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時代的,毀容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2020-12-12 瀟灑二爺

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時代的,毀容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First physical evidence from torture in Anglo-Saxon England

一個墳場發掘現場,在廢渣堆(spoil heap)中,發現了一個女子的顱骨。

在漢普郡(Hampshire),發現了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的顱骨,鼻子和上下唇都被砍掉,這是中世紀對私通行為施以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這個年輕女子的遺骸,被認為在15歲到18歲之間,是在1960年代,於貝辛斯託克鎮(Basingstoke)的橡木嶺(Oakridge)村,尋找一處遺蹟時發現的。

考古工作者和科技人員,對這個顱骨進行了一次新的分析,發現她的面部傷痕累累,嘴上被砍了一刀,另一刀砍穿了鼻子,砍得太深,周圍的骨頭都被穿透。

鼻子和上下唇都被砍掉

前額上的一刀很明顯,說明有人在剝她的頭皮。

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司法系統有些刑罰令人毛骨悚然,偷東西的奴隸,有私通行為的女子,可能因為罪名被肢解(mutilate)。

然而,找到這類刑罰的實物證據,這還是第1次。

該女子顱骨碎片的特寫鏡頭。

這個女子的遺骸,是在橡木嶺村建造房屋時,在工地上偶然發現的。

考古學家們被給予一段時間,將該地區徹底翻查一遍,以搶救可能存在的任何有歷史價值的遺物。

找到了一個鐵器時代定居點的證據

他們找到了一個鐵器時代(Iron Age)定居點的證據,和一處羅馬-不列顛墓葬。在發掘墓場時挖出的廢渣堆裡,發現了這個女子的顱骨。

她是在一個單獨的區域發現的,那兒不像是官方墓地,對她的顱骨進行分析表明,她並非生活在這附近。

考古工作人員認為,她可能被埋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作為進一步的懲罰,因為當時的法典,就有放逐的內容。

她臉上的傷口,沒有癒合的跡象,說明在受刑之後很快就死了。

她的顱骨現在被追朔到公元776-899年,說明毀容酷刑的出現,比以前研究刑法所得出的時間,差不多要早1個世紀。

將酷刑規定為懲處特定罪行的一種手段

研究歷史記載發現,從5世紀到15世紀的中世紀期間,歷代國王,將酷刑規定為懲處特定罪行的一種手段。

在10世紀執政的埃德蒙德王(King Edmund),有一條法典,將鞭笞、割頭皮和截斷小手指這幾條一起執行,用於懲罰偷東西的奴隸。

克努特國王(King Cnut)在11世紀佔據著歐洲北部的大片疆土,統治期間有一條法典,規定其罪行被認為比盜竊嚴重的,要被挖眼睛、割鼻子、割耳朵、割上唇和頭皮。還規定女人被告私通行為,要被割掉鼻子和耳朵。

對該女子顱骨分析的這些發現,發表於《古蹟》(Antiquity)雜誌。

考古學家們在他們的文章中說:「已知存在於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的這種特別殘暴的面部毀形方法,這個案例看來是第1次考古發現。」

被告私通行為,要被割掉鼻子和耳朵

疫情導致遊客遠離現場,但模擬圖形展示的古蹟原貌,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歷史:羅馬統治結束後,發現英國最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證據
    歷史:羅馬統治結束後,發現英國最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證據!在羅馬統治結束後,發現英國最早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考古和語言證據。英國在5世紀和6世紀經歷了巨大的社會和政治變革。西羅馬各省的政治和經濟結構的崩潰恰逢日耳曼語群體的遷移,他們從北海來到英國。
  • 《亂世佳人》後,「盎格魯-撒克遜」也要下架了?
    很快,批評的矛頭就從學會名稱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上移開(該學會現已更名為「中世紀早期英格蘭國際研究學會」),轉而呼籲大眾也要停止使用「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一詞來指代公元5世紀到10世紀的低地不列顛,還要停止使用「盎格魯-撒克遜人世界」一詞來描述這一區域與中世紀歐洲和其他地區的聯繫。
  • 英國崛起之路(一):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那麼,人們對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7個國家究竟有沒有詳細的了解呢?本文旨在探討這個時期的7個國家的若干情況。2、凱爾特人時期:隨後,在公元前5世紀早葉時,首批凱爾特人(主要有四大部落:志留人/Silures佔據威爾斯,杜姆諾尼人/Domnonii佔據英格蘭西南部,肯特人/Canti佔據英格蘭東南部,愛西尼人Iceni佔據英格蘭東部)將歐洲大陸上的鐵器時代文化帶到了島上。
  • 強大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人指的不是一個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徵服之間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文化習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 盎格魯 撒克遜人與凱爾特人
    理論上,一直被羅馬壓制在西、北部高地的凱爾特人,應該有機會出頭了。然而事實卻是,日耳曼人也同樣沒有放過這些島嶼,他們當中的一些成員,很快便在不列顛群島,拉開了一場長達千年的民族恩仇錄。這些入侵不列顛的日耳曼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英格蘭人」的祖先。
  • 《世界古代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
    盎格魯人(Angles)來自丹麥(日德蘭)半島南部和鄰近地區的日耳曼人。撒克遜人(Saxons),丹麥古代移民,屬日耳曼人,原居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以及被德國佔領的原丹麥地區。公元五世紀——六世紀,盎格魯、撒克遜兩部都有人群南渡北海移民大不列顛島,在此後的三四百年間,兩部落才融合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 高清圖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1
    /,http://www.anglo-saxons.net/,https://courses.lumenlearning.com/suny-britlit1/chapter/overview/你一定對盎格魯撒克遜藝術非常陌生卻似曾相識,沒錯,就在兩個月前我在推薦一件精美的書封時提到過盎格魯撒克遜風格的手抄本,你還記得嗎?
  • 英國簡史——盎格魯撒克遜王朝
    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包括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愛爾蘭。上古時期,英格蘭土地上的先民造就了巨石陣,成為了人類在不列顛群島上生活跡象的印證。新石器時代,凱爾特人逐漸遍布不列顛群島,成為了當地的主人,並形成了一些小部落。
  • 阿爾弗雷德大帝,"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王"
    他率眾抗擊海盜民族維京人的侵略,使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回歸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統治,故得享大帝(Alfred the Great)尊稱。維京人的突然出現給人們帶來了恐懼,奧法國王和查理曼大帝統治的最後幾年被這種恐懼蒙上了陰影。793年,維京人對林迪斯法恩洗劫一空,震驚了整個歐洲。
  • 一手打造超級大國,號稱日耳曼直系後裔,盎格魯撒克遜有多厲害?
    而在日耳曼人中,有這樣兩個分支,堪稱一手打造了超級大國的強大種族,那就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其實,所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種族,而是由三個不同的民族組成的聯合體。從字面上來看,他們的主體是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被人們忽略的朱特人。
  •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城鎮的起源及其動力因素分析
    Ceaster一詞最早來自於「拉丁語Castra,原意是軍隊營地」[7]221,盎格魯-撒克遜人引入該詞後,用以指稱「羅馬人撤離後留下的軍事要塞」[7]221,亦可表示羅馬城鎮。例如,在羅馬不列顛時期(1-5世紀中葉),倫敦是羅馬人統治英國的主要軍事基地,在9世紀比德的翻譯中被稱為「Lunden ceaster(倫敦要塞)」[7]205。
  • 高清圖文 | 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2
    本文內容參考:BBC.盎格魯-撒克遜瑰寶[高清][英字] https://www.acfun.cn/v/ac17337673、博物館公開資料
  • 盎格魯?撒克遜人,命中注定只能做猶太人的工具嗎?
    這個「使命」也叫《盎格魯·撒克遜計劃》,全名是《盎格魯撒克遜使命——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策劃》,2005年6月由倫敦高級共濟會成員秘密制定、2010年2月洩露出來。一個出席會議的人說,由於會議內容實在「令人髮指」,「再也不能忍受自己良心的折磨繼續保守這個秘密了」。
  • 英格蘭七國時代:英國版「戰國七雄」、真實世界的「冰與火之歌」
    不過,不知道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英格蘭歷史上,真的有「七大王國」,更是上演了一場真實世界的「權力的遊戲」。今天,老狼就來帶大家認識認識英國版的「戰國七雄」,走進七大王國的時代。在了解七國時代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那段時期的歷史。英格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冰河時代。
  • 來自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歐海盜,深刻影響了歐洲尤其是英格蘭的歷史
    幾個世紀之中,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向外擴張的維京人總數十分龐大,在盎格魯-諾曼編年史學家亨廷登的筆下,維京人有著與其他英格蘭徵服者,如羅馬人、撒克遜人、諾曼人等,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也就是維京人從來沒有統治英格蘭這片土地的想法,而是為了破壞它。
  • 英格蘭一個充滿傳奇故事的地下世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酋長之家
    諾丁漢是一座歷史古城,自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前,這裡就已經有人居住。記錄有跡可循的,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當時這個區域被稱為「Tig Guocobauc」,意思是」洞穴之地」。這個名字是一個雲遊四海的僧侶所起的,他來到這裡時遇到了很多生活在洞穴裡的人而命名。撒克遜人也把此地叫做「Snotingaham」,斯諾特Snot」酋長之家」或」穴居」的意思。
  • 英國為什麼叫英格蘭?它是如何實現統一的?
    這個國家主要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斯和蘇格蘭,再加上愛爾蘭島的東北方一隅組成,另還有一些環繞四周的小島。人們習慣以「英格蘭」即「England」來指代整個「聯合王國」,中文譯名簡化為「英國」。那麼,英格蘭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英國在公元5世紀之前稱「不列顛」。
  • 「英格蘭」的名字從何而來?它與不列顛,大不列顛又該如何區分?
    (公元668年,大主教西奧多的短暫拜訪,加快了英格蘭的神權建設)不過,和帝國時期的高度統一不同,此時的「英格蘭」卻出現了多達7個國家,也就是我們熟知的「七國時代」。它們分別由抗擊的原住民,合併後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小部分朱特人組成。
  •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知識
    (英國國旗的來歷。)(當下英國本土及海外領地)二,盎格魯-撒克遜人盎格魯-撒克遜人指的不是一個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紀初到1066年諾曼徵服之間生活在大不列顛島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文化習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 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前進,維京人入侵下的英格蘭,開始了統一的進程
    公元8世紀末到9世紀初,維京人開始進攻西歐基督教諸國,這給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帶來了長期的動蕩。雖然維京人的入侵對於英格蘭人們來說,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在抵抗維京人的過程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都得到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