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原來都相似,他們不僅僅活在小說裡
連環殺手,一直以來我們都覺得他們活在偵探小說裡,活在影視劇裡,當這樣的人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令人毛骨悚然。
惡魔在人間,你不由自主會想起這句話。
2018年3月30日,塵封28年的「白銀連環兇殺案」塵埃落定:被告人高承勇被判故意殺人、強姦、搶劫及侮辱屍體四宗罪, 數罪併罰判處死刑。
「白銀連環殺人案」是一樁駭人聽聞的案件。在1988年5月至2002年2月間,被告人高承勇在甘肅省白銀市、內蒙古包頭市採取尾隨女性、入室作案等方式,實施故意殺人、強姦、搶劫及侮辱屍體犯罪,共致11名女性死亡,最小的年紀才8歲。這一案件,從案發到最後告破經過了28年,高承勇也從第一次作案的24歲變成一個52歲的「老頭」。
Discovery頻道推出過一部專門講述全球重大命案的紀錄片,試圖通過情景再現、當事人訪談、警方證據還原重大命案的真實,它的名字叫《全球重大兇案》(Crimes that shook the world)。
這部紀錄片,你得有足夠強大的心臟和勇氣,才能堅持看完。紀錄片呈現了在人類犯罪史尚最令人談之色變的「連環殺手」:BTK連環殺手(BTK)、綠河殺人魔(The Green RiverKiller)、背包客殺手(The Backpacker killer)、鳳凰城絞殺魔(The ViennaStrangler)、維也納絞殺魔(The ViennaStrangler)、韋斯特夫婦(The House Of Horrs)等等。
在這些連環殺手中,與甘肅白銀案犯最相似的就是美國BTK連環殺手丹尼斯.雷德。
光天化日下入室殺人;
案發30年後才落網伏法;
作案手法極其殘忍,性虐待、肢體虐待,甚至對未成年孩童下手;
兩人在庭審中都同樣冷靜,沉默,
他們身邊的朋友都覺得難以置信:一個並不表現暴力的人竟然隱藏如此之久?!
BTK的來源:兇手自己起的外號
《全球重大兇案》罕見的用了一集的時間來講述BTK案件過程。BTK,是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B代表Bind(捆綁),T代表Torture(折磨),K代表Kill(殺戮)。僅僅是這個詞語,就讓人覺得很可怕。BTK從1974年成為美國人最討厭的一個詞語,甚至成為罪惡的代名詞。
1974年1月15日,15歲的查理奧特羅(CharlieOtero)下午放學後回家,等待他的是一場幾乎滅門的慘劇:38歲的父親、34歲的母親、9歲的弟弟全被捆綁著殺害在家裡。
在樓下的地下室裡,查理11歲的妹妹,約瑟芬奧特羅(JosephineOtero)被人用繩子勒住脖子,吊在下水管上,窒息而死。約瑟芬的下身赤裸著,嘴巴被堵住。警方在現場沒有獲得有價值的線索,甚至不能證明對方是破門而入,甚至也沒有發生打鬥的痕跡。
兇殺案發生9個月後,當地一家報紙收到一個匿名電話,兇手還提供了一封信件。信中描述了對約瑟夫奧特羅一家被謀殺的很多細節,並表示還有更多受害者。
兇手同時宣稱,自己已經「選好了下一個目標」。此後的1974年-1978年間,兇手又犯下3起命案,作案手法與奧特羅謀殺案如出一轍:受害者被捆綁,勒頸致死。警方只獲取了兇手留下的體液DNA。
1978年2月10日,兇手還向電視臺寄了一封信,在信中兇手希望警方「給自己起個綽號」:
「我比較喜歡以下這些綽號,你們呢?BTK絞殺手、威奇託扼頸魔、詩人扼頸魔、連褲襪絞殺手、精神病絞殺手、威奇託劊子手、威奇託死刑執行人、威奇託絞刑架等等。
信件的署名是「BTK」,從這一刻起,「BTK」殺手成為家喻戶曉的「惡魔代號」。
與高承勇不同的一點,讓BTK最終落網
這個喪心病狂的兇手在此後的17年裡,作案6起,殺害6人。BTK作案手段殘忍,而且極度自負,他和高承勇有一點截然不同:博眼球。他似乎特別熱衷於和警方交流,通過電話、信件、媒體等方式,與警方保持著持續溝通,通過這種方式似乎滿足了他自負的心理快感。
此時的警方對他也毫無頭緒,甚至有些懊惱。即使手握兇手的DNA,還有堆積如山的卷宗,卻無法找到這樣一個肆無忌憚的兇手。
整整30年,警方沒有放棄追蹤,但外界都幾乎認為BTK已經不在人世,這個殺人惡魔也許早已被老天收了。
轉機在於一名律師發表了一部著作。2004年1月,著名律師羅伯特比迪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回顧和推論:「BTK」已經不會再殺人了,甚至他可能已經死了。
僅僅不到2個月,BTK現身了,他給威奇託市的《威奇託鷹報》報社寄了一封信,落款就是 「BTK」。而且,他還再信件裡附上了他自己拍的死者的照片。
這一次,警方利用他渴望出名、愛炫耀、博眼球的心理特性,也同樣在媒體上發表公開聲明:期望與 「BTK」進行交流。在於警方進行交流的過程中,BTK開始犯錯誤了。他甚至相信了警方的撒謊:我們無法通過你的包裹中的軟盤追查使用者信息。BTK還真就通過軟盤來跟警方傳遞信息。
警方的計算機專家在那張老式的軟盤中找到了一個被刪除的word文檔的元數據,那個文檔的最後修改人署名為Dennis,經過數據比對,DennisRader(丹尼斯萊德),當地教堂的會眾主席浮出水面。
2005年2月25日中午12點多,丹尼斯萊德在開車回家途中被警方攔截,並當場逮捕。
惡魔也許都長著兩幅完全不同的面孔
在心理學著作裡,我們常常會注意到一個詞叫:人格分裂。很多影視劇也常常從這個角度拍出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一個人可以有兩重甚至多重人格。也許白天她是一位白衣天使,到了夜晚就可能是站街女郎,也可能是殺人惡魔。
丹尼斯萊德終於落網了,經過了長長的30年;高承勇終於落網了,經過了漫長的28年。
他就一直生活在你身邊,可能就是你平常一起喝咖啡的同事,是你孩子同學的父親,也可能是某次交通事故中挺身而出提供救助的好人。最可怕的就在於此。
丹尼斯禿頂,戴著一副斯文的眼鏡,身材高大,你很難把他與那麼多人命聯繫在一起。但是,但他在法庭上陳述如何殺死小女孩的時候,語氣平靜得就像跟你說他去麥當勞買了一份快餐一樣。
周圍熟悉他的人,都驚訝於這是個殺人兇手。一位跟他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長達30年的女同事,她說:每天我們一起工作時間長達8小時,甚至比他和家人在一起時間還長,如果我走黑暗的巷子,都是找他陪著一起走……
這個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人案兇手,在他的女同事眼中是一位「可信賴的男人」。
這點,和高承勇何其相似?
有普通而且平靜的家庭,兩個孩子的父親,平常幾乎不與人爭吵。
據他的鄰居說,高承勇生平最大的一次衝突還是在多年以前,那也是被別人毆打而受傷。
突然想起了一句話:不要凝視深淵太久,深淵必將回應你的凝視。
(圖片來源網絡)
墨不羈,一個察人觀事的作者,一個總在有趣和無趣中搖擺的靈魂。歡迎任性交流,不一定回復!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