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遊好辛苦,披星戴月星夜兼程,開始還可以,遊玩的地方新鮮刺激,時間長了加上西餐吃不習慣,吃不飽的感覺,偶有中餐也不對味兒,加上團餐六菜一湯,八到十人就有些緊張,不過還好,遊費不高,想開了。
連續緊張的奔波,趕時間,倒時差,使得身心俱疲了,好在咱身子骨還行,休息過後精神抖擻,滿血復活。自己加餐的方便麵老醋才是最愛最給力的菜,加上好多景區有純正的中文解說,比如遊船上有廣播,普通話介紹兩岸名勝古蹟,聽著明白親切。關於地方的歷史J領隊要求我們自己查閱網上資料,他不做過多的詳細介紹,也好,自己直接查詢網上記錄就可以,方便的很。

俺一邊旅遊,一邊看旅行社給的介紹(行程單上的簡短的介紹文字)也只能了解一個大概情況,網上說:在琉森,不僅傳統產業歷久不衰,旅遊、交通、會展等現代產業發展也相當快速。琉森有發達的有軌電車和汽車網絡,有遍布景區的高級酒店和優質服務;琉森的中國遊客逐年成倍增長,已成為瑞士中國人到訪最多的城市。琉森不屬於奢華,而屬於優雅。
對於瑞士的了解,也僅限於曾經學過的地理和歷史課本,以及後來自己閱讀的外國小說和影視作品, 看的最多的應該是二戰歷史。始終保持中立的瑞士贏得了寶貴的國家建設和發展,這是俺印象最深刻地方,瑞士風光美麗迷人,富足的瑞士人始終不忘環境保護,短暫幾天旅遊也見識到了,保護環境已經納入法律多少年了,比如:土地必須種植綠植,不能裸露黃土等等,看來他們也不是完全靠個人自覺自愿的保護意識,還是需要法律法規制度約束的。
琉森是我們遊覽的主要城市,在瑞士中部,用了好長時間終於鬧明白了琉森和琉森的所屬關係。
琉森州的首府稱:琉森 ,當時問過J隊,(我們團的領隊兼導遊)是一個非常美麗寧靜的旅遊城市。
清晨,從酒店出來,就如走進了美麗的夢裡。街道兩旁微黃的牆壁,圓拱或坡形的房頂,著意修飾的窗戶,美麗的壁畫,隱隱透出古典氣息。羅伊斯河邊飄香的集市仿佛流動的風景,安靜地散發著世俗的氣味。而那些多少年前的古蹟,始建於13世紀的穆塞格城牆、為紀念瑞士僱傭軍而雕刻的獅子紀念碑、畫著1626年瘟疫場景的磨坊橋……無聲細訴著城市的歷史。

獅子紀念碑是為 了紀念760位為法國戰死的瑞士僱傭兵而建,兼具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於一身 獅子紀念碑的前方是一汪清澈的湖水,經常有鴛鴦、野鴨在此嬉戲,風景宜人,夏季在此經常有音樂會,可免費欣賞。與獅子紀念碑合影留念後可以視情況在周邊小店挑選紀念品,然後可前往毗鄰的冰河公園遊覽。獅子紀念碑(Lion Monument)是琉森數一數二的雕刻作品,一支箭深深地插進了瀕臨死亡的雄獅背上,獅子面露痛苦的神情,前爪按盾牌和長矛,盾牌上有瑞士國徽。這是為了紀念1792年法國大革命,暴民攻擊法國杜樂麗宮(Tuileries)時,為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瑪麗王后而死的786名瑞士軍官和警衛所建的紀念碑,意在祈求世界和平,碑的下方有文字描述了此事件的經過。

歐洲教堂多,名稱也多,導遊介紹完基本又還給導遊了。
遊客經常合影的地方也是有名的地標建築:霍夫教堂。(後來查資料知道其名:霍夫教堂)對於沒有信教的遊客來說主要看看建築風格,造型奇特否,各有什麼特色等等,做個紀念拍個照留影,到此一遊而已。

據記載:卡貝爾廊橋,也稱教堂橋,是琉森最知名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歐洲最早的有頂木橋。這是一座有著六七百年歷史的老橋,長約200米的橋身像一道彎月橫跨在羅伊斯湖上,歷史記載此橋曾被大火燒毀,現在看到的橋是重修後的橋,三角形的屋頂下鑲繪了一幅幅三角形的古畫。記載了西班牙大流感(1918—1919)死傷內容的情景畫,(亦稱黑死病)木橋靠南的位置有座八角形的塔樓,據說,橋和橋中心塔樓都是當年城牆的一部分,塔樓是軍事瞭望用的建築,堅固的塔身透著厚重的歷史滄桑。廊橋曾遭遇一場大火,儘管重新修復後新舊參差不一,但她依然魅力不減,吸引著接踵而至的遊人。

有點小遺憾,那天遊覽琉森剛好陰天有陣雨,光線不是很好,手機拍出的效果不理想,待以後有機會再補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