下興隆鄉南天門村的500多畝艾草已進入採收時節。
  • 「小艾草」發展出大產業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田野艾草香。夏日時分,走進建安區張潘鎮焦莊村的艾草基地,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成片的艾草長勢喜人,微風拂過齊腰高的成熟艾草,散發出陣陣清香。
  • 寧陽縣「田間新寵」小艾草種出大產業
    艾草原本是生長在山坡、荒地的一種很常見的藥草,如今,在寧陽縣文廟街道,上千畝集中連片種植的艾草,成為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愛草」。端午剛過,走進艾草種植基地,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成片的艾草在陽光照耀下長勢喜人,一望無際。不遠處,30多名工人正忙著採摘艾草的嫩芽,田間地頭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 銅梁少雲鎮:打造兩萬畝艾草基地做大農業品牌產業
    而今,在少雲鎮海棠、轉龍、向陽、大佛、石廟、硯池等8個村種植上艾草,面積達3000多畝。談起艾草落戶少雲,不得不提到農民工陳平返鄉創業帶動了這一產業的興起。「我過去在外務工,幫助別人從事的就是艾草種植和加工,掌握了一整套生產和加工的技能。」
  • 山東霑化:小冬棗長成富民大產業
    經過35年的精心培育,小冬棗長成了富民大產業。  1984年,霑化在下窪鎮秦口河流域發現56棵老冬棗樹,當地政府敏銳地意識到擁有「甜超荔枝脆超梨」口感的冬棗發展前景廣闊,便積極引導棗農種植冬棗。  隨著冬棗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部分棗農出現片面追求產量的現象,冬棗品質受到嚴重影響。
  • 重師校長寄語新生:希望你們長成一棵大樹
    校長孟東方在開學典禮上以大樹為例寄語新生,希望他們長成一棵大樹。一顆剛剛破土萌芽的小樹苗,成長為一棵大樹,一定是深深紮根、頑強生長、吐故納新,最終成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9月15日-17日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舉行
  • 「小艾草」能成「大產業」!南陽這家艾草龍頭企業,打響「宛艾」品牌騰飛海內外!
    據統計南陽市艾草種植面積超過24萬畝,建設4個艾草產業園,年銷售額80億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全國市場佔有率高達70%;2017年以來,連續三屆全國艾草產業大會在南陽舉行,南陽也被稱為當之無愧的艾草之都。
  • 黃蒿灣萬畝高原艾草產業園項目專家劉孜瀚博士:艾草產業將成為榆中...
    劉孜瀚(甘霖 攝)中國甘肅網10月2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談及艾草產業園發展現狀,劉孜瀚博士對記者說,目前,黃蒿灣已建成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艾草半野生化種植基地,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家校企結合產學研一體化艾草全產業鏈項目
  • 湖北蘄春縣:小小艾草助增收
    端午節前,在河北唐山開中醫診療館的李亞群急匆匆地去蘄春收割艾草。蘄艾被稱為「蘄春四寶」之一。李亞群在診療過程中發現,蘄艾的療效非常好,但市面上很難買到正宗的蘄艾。經過考察,她在蘄春縣蘄州鎮席盤石村流轉了350畝土地開始自己種艾草。
  • 「藝苑」原創詩歌丨長成草原的一棵草
    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局民警徐振江創作的詩歌《長成草原的一棵草》以詩朗誦和短視頻相結合的方式作為其中一個節目播出,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點讚。詩歌以我局民警王維軍為原型,描寫了從警38年的王維軍,把一腔熱血撒向了草原的鄉村,長成了一顆無懼風雨的「小草」,鑄造了忠誠,溫暖了百姓。
  • 葉縣:供電充足有保障,艾草產業大發展
    收購、分類、清洗、加工、包裝運輸……這一系列工作馬金鵬已經爛熟於心,但他依舊認真細緻地對待每一個環節,因為這些艾葉產品要銷往全國,這僅是該鎮艾草產業的一部分。據悉,葉縣常村鎮地處淺山丘陵區,適合艾草的生長。近年來,隨著艾草的各種功能被挖掘,艾產品走俏市場,當地村民逐漸意識到艾草的價值,紛紛開始人工種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艾草香飄黃蒿灣,產業助力拔「窮根」
    為解決黃蒿灣村一無集體經濟,二無支柱產業,三無發展動力的「三無」問題,幫扶單位蘭州日報社黨委和中連川鄉黨委、黃蒿灣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牽線搭橋,成功引進了甘肅百草集團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如今,這一項目已在黃蒿灣的山梁上、梯田裡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小小一株艾草,從引種培育、試種擴繁到規模化種植,它從田間到車間,從工廠到市場,將經過規模化種植、品牌化經營、網絡化銷售、資本化運作等一系列業態組合的「神奇之旅」後,成長為一棵「致富大樹」。
  • 艾草飄香
    金秋時節,艾草飄香。  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的河南南陽是全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其中,艾草因養生保健功效被廣泛種植,成為中藥材產業龍頭產品。目前,該市艾草種植、開發面積達30餘萬畝,註冊企業1500多家,年銷售額8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艾製品加工基地和艾葉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