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華法師:合掌與念佛的關係 你一定要知道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攝影:上海蕭涇古寺)

「一個回答,可能改變你的人生」——《師父來了》

有人問妙華法師:學佛最方便的法門之一是念佛,念佛的時候一定要合掌嗎?

妙華法師:我們看到出家人和佛教徒在念佛、誦經、禮佛、持咒的過程中都會合掌。念佛的關鍵是靜心、攝心,所以念佛的時候不一定要合掌。

念佛的關鍵是攝心合不合掌沒關係

我建議大家,做功課之前,要恭恭敬敬按照佛教的儀軌,合掌當胸,禮拜三次,然後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裡念佛。

如果你覺得合掌更加恭敬而且讓你更加專注,那你就選擇合掌念佛;如何你覺得體力不支或者不方便,那你就把手放在腹部,手結定印來念佛;或者坐在椅子上,手輕鬆自然地放在膝蓋上或者自然下垂,這些都可以,主要是讓自己保持身體舒服,以使心念能專注、持久。

其實二六時中念佛,行走坐臥中都可以提起這一聲佛號,這是截斷「貪嗔痴慢疑」等煩惱的最好方式。念佛並不在於形式,關鍵是攝心,形式上合掌或者放掌都可以。

妙華法師簡介:現任藥師道場蕭涇古寺住持,上海佛教協會常務理事。

「一個回答,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此稿件為鳳凰網佛教頻道直播節目《師父來了》原創內容,若轉載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佛教」,否則視為侵權,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妙華法師:為什麼「佛菩薩」不合掌?
    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蕭涇古寺)「一個回答,可能改變你的人生」——《師父來了》有人問妙華法師:為什麼佛菩薩聖像很少有合掌的呢?妙華法師:這位網友觀察得很仔細。在佛教經典裡,合掌是祈請法義的標準動作。我想十方的諸佛菩薩沒有這方面的教授,大家不會這樣去執行。十方諸佛菩薩一定深知合掌的重要性,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佛像是合掌的?以手印和法器分辨不同的佛菩薩今天我們進入寺院大雄寶殿,看到很多佛像,長得幾乎都一模一樣,這對初入佛門的人來說,就不知道怎麼去分辨了。
  • 妙華法師:合掌是佛教發明出來的嗎?
    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上海蕭涇古寺)「一個回答,可能改變你的人生」——《師父來了》有人問妙華法師:合掌是佛教發明出來的嗎?妙華法師:合掌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簡單的動作,但是卻蘊含了甚深的道理,對我們的現實人生有很多啟迪。現在我們看到,除了佛弟子之外,很多非佛教人士也會在不同的場合做這樣一個合掌動作。比如做祈禱的時候,大家會閉上眼睛、雙手合十;祝福別人的時候,也會合掌。一些國際友人也會以合掌來表示他們的恭敬和祝福。所以今天我就以合掌這個話題,來跟大家探討一下佛教、人生及佛教的教義。
  • 妙華法師:合掌的六種含義 學會就能得到幸福與平安
    上海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上海蕭涇古寺) 有網友問妙華法師:有人說,合掌有16種含義,也有人說,合掌有25種含義的,到底哪個更準確? 妙華法師:合掌雖然動作簡單,但卻蘊含了無限的含義。佛教的經典裡也說到合掌的功德,比如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裡講了合掌有十種功德,可見合掌是一個既簡單又可以快速積聚功德資糧的禮節。我覺得不管是16種含義還是25種,甚至更多種,所解讀出的含義只要是正能量的,是引起人深思、讓人去實踐的,我覺得都很好,沒有必要在數量上深究。
  • 慧律法師:誦經念佛是不是一定要合掌?放掌、合掌有什麼不同?
    慧律法師-《88年佛學問答錄》▌第56問:誦經念佛是不是一定要合掌?放掌、合掌有什麼不同?這個念佛跟拜佛的時候,念佛一開始我們都是合掌;誦經的時候都有一種它那裡有打一個大磬都有放掌,所以,你若按照課誦本,誦經的時候,它有放掌跟合掌,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都有先合掌,念差不多十分十五分再放下去這樣,所以,要合掌也好,放掌也好,你如果感覺可以就合掌,可以的話合掌,若手太酸時候放掌。看你是做什麼功課啦!
  • 溈仰宗第十一世傳人妙華法師在湖南洗心禪寺舉行傳法法會
    迎請儀式妙華法師宣說法語妙華法師將祖衣、法卷、掛珠等傳法信物鄭重傳與悟聖法師、悟博法師、能度法師、惟正法師、來繪法師、常妙法師六人莊嚴禮佛妙華法師與傳法弟子合影佛教在線湖南訊 2013年10月20日,溈仰宗第十一世傳人妙華法師傳法法會在長沙洗心禪寺隆重舉行
  • 念佛感應錄:念佛,坐著往生
    有一年,她兒子討媳婦了,那位媳婦有親近佛光山,這個媳婦看到婆婆這樣,覺得不太好,就叫她念佛。然後,帶她到佛光山在宜蘭的雷音寺,寺裡的法師就送給她一串念珠,教她念佛,她就將念珠抓在手上,就這樣子而已。後來,她媳婦就在家布置了一個佛堂。媳婦度蜜月回來,要開始上班了,出門前,她就拿個凳子,跟婆婆說:「您就坐在這裡念佛。」
  • 上海寶山區僑聯一行參訪蕭涇古寺 妙華法師熱情接待
    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熱情接待寶山區僑聯一行的來訪(圖片來源:鳳凰佛教)妙華法師為大家介紹藥師殿的功能,並教大家如何上香禮佛。(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蕭涇古寺住持妙華法師熱情接待了僑聯一行。妙華法師對寶山區僑聯一行的來訪表示歡迎,並陪同僑聯一行到藥師殿敬香禮佛,為大家介紹敬香禮佛內在的文化意義,以及藥師佛,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十二藥叉大將的表法含義。之後又帶領大家觀看蕭涇古寺宣傳片,介紹了蕭涇古寺與「靖難之役」,「鄭和下西洋」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關聯。
  • 妙華法師:禪畫妙心 明月含笑
    魯網3月6日訊 妙華法師有個雅號,曰「五友和尚」,喜以寫詩、作畫、品茶、文玩、打羽毛球等「嗜好」來交友,他把這些「業餘愛好」都與弘法無縫連結起來,一以貫之,知行合一,法師經常講「以道御技,可馭行天下,道不遠人」,這其實是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延伸,他的智慧不僅體現在對佛法的了悟上,儒學、道學等優秀傳統文化,隨手拈來,皆是度人之法,佛法在法師這裡是活潑潑的
  • 淨宗法師|念佛人遇事四觀
    作為一個念佛人,其實有的時候我們都忘了自己是一個念佛人,念佛的觀念沒有深入內心。 我想有幾點: 第一點,要時刻記著我是極樂人。學我們這個法門,念彌陀名號一定往生的;如果忘了這一點,那你往生不定,就不能稱為一個真的念佛人。
  • 佛學知識:你可知道「合掌」的含義?
    來到寺院參觀禮拜 我們一定會用到合掌這種禮儀 在佛菩薩像前要合掌示敬 遇到出家法師也要合掌示禮 雙手合十看似簡單
  • 廣欽老和尚:一看就知道你有沒有在念佛
    1927年於泉州承天寺出家,專志苦修,常坐不臥,一心念佛,夜不倒單。老和尚受比丘戒後入山修行13年,禪定功夫極深,曾入定數月不食不動,甚至鼻息全無,被樵夫誤認圓寂,後經弘一大師來尋乃出定,震動一方。後至臺灣弘法,創建承天寺等多個道場,95歲於念佛時安詳圓寂。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悟道法師:念佛功夫好,又天天讀《無量壽經》,為什麼自殺?
    其中有一個姓許的許居士,他開環保車的(就是收垃圾的),就是晚上開車的,他能夠念三天三夜,然後晚上再去開垃圾車不用睡覺,精神非常好。 有一些居士念得也不錯,念一天一夜的、二天一夜的,這個也很多。我感覺他們的功夫都比我好,他們念佛功夫也很不錯了。但是我也沒想到,在十幾年前,聽說這個許居士,念佛功夫最好,跳樓自殺了。我說怎麼會這樣?
  • 念佛沒感應的原因,法師開示,講了4個字
    念佛貴在一心專念,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但很多人總是控制不住念頭,念佛也沒感應,是什麼原因呢?《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我們的起心動念,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罪業,所以要心存正念,存好心,說好話,念好佛。中國民間自古就流傳一句話:「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可是別人的感悟並非見得你能受用,看起來文章很有佛意,但卻能讓你似懂非懂,沒有任何利益。為什麼念佛回向會有功德?因為這個功德是真誠的,誠心是用來祝福的,每個人的意念都是充滿了力量。特別是念佛時的專注意念是能召喚佛菩薩到身邊,更何況是功德回向呢!
  • 大安法師:持戒念佛才是真念佛,祖師們都這麼修!
    善導大師你看他的持戒。比如有幾個細節,他的眼睛從來不看女人的;他走路是單獨走的,不跟人在一起共走,在一起共走就說閒話;他單獨走,還可以自己念佛啊!看到祖師的行為,我們自己都會慚愧的無地自容啊!我們走路可能還恰好相反,要幾個伴啊!要不很寂寞啊!
  • 念佛居然念到經書自動翻頁!
    因為她不會拜,就一直合掌,因為她不識字,經文她也看不懂。可是後面的師父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經書竟然自己會翻頁,老菩薩不知道要翻頁,因為她字看不懂,大家在唱什麼她也不知道,可是經書在該翻的時候就自己翻過去了。
  • 念佛,一定要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光明、名號,不簡單
    念佛人一定要好好學習有關本願、光明和名號的法義。為什麼呢?善導大師說,阿彌陀佛在因地時發了深重誓願,要以光明和名號來攝化眾生。這樣的話,我們最根本的就是要了解,佛的誓願海是怎樣的?他是怎樣以十二光來加被眾生?又是通過什麼方便讓眾生得到加持?這三個要義一旦懂了,持名念佛法門的要點就把握住了。
  • 她念佛居然念到經書自動翻頁!
    ——取材自海雲繼夢法師開示:臺灣宜蘭有一位年老菩薩,每天都念佛十萬聲,她很簡單,只念佛,因為她不識字,其它的什麼誦經都不會。因為一天沒上廁所了,她一直坐在椅子上面念佛。她媳婦也不知道,她就每天都這樣子。媳婦去上班,有時候忘了跟她講,她就禮拜一到禮拜六都這樣念。禮拜天沒有念,因為媳婦沒上班,所以沒叫她坐上去。她就一個禮拜念六天,禮拜天放假。老人家就這樣念佛,念了一年。過年的時候,她到廟裡,剛好寺院在拜千佛,她就一起參加了。因為她不會拜,就一直合掌,因為她不識字,經文她也看不懂。
  • 淨宗法師:怎樣念佛才如法?
    科數之要,畢竟在令心相續耳,只使念佛口頭不絕則足矣,何必擇如法不如法乎?這個回答特別好。我們平常人心裡也有這個疑惑,說:「我念佛念得多,比如一天念六萬、十萬,但是質量不高。」什麼叫「質量不高」呢?他認為就是念得不如法。什麼叫「不如法」呢?比如「我念得心不清淨,不夠字正腔圓,心中還有妄念,怎樣能念得如法?」
  • 自然法師|何謂大懺悔?既然念佛可消宿業,為何還要懺悔業障?
    要不開任何佛知見,再說有去什麼樣的安樂處,弟子都不必、不要,只取畢竟。——自然法師剛好有法師問:有一句話說「念佛方能消宿業」,既然念佛可消宿業,為何還要懺悔業障?因為念佛消宿業,所以正在消處,都叫懺悔業障,正在消處都是懺悔業障,所以他一定要知道懺悔業障。所以你要是念佛時,念到說突然看不到,不是突然,要念念都沒有感覺懺悔業障的心,你就沒有好好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