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袁野】
對於熟悉顏色革命劇本的人來說,眼下發生在白俄羅斯的一切實在是太眼熟了。
這次風波唯一的特殊之處,是幕後黑手的身份早早即大白於天下。此前那些「茉莉花」「鬱金香」的策動者雖然也是眾人皆知,但畢竟披著合法的外衣、戴著白手套,且行跡詭秘,讓人難以揪住狐狸尾巴。唯獨此次白俄羅斯之亂,罪魁禍首一開始就跳得比誰都高,生怕世人不知道它幹了什麼好事:
8月10日一早,白俄羅斯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在會晤獨立國協選舉觀察團時表示,9日晚上的抗議活動是由波蘭、英國和捷克共和國通過電話精心策劃的:
「我們記錄到了來自國外的電話。作為一名前情報官員,你知道這一點。指令來自波蘭,英國和捷克共和國,發給我們的——很抱歉這麼稱呼他們——綿羊: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已經被控制了。」
盧卡申科還表示,波蘭和烏克蘭等國的公民曾試圖參加在白俄羅斯發生的大規模抗議活動:
「我不想提及波蘭:他們已經在這裡紮根下來,也在試圖操縱局勢。我不會談論烏克蘭:人們從那裡前來。我確信這不是國家的政策,然而,那裡有很多我已經提到過的『被自由民主迷了心竅』的人……」
8月27日,盧卡申科再次聲稱,從最高層針對白俄羅斯的外交大屠殺已經開始了:
「你看這些聲明說,如果白俄羅斯解體,格羅德諾州將成為波蘭的一部分。他們已經公開地說出來了,他們在做夢。他們不會成功,這一點我是肯定的。」
俄羅斯也譴責了這些幕後黑手。8月19日,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外國玩家試圖將他們自己的規則強加於白俄羅斯:
「沒有人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這是地緣政治問題,是在後蘇聯時代爭奪地盤的問題。早在蘇聯解體後,我們就看到了這場戰爭。最近一個例子當然是烏克蘭。我們現在從歐洲各國首都,特別是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愛沙尼亞)以及波蘭聽到的是,這與盧卡申科、人權和民主無關。這一切都與地緣政治有關,與我們的西方夥伴想要強加到我們大陸和世界其他地區日常生活中的規則有關。」
分析人士也得出了類似結論。烏克蘭政治分析人士基裡爾·莫爾查諾夫對白俄羅斯第一電視頻道說,Telegram(「電報」)的頻道(類似於微信公眾號)是從國外運作的,「所有這些Telegram頻道都是在波蘭或立陶宛某個地方註冊的外國代理人」;立陶宛維陶塔斯·馬格納斯大學教授金塔塔斯·馬澤基斯表示,許多白俄羅斯反對派媒體以波蘭為基地,包括Nexta、Charter97和Belsat TV,「自由歐洲電臺」則位於布拉格,「據說波蘭發動了網絡攻擊,媒體活動也集中在波蘭。」
連《紐約時報》都承認了波蘭在此次風波中的「主角」地位:「電視上出現了一群親克裡姆林宮的分析人士,他們譴責盧卡申科的對手是西方的傀儡,是波蘭領導的『信息戰』的受害者。波蘭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帳戶的基地,反對派廣泛使用該帳戶傳播有關抗議活動和警察暴行的新聞,其中一些是假的。」
今日俄羅斯(RT)在一篇文章中總結了白俄羅斯風波中的「主要玩家」:自由歐洲電臺(RFE)/自由電臺(RL)、美國之音、德國之聲、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這些老面孔一個不少,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NED)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自然也不會缺席(2019年,NED在白俄羅斯資助了至少34個項目和組織,以「發展公民社會」、「促進媒體自由」和「促進青年行動主義」),德國《世界經濟》雜誌的政治分析家亞歷山大·索諾沃斯基更是透露已有60億美元的巨款被以加密貨幣等形式打給了白俄羅斯的抗議者。
9月7日,十餘萬抗議者走上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街頭 視頻截圖
但這些機構的「戲份」,都沒有波蘭來得濃墨重彩:「波蘭也參與了這場遊戲:白俄羅斯反對派的衛星頻道Belsat TV(用白俄羅斯語播出)是由波蘭外交部資助的,英國和美國政府的一些資金注入也有記錄。他們也與RFE/RL有可靠的合作。與此同時,白俄羅斯的『歐洲廣播電臺』(Euroradio)一直在享受來自波蘭和美國的資金。和其他玩家一樣,波蘭和美國都因其在基輔獨立廣場上扮演的角色而聞名。」
證據已經足夠。波蘭,這個曾經的顏色革命受害者,現在正在挑動鄰國的顏色革命。
「白俄版黎智英」,躲在波蘭
波蘭在此次白俄羅斯風波中的「主角」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其豢養的一眾反對派媒體為其「掙」來的。熟悉香港情況的讀者都清楚「黃媒」和Telegram在去年的修例風波中起了多麼惡劣的影響,而在白俄羅斯,它們幾乎變本加厲。
由於白俄當局第一時間關閉了網際網路,推特、臉書和西方主流媒體無從聒噪,所以以波蘭為基地的Telegram「信息戰」就成了白俄風波的頭號推波助瀾者。西方主流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美聯社、《紐約時報》、路透社和BBC,都用大篇幅對此進行了深入報導:「每天,那些白俄羅斯抗議者的待辦事項就像鐘錶一樣出現在流行的Telegram應用程式上。這些事項列出了目標、時間和集會地點,精確的像商務人士一樣,並提供鼓舞人心的信息。」美聯社寫道,「早安。擴大罷工,11點。支持Kupala劇院……晚7:00,聚集在獨立廣場。」
Telegram隱秘性極強、很難進行追蹤,且在網絡中斷的情況下仍然可用,所以被全世界的抗議活動視為頭等利器。工具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使用工具的人——大選前後,Telegram上驟然冒出了數不清的頻道,用海量的反政府信息淹沒了白俄羅斯人的手機。Nexta就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紐約時報》寫道:
「當抗議活動開始時,Nexta頻道經常是網際網路上第一個發布警察與示威者暴力衝突的可怕圖片的地方。這周,他們貼滿了工人在工廠抗議的視頻……幾天裡,該頻道的粉絲從幾十萬激增到超過200萬,它的姐妹頻道也擁有70萬粉絲。它們在這個擁有950萬人口的國家的影響力是難以低估的……」
「Nexta公布了抗議者集會的時間和地點。他們提供了抗議者如何到達特定集合點的路線,並提出了萬一這些路線被封鎖時的替代路線。他們就如何阻擋警車提出了建議……在投票結束後的幾個小時裡,他們呼籲舉行大罷工,支招抗議者如何逃避逮捕,並建議購買頭盔、護目鏡、防毒面具和盾牌。」另外一些頻道則提供了如何製造燃燒瓶的指南。
「Nexta公布了求助電話、通報警察的位置、發布可供抗議者藏身地址的地圖,以及律師和人權活動人士的聯繫方式。它還建議用戶如何通過代理和其他方式繞過網際網路封鎖。在抗議活動進入第三晚之前,它向抗議者發出了如何在街頭行動的詳細指示。」
既視感太強了,完全就是去年香港一幕的翻版,Nexta活脫脫就是白俄版的「連登」、「香城Online」。不過不同於香港,這些頻道的運營者、白俄羅斯的黎智英、黃之鋒們,沒有在明斯克街頭和「手足」一起「努力」,而是躲在波蘭遙控。路透社是這麼寫的:「Nexta的創始人斯特塞帕恩·普齊拉(Stsiapan Putsila,後改名Stepan Svetlov)今年22歲,1994年盧卡申科掌權時他還沒有出生。現在,背井離鄉的他在鄰國波蘭的一間辦公室工作,門外有身穿制服的警察把守。」
Nexta的創始人斯特塞帕恩·普齊拉 圖自《紐約時報》
普齊拉的父親是Belsat TV的體育評論員,他本人畢業於白俄羅斯人文學院,《紐約時報》稱這裡為「一所傳奇的持不同政見者學校」,培養了一批著名的白俄羅斯反對派人士,「這所學校成了年輕人反抗盧卡申科的象徵」。2015年,他搬到波蘭,開始製作政治視頻,並曾為RFE/RL工作。Nexta的主編羅曼·普羅塔塞維奇(Roman Protasevich)也有類似的經歷:他曾為RFE/RL和Euroradio工作,目前也居住在波蘭首都。
西媒們一口咬定,Nexta在華沙只有一個「四人的小編輯團隊」,它所發布的消息全部來自網友投稿。至於這些人靠什麼吃飯,連BBC都承認「這是個謎」:普齊拉對BBC說,該頻道沒有廣告或捐款,資金來自支持者以及以前的大學獎學金;他的同事則告訴BBC,他們有廣告,但沒捐款;面對《紐約時報》,他們又換了個說法,說收入「完全來自廣告,之所以能保持低成本,是因為所在大樓的運營者允許他們免費使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