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關於旅遊的夢想。
我的這個夢想,不是遊遍世界,也不是遊遍中國,而是遊遍陝南。
是的,你沒看錯,我說的就是遊遍陝南。
你可能會笑,甚至會笑掉大牙!在你眼裡,陝南就那麼大點,只需要幾天的時間或許就能遊遍。我想說的是,我用一年的時間,才遊遍陝南的這50處古蹟。後邊,還有很多很多的古蹟在等著我。
好了,現在盤點一下:1~8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26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41是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50是尚未保護的古蹟。
漢中東塔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臺區東關的東塔民族小學裡面,遊覽了漢中東塔。這座塔建於南宋,甚至更早,曾經是一座13層的方形實心磚塔,在1953年維修時改為11層。
開明寺塔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的開明廣場中心,遊覽了開明寺塔。這是一座唐代古建築,共13層。
五門堰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桔園鎮,遊覽了五門堰。這座古堰,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並發揮效益。
良馬寺覺皇殿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謝村鎮四紅村,遊覽了良馬寺覺皇殿。這是漢中地區唯一的一座元代建築。
智果寺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謝村鎮智果村,遊覽了智果寺。這座寺廟,始建於唐朝儀鳳年間,現在暫未開放。
寶山遺址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原公鎮寶山村,遊覽了寶山遺址。遺址遍布整個山頂,遺址的時代從新石器時期開始,跨越夏、商、周和漢代。
張騫墓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博望鎮饒家營村,遊覽了張騫墓。它,坐北朝南,夯築封土,大致呈覆鬥形,平面呈長方形,四周砌以石基,墓前豎著三通古石碑。
蔡倫墓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龍亭鎮,遊覽了蔡倫墓和祠。它,坐北朝南,整個墓祠由前廣場、蔡侯祠、蔡倫墓和文博館四部分組成。
漢臺遺址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臺區東大街26號,參觀了漢臺遺址。這裡,就是劉邦在漢中當漢王時的王府。
拜將壇遺址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城南,遊覽了拜將壇遺址。這裡,池水蕩漾,亭臺樓閣,仿古建築鱗次櫛比,我彷佛置身在一座嶄新的城市公園裡面,體會不到一丁半點的「遺址」滄桑感。
楊填堰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寶山鎮丁家村,遊覽了楊填堰。這座古堰壩,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去遊覽時,天寒地凍,這裡空無一人。
飲馬池遺址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東南部,遊覽了飲馬池遺址。相傳,劉邦駐軍漢中時,這裡就是士兵飲馬的地方。
李固墓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柳林鎮李固廟村,遊覽了李固墓。這座墓呈覆鬥形,坐東朝西,面積較大,南北長14米,東西寬10米,高約5米。墓冢上面,樹木蔥蘢。
楊叢儀墓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寶山鎮丁家村,遊覽了楊叢儀墓。這座墓坐北向南,封土呈圓形,墓前有香祠一間,現存為清代建築。現在,這裡暫未開放。
樊噲墓
今年夏季,我來到城固縣五郎廟鄉黃家村,遊覽了樊噲墓。這是西漢開國元勳樊噲之墓,墓上面有很多的古黃連木。
蕭何墓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博望鎮謝家井辦事處杜家漕村,遊覽了蕭何墓。這是蕭何的衣冠墓,是純樸厚道的城固百姓為紀念他在此地興修水利、造福民眾的大恩大德而修建的。
許家廟魁星樓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黃安初中,遊覽了許家廟魁星樓。它的始建年代不詳,在光緒元年(1875)維修並刻碑。
洋縣城隍廟戲樓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洋州鎮西街村,遊覽了城隍廟戲樓。這是一座明清古建築,曾經「淪落」為客棧。
醴泉寺大殿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磨子橋鎮磨子橋村,遊覽了醴泉寺遺址。現在,這裡只剩下元代大殿和旁邊的一眼唐代泉池。
城固鐘樓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東南,遊覽了城固鐘樓。這是漢中地區唯一僅存的一座鐘樓,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後來焚毀,光緒年間重新修建。
西壩韓氏祠堂
今年夏季,我來到城固縣原公鎮西壩村,遊覽了西壩韓氏祠堂。這是城固乃至陝南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家祠,有「陝南第一氏祠」之稱。
城固天真院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原公鎮齊心村,遊覽了天真院。這是一座清代古建築,正在修繕,暫未對外開放。
漢中城隍廟琉璃照壁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臺區傘鋪街,遊覽了明代琉璃照壁。照壁的前面,就是一家活禽交易的營業房;營業房和照壁之間狹窄的空地上,荒草叢生。
洋縣五佛庵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黃家營鎮三岔村,遊覽了五佛庵。它的始建年代不詳,在清代時曾經重修過兩次。庵門前現存戲樓遺址,較好地保存了清代建築風貌。
洋縣龍泉寺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洋州鎮龍泉村,遊覽了龍泉寺。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清代古建築,現屬於「省保」級。
地主莊園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謝村鎮東韓村,遊覽了謝村民居。這個地方,當地人稱「地主莊園」:「地主」,就是清末當地豪紳劉繼德;「莊園」,就是劉繼德的家。
戚氏墓
今年秋季,我來到洋縣戚氏鎮戚氏村,遊覽了戚氏墓。這個地方,相傳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寵姬戚夫人之墓。戚氏墓很小,看上去很孤單。
白何魁星樓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磨子橋鎮白河村,遊覽了白何魁星樓。這是一座清代古建築,屬於「縣保」級。
唐安公主墓遺址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馬暢鎮,遊覽了唐安公主墓遺址。這個地方,就是唐德宗皇帝李适的大女兒唐安公主之墓。
子房山張良廟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馬暢鎮子房山上,遊覽了張良廟。我去的時候,這裡只有一位老人和三條狗在看守寺廟,沒有一個遊客。
羅家崖居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鎮深溪村,遊覽了羅家崖居。這是清嘉慶十二年,當地富戶羅氏在崖壁上開鑿的住處,用來躲避兵匪。現在,這裡尚未開發旅遊,密林中也無路可走,非常危險。
謝孫橋
去年冬季,我來到洋縣謝村鎮謝村,遊覽了謝孫橋。這是一座清代古建築,原來是半圓拱厚墩雙拱磚石橋,又稱謝村橋,現在「整容」到已經看不出原來古橋的模樣。
野狐冢
今年夏季,我來到城固縣寶山鎮西廟村南,遊覽了野狐冢。這是一座神秘的土堆,關於它的形成,眾說紛紜。
鵝兒堰遺址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寶山鎮寶山村,遊覽了鵝兒堰遺址。這座古堰,因為整體建築平面略呈鵝狀,所以就叫鵝兒堰。
淡家嘴村落遺址
去年冬季,我來到城固縣原公鎮丁家村,遊覽了淡家嘴遺址。這是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遺存,現屬於「縣保」級。
古胡城遺址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柳林鎮古城村,遊覽了古胡城遺址。當年,張騫完成使命,榮歸故裡後,就和胡妻在此地仿照西域築城而居。
紀信墓
今年秋季,我來到城固縣柳林村4組,遊覽了紀信墓。這座墓坐南朝北,高高隆起;墓冢周圍,綠樹環繞,芳草萋萋;圓丘形的封土前,立有一碑,正面刻「漢紀將軍墓」,背面刻紀信的生平簡介。
古虎頭橋遺址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中心廣場西側萬寶商城北角的一樓,遊覽了古虎頭橋遺址。相傳,這裡就是古代三國時期蜀國將領馬岱斬魏延的地方。
文公祠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臺區東關后街磨子橋,遊覽了文公祠。現在,這裡屬於天台山道觀下院,也是漢臺區道教協會所在地。
明珠橋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江油泵油咀廠南門附近,遊覽了明珠橋。這座古明珠橋已名存實亡,橋的南邊是一個生活垃圾收集站,臭氣燻天。
漢南書院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臺區中學巷西段,遊覽了漢南書院。這裡,曾經是清代陝南最高學府,也是現在的漢中中學前身。
漢中古城牆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漢臺區勞動西路的原糧油機械廠院內,遊覽了古城牆。這段古城牆,東西走向,長約50米,高約8米,底部寬約5米,外牆全部用青磚包砌,青磚之上遍布綠苔,顯得非常滄桑。
古護城河橋
今年夏季,我來到漢中市么兒拐,遊覽了古護城河橋。這是古時漢中城四座護城河橋裡面唯一倖存下來的,有關部門在城市改建時對它進行了原址保留。
童家老屋
今年秋季,我來到洋縣大西溝村,遊覽了童顏舒的老屋。童顏舒(1813—1863),22歲時中舉,在道光和鹹豐年間先後擔任過同官縣和長安縣的教諭,出版有《禹貢通釋》《八感集》和《水利議》等傳世名著。
大覺寺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黃安鎮以北的漢江邊,遊覽了大覺寺。相傳,這裡就是唐僧出家的地方。
老莊古井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鎮老莊村後的山溝裡,遊覽了這座古井。古井周圍,全是用厚重的青石板鋪成;古井內壁,全是用方形的弧狀青石依次鑲嵌成圓形,自然而流暢;古井旁邊,立著兩塊石碑,上面的文字已無法辨認。
豐都山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河西側,遊覽了豐都山。這裡,「山寨」建築隨處可見,而「真跡」只剩下古碑、古井、古天池和「神仙洞」。
諸葛亮廟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鎮大莊坡村,遊覽了諸葛亮廟。這座廟建於明代,清乾隆和嘉慶年間都修繕過。這裡,曾經就是諸葛亮的屯兵之地。
時家坡古戲樓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鎮的時家坡村,遊覽了這座古戲樓。這座不知何人何時修建的古戲樓,屬青磚土木結構,坐落在一米多高的石臺基上。
龍王廟
今年夏季,我來到洋縣溢水鎮西河村,遊覽了龍王廟。這座古老的龍王廟,坐東朝西,為磚木結構,條石基礎。廟門兩側,有一對百年古黃連木。
好了,這次就盤點這些。
陝南這個地方,古蹟非常多。我用一年的時間,遊覽過的這50處古蹟,其實只能算是「一小部分」。接下來,我將繼續開啟我的「古蹟之旅模式」,去欣賞和記錄陝南的各種古蹟。
保護古蹟,人人有責!
關注我,跟著我一起遊遍陝南的每一處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