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邵忠
「沒有大羅山,我的生活就會失去意義。」「不讓我抽菸喝酒少吃飯都可以,不讓我爬大羅山不行。」「這輩子,我兩條腿還能走路,大羅山就一直爬下去……」
有人說他們是大羅山的形象代言人,大羅山上的活地圖。他們組織群員每周登山一次,撿垃圾、發現奇石、寫美篇,宣傳大羅山,熱愛山上的一草一石。他們就是「珍跡留緣大羅山·中國羅山第一群」戶外群的三位創始人。
百家尖上的元旦升旗
2020年元旦,大羅山百家尖,伴隨著國歌奏響,嶄新旗杆上冉冉升起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面對這激動人心時刻,「珍跡留緣大羅山·中國羅山第一群」3位創始人張崇珍、遲留和五星(山月)多日的疲勞一掃而光。升旗儀式結束後,隊友們歡欣雀躍,紛紛與新國旗合影留念。
百家尖位於大羅山的核心區域,海拔560米,是大羅山最著名的一座山峰。百家尖頂峰的巨石上,以前有驢友用鐵桿作旗杆立過國旗,風吹雨打,年長日久鐵質旗杆開始生鏽。張崇珍在群內提出用316不鏽鋼材為百家尖打造全新的旗杆,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大羅山之巔,該建議得到群友的全力支持。
2019年12月27日,16位群友從盤垟村出發,用肩膀扛著直徑76毫米、長度6.9米、重量86斤的旗杆一步一步向百家尖挺進。「2公裡多的路,最困難的是山路轉彎,旗杆太長不容易轉過來。」張崇珍說。
因痴迷大羅山,他們走在一起
張崇珍的老家就在大羅山腳下龍灣永興街道,他從小就喜歡到大羅山上轉轉。真正痴迷上大羅山是十幾年前,他利用辦機械廠的空餘時間約上三五好友爬大羅山,後來加入的隊友越來越多。到了2016年,張崇珍組建的「綠野戶外交流群」已接近500人,他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大羅山「探路」,把群主的位置轉給別人。
別的山上有的,大羅山都有;大羅山有的,別的山不一定有。這就是大羅山的魅力!117平方公裡的大羅山,張崇珍爬小道、越山澗,探尋出一條條小古道。其間,他和特別投緣的遲留和五星重新成立「中國羅山第一群」。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慶期間組織70人徒步穿越20大水庫活動,全程30公裡;平時每月固定一次撿垃圾活動,要求每位隊友帶夾鉗和垃圾袋;每周群裡報名爬山名額39人,通知發出就「秒完」。
爬山健身明顯,張崇珍體重從150斤降到128斤。「除非我老了走不動,不然爬大羅山要一直堅持下去。」他說爬山不僅健身,還能認識很多隊友,喜歡爬山的人都單純好交往;遲留的老家也在龍灣,目前經營一家餐館,「爬山是一種減壓方式,使人心胸變得開闊。讓我不抽菸喝酒可以,不讓爬大羅山可不行。」五星老家在麗水,來溫州20多年,愛大羅山勝過任何一座山,沒有大羅山,生活就會失去意義。他甚至有部分生意都是在大羅山上談成的。
宣傳大羅山 成了網紅打卡地
大羅山最有特色的是石頭,千姿百態,百看不厭。張崇珍帶領幾位核心隊友在探路中發現一塊塊奇石,在偏僻的地方發現「龍椅、龍門、龍洞、外星人、摩天石、蓮花石、天狗神石」等。張崇珍在美篇、溫州古道公眾號上寫下一個個奇石被發現的生動故事,引起驢友的極大關注,像「龍椅」「外星人」等變成驢友的網紅打卡地。去年6月,東北十多位驢友千裡迢迢來大羅山,就是為一睹「龍椅」真容。
去年9月份,大羅山大茶山村村支書管洪光在美篇上看到張崇珍介紹該村的遊記,多方打聽聯繫上張崇珍,邀請他重遊該村,宣傳該村。張崇珍認真寫下《羅山印象》一文,發表後引起各方關注。張崇珍自豪地說:「自己小小的舉動,能提高大羅山的知名度,還能增加當地村民的旅遊收入,很有意義!」
為了把爬山的隊伍長期保持下去,張崇珍前不久把群名規範為「珍跡留緣大羅山·中國羅山第一群」,寓意珍惜生命的足跡,留下美好的緣分。隊旗的左側為田螺背,右側為百家尖,下邊是鵲橋,都是大羅山最突出的景點。中間的剪影,代表中國羅山第一群3位創始人張崇珍、遲留和五星。在百家尖的最東方頂上,那一輪冉冉升起的太陽,象徵著光明、希望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