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盎格魯-撒克遜人英格蘭時代的,毀容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First physical evidence from torture in Anglo-Saxon England
一個墳場發掘現場,在廢渣堆(spoil heap)中,發現了一個女子的顱骨。
在漢普郡(Hampshire),發現了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的顱骨,鼻子和上下唇都被砍掉,這是中世紀對私通行為施以酷刑的第1個實物證據。
這個年輕女子的遺骸,被認為在15歲到18歲之間,是在1960年代,於貝辛斯託克鎮(Basingstoke)的橡木嶺(Oakridge)村,尋找一處遺蹟時發現的。
考古工作者和科技人員,對這個顱骨進行了一次新的分析,發現她的面部傷痕累累,嘴上被砍了一刀,另一刀砍穿了鼻子,砍得太深,周圍的骨頭都被穿透。
鼻子和上下唇都被砍掉
前額上的一刀很明顯,說明有人在剝她的頭皮。
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司法系統有些刑罰令人毛骨悚然,偷東西的奴隸,有私通行為的女子,可能因為罪名被肢解(mutilate)。
然而,找到這類刑罰的實物證據,這還是第1次。
該女子顱骨碎片的特寫鏡頭。
這個女子的遺骸,是在橡木嶺村建造房屋時,在工地上偶然發現的。
考古學家們被給予一段時間,將該地區徹底翻查一遍,以搶救可能存在的任何有歷史價值的遺物。
找到了一個鐵器時代定居點的證據
他們找到了一個鐵器時代(Iron Age)定居點的證據,和一處羅馬-不列顛墓葬。在發掘墓場時挖出的廢渣堆裡,發現了這個女子的顱骨。
她是在一個單獨的區域發現的,那兒不像是官方墓地,對她的顱骨進行分析表明,她並非生活在這附近。
考古工作人員認為,她可能被埋在離家很遠的地方,作為進一步的懲罰,因為當時的法典,就有放逐的內容。
她臉上的傷口,沒有癒合的跡象,說明在受刑之後很快就死了。
她的顱骨現在被追朔到公元776-899年,說明毀容酷刑的出現,比以前研究刑法所得出的時間,差不多要早1個世紀。
將酷刑規定為懲處特定罪行的一種手段
研究歷史記載發現,從5世紀到15世紀的中世紀期間,歷代國王,將酷刑規定為懲處特定罪行的一種手段。
在10世紀執政的埃德蒙德王(King Edmund),有一條法典,將鞭笞、割頭皮和截斷小手指這幾條一起執行,用於懲罰偷東西的奴隸。
克努特國王(King Cnut)在11世紀佔據著歐洲北部的大片疆土,統治期間有一條法典,規定其罪行被認為比盜竊嚴重的,要被挖眼睛、割鼻子、割耳朵、割上唇和頭皮。還規定女人被告私通行為,要被割掉鼻子和耳朵。
對該女子顱骨分析的這些發現,發表於《古蹟》(Antiquity)雜誌。
考古學家們在他們的文章中說:「已知存在於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的這種特別殘暴的面部毀形方法,這個案例看來是第1次考古發現。」
被告私通行為,要被割掉鼻子和耳朵
疫情導致遊客遠離現場,但模擬圖形展示的古蹟原貌,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