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橋造船新招3000員工開足馬力運行 已追回因疫情耽擱的時間

2020-12-12 央廣網

隨著近期完工的兩艘21萬噸散貨船交付離廠,中船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今年前11月完工交船超過25艘/座,總載重噸超過400萬噸,居國內領先地位。

「5月起,我們就恢復了正常的生產節奏,並逆勢向上,上半年就把失去的時間追了回來。」在浦東外高橋造船科技大樓的辦公室裡,公司副總經理張偉告訴記者,「三、四季度,生產節奏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預計將全面完成全年的生產計劃。」

內銷外銷齊發力,新訂單不斷

造船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外高橋造船新招聘近3000名員工,公司總員工人數穩定在1.5萬人左右。不過逆勢向上背後的密碼不僅僅是防疫、復工「兩手抓、兩手硬」。

受海外疫情影響,許多國際船東推遲接收新船,對於造船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尾款支付時間推遲,並且船舶滯留期間還會持續產生維護費用。不過,外高橋造船在建船隻基本都能按計劃生產交付。張偉介紹,做到這一點,一方面是公司與船東提前溝通聯繫,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近年來爭取到許多國內船東的訂單,實現訂單來源的多元化也是重要原因。

以海工裝備中的鑽井平臺為例,歐美油氣市場近年來並不景氣,但國內市場卻仍有需求,今年復工後,外高橋造船連續交付三座內銷平臺,其中兩座已分別前往深圳等地進行作業。

當然,國際市場同樣重要。3月31日,公司交付一艘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這艘散貨船的融資方是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而船東方則是韓國北極星航運公司。

判斷造船企業經營發展情況的另一個指標是新船接單量,英國船舶市場研究機構克拉克森最近一次公布的行業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在疫情之下表現出強勁的韌性,今年前10月接單量位居全球第一,約佔全球市場訂單的45%。其中1月至6月,中國船企接單量連續6月蟬聯第一。

外高橋造船方面,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包劼文介紹,今年前11月新接訂單超200萬載重噸,手持訂單突破700萬載重噸,兩大指標排名均位列全球前列。

「我們70%的客戶都是回頭客,國內外船東對公司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還是比較認可的。」包劼文說。

今年2月28日外高橋造船籤下復工後的首份訂單,船東方就是合作多年的新加坡企業EASTERN PACIFICSHIPPING。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還能持續獲得訂單,不斷創新實現技術突破也是重要因素。比如外高橋造船率先推出更契合未來環保需求的雙燃料油船,並於今年4月底收穫價值超過15億元的4艘12萬噸雙燃料油船建造合同。今年11月,公司又與裕民航運籤訂了4艘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的建造合同,確定了在該領域的行業龍頭地位。

首艘國產大型豪華郵輪進展順利

傳統業務板塊穩定交付、接單之外,外高橋造船重點突破新業務。今年3月,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實現連續生產,同時,郵輪專用船塢接長、薄板中心廠房等船廠適應性改造項目先後完工交付。11月10日,首艘國產大型郵輪轉入塢內連續搭載階段,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裡程碑式跨越。

公司郵輪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的物資採購也已進入收尾階段,根據計劃,該郵輪將於2023年上半年出塢,並於2023年年內完工交付。

大型豪華郵輪價值高、產業鏈長,對經濟的帶動效應尤為明顯。今年復工以來,外高橋造船與眾多義大利郵輪配套產業供應商開展合作,為他們帶去穩定的訂單。同時,公司也與國內企業共同探索全新業務,培育本土市場。比如在郵輪內裝方面,外高橋造船就與上海建工集團深入合作,以海上移動城市的標準建造酒店設施。此外,公司還與一家長三角的民營空調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共同打造郵輪的空調通風系統。

「下一步,信息化和智能化將成為公司發力的重點。」包劼文說,為摘取大型豪華郵輪這顆造船業的「皇冠明珠」,外高橋引進國外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全新的模式和理念有助於公司升級改造傳統業務板塊的全流程管理系統。疫情期間,由於遠程辦公需要,公司生產流程監管終端已全部轉移至移動端。此外,使用自動化機器人進行焊接的薄板中心也已啟用,目前工作人員正不斷摸索、調試設備,讓這一全球領先的智能生產車間能夠儘快進入最佳狀態。

相關焦點

  • 上海:外高橋造船新招3000員工開足馬力運行
    在浦東外高橋造船科技大樓的辦公室裡,公司副總經理張偉告訴記者,「三、四季度,生產節奏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預計將全面完成全年的生產計劃。」 內銷外銷齊發力,新訂單不斷造船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外高橋造船新招聘近3000名員工,公司總員工人數穩定在1.5萬人左右。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原標題: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摘要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6月30日,澎湃新聞獲悉,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散貨船,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至此,外高橋造船上半年共累計交船14+1艘(座)/222.62萬載重噸、承接訂單9艘/142.6萬載重噸,兩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均名列中國各大船廠前茅,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既定目標。據外高橋造船方面介紹,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和節奏。
  • 上海外高橋造船交付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
    至此,外高橋造船上半年共累計交船14+1艘(座)/222.62萬載重噸、承接訂單9艘/142.6萬載重噸,兩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均名列中國各大船廠之前茅,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既定目標。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和節奏。
  • 擁有「中國第一長度船塢」之美譽 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接長改造項目...
    2號船塢改造工程,是外高橋造船為了適應大型郵輪建造啟動的第一個基本建設改造項目,由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工程於2018年10月正式啟動,2019年4月船塢加固區改造項目完成,同年12月新塢室正式交付並投入使用,為主體結構的完工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 外高橋造船領跑標準化船舶行業三項國標發布
    在非同尋常的2020年,國之重器的鑄造者大型造船企業發揮了經濟發展穩定器的作用。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簡稱外高橋造船)2020年累計完工交船28艘(座),完工總量490.6萬載重噸,超額完成年度生產經營任務。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上市公司中國船舶的全資子公司。
  • ...一長度船塢」之美譽 外高橋造船2號船塢接長改造項目主體結構完工
    2號船塢改造工程,是外高橋造船為了適應大型郵輪建造啟動的第一個基本建設改造項目,由中船第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設計,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工程於2018年10月正式啟動,2019年4月船塢加固區改造項目完成,同年12月新塢室正式交付並投入使用,為主體結構的完工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靠前指揮,主動作為,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產生的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一系列困難。
  • 外高橋造船又一艘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出塢 2號船塢為建造國產郵輪...
    通訊員 陸佳駿攝新民晚報訊(記者葉薇 通訊員 何寶新 陸曉青)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近日順利出塢。至此,自2月10日復工復產以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該公司已先後完成了一艘11.4萬噸阿芙拉型成品油輪、一艘21萬噸紐卡斯爾型散貨船和一艘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開工建造,兩艘21萬噸紐卡斯爾型散貨船和一艘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完成試航、一座JU2000E型海上自升式鑽井平臺交付、一艘平臺供應船(PSV)完工籤字、兩艘15.6萬噸蘇伊士型原油輪建造合同籤署等共十大生產節點。
  • 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交付一艘好望角型散貨船,自身重達18萬噸
    尤其是我國的幾大造船廠成為了大眾目光的焦點,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的主角,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一個子公司,也就是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成功交付了一艘好望角型散貨船,這一船隻的自重達到了
  • 外高橋造船又一艘18.7萬噸散貨船命名交付
    繼上周18.7萬噸散貨船H1504船命名交付,12月10日,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本年度為日本三德船舶株式會社建造的第三艘18.7萬噸散貨船「Fidum Australis」號又迎來了命名交付的榮耀時刻。
  • 外高橋造船上半年交船超222萬載重噸 國產郵輪建造全面鋪開
    圖說: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德瑞」號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特約通訊員 何寶新 記者 葉薇)今天,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山東海洋集團所屬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8萬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德瑞」號籤字交付。
  • 上海將造首艘國產豪華郵輪:外高橋造船2020年完成交付
    北京時間前天23時23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聯合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全球最大的郵輪運營商嘉年華集團籤署了一項26億英鎊的合資協議,聯合在中國開發建設豪華郵輪本土品牌,打造世界一流水平郵輪船隊。記者昨天獲悉,承擔這項任務的將是中船集團下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外高橋造船已定下目標,在2020年完成交付第一艘國產豪華郵輪。
  • 中國首制大型郵輪迎來裡程碑節點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轉入塢內連續...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轉入塢內連續搭載總裝新階段(央廣網發 上海市經信委供圖)  2018年11月6日這是我國首次籤訂真正意義上的大型郵輪建造合同,開啟了中國船舶工業建造大型郵輪的新時代。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外高橋造船正式開工點火鋼板切割,全面進入實質性建造階段。
  • 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為臺造「裕光輪」交船命名
    13日上午,由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為臺灣遠東集團旗下裕民航運公司所造新船「裕光」輪舉行命名交船儀式。據悉,2010年7月,外高橋造船公司和裕民航運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四艘20.6萬噸重紐卡斯爾型散貨船的建造合同,此次命名交付的「裕光」輪是繼前年交付的「裕日」輪、去年交付的「裕月」輪和「裕星」輪後的最後一艘。2010年後,雙方又陸續籤訂了多艘18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的建造合同。
  • 補齊最後短板:首批國產豪華郵輪將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開建
    據中新社等報導,9月23日,在天津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CCS11)上,中船集團、中投公司、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中船郵輪科技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了2+2艘13.35萬噸Vista級豪華郵輪建造意向書,首批國產豪華郵輪訂單終於水落石出,鎖定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並將於2022年實現第一艘國產豪華郵輪的交付。
  • SBM Fast4ward FPSO新造船體系列項目首制船體下塢
    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1日電(何寶新、錢平)SBM Fast4ward FPSO船體系列項目首制船體下塢儀式暨第二艘船體合同生效籤字儀式21日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舉行
  • 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轉入塢內連續搭載總裝新階段
    11月10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辦期間,備受世人關注的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迎來塢內連續搭載總裝裡程碑節點,標誌著中國首制大型郵輪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裡程碑跨越,也標誌著中國船舶工業摘取「皇冠上最後一顆明珠」,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上海外高橋郵輪未來主題小鎮規劃及概念設計方案
    但伴隨我國疫情良好防控,業內預計中國市場將率先復甦。作為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為一體的郵輪產業,將充當未來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成為未來二產與三產有機聯動融合的發展契機。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引擎,其郵輪產業發展策略及布局對城市更新及產業轉型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