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不順時,牢記七句話,好運自然來。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人無百日好,花無千日紅」。我們做人一般總是看別人,覺得別人總比我們好。佛教主張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明白了「一啄一飲,莫非前定」,我們就會知足常樂。明白了因果循環,我們就知道種善因得善果,就會坦然面對人生。
人生不順時,記住七句話,好運自然來:
一、勤修孝養父母
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孝養父母不僅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且是我們培植福德的一大助緣,能夠廣積陰德,會改變我們不順的命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不孝父母磨難多。世上一切事物都有根源,否則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父母是子女的根源,孝道,孝中有道,道在孝中。師父說:你們知道增福最快的方法是什麼嗎?就是回家孝敬父母去。你要是發現自己沒有福報了,你趕緊買點好吃好穿的給父母送去,你就會發現,你的福報立即升起。
二、一切隨緣
一切隨緣,順其自然。能做到「逆來順受」不是愚昧,而是智慧。逆境中不起嗔恨,順境中不起貪著。「吃虧天賜福」,就能知足常樂。人生,貴在淡心。有些事看得太清,亂於心;有些人看得太透,困於心;有些情看得太重,傷於心。沒什麼放不了的,痛了自然會放下;沒什麼過不去的,退一步海闊天空。人生苦短,少為離別傷感。生命不過幾十年,世事不必看得太分明。盡力了,也就無憾;盡心了,就是無怨。凡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該來的自然會來,不是你的,自然不必勉強。一切隨緣、隨性、隨心,如此,順其自然,就好。世上,沒有不快樂的人,只有不肯讓自己快樂的心。而隨緣念佛的力量更大,印光大師說多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命運自然改變。
三、持戒修身
佛涅槃時說以「戒」為師,就像國家的法律,約束著每個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做人的基本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就是修身,能保住你的福報不被折損。不殺生得長壽的果報,不偷盜得大富的果報,不邪淫得身體相好莊嚴的果報,不妄語得大眾對你尊敬的果報,不飲酒能增長智慧。持戒就是要用戒律來約束我們的行為,因為我們的行為會帶來各種果報,好的行為,就會帶來到好的運氣。也就是說多做供養布施,多做善事,積累功德福報是非常重要的。恭敬心供養三寶,助印經書善書,如理如法的放生,修橋補路,量力而行的做些公益事業等。
四、廣結善緣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常與人為善,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生活就會安定,事業就會順心。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廣結善緣,就會廣結善果。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主動拉人一把。在自己困難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幫助。樂善好施是一種美德,量力而行的幫助別人,就是積德行善,自然會有好報,自然會有好運。勸人向善,我們知道了善有善報的道理,還要學會與人分享,勸別人向善,讓更多的人都能明白因果的道理,讓更多的人為善,不僅他們的命運改變了。家庭就會更和睦,社會就會更和諧,我們積的陰德會越來越多。
五、讀誦經書
常讀聖賢書,才能行仁義事。經常讀聖賢書,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的經典,都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辨是非,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讀誦佛教的經書,經書裡也有很多咒語,如楞嚴咒可破一切邪魔邪咒。六字大明咒可閉六道輪迴之門,具足信願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淨土,一生成佛。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講過,「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
六、奉事師長
要尊敬我們的老師,老師教會了我們知識。尤其是信佛的人,能夠孝養父母師長之心,孝養父母師長之志,這個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尊師重道是優良傳統美德,在佛門,師長亦稱善知識,即善知法要、導引眾生於菩提正道者。善知識的首要標準是具正信正見,心不住相;雖現塵勞,心恆清淨;示有諸過,讚嘆梵行。學人奉事師長,莫念其短,應對師長常生敬畏。
七、念佛懺悔
懺悔是懺其前衍,悔不後犯,懺悔的定義是後不再造。我知道悔過了,我以後再不造這個過失,這叫真正懺悔,業障才能懺除得掉。因為業障會影響我們的命運,常常念佛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滅80億劫生死重罪,所以念佛是消業障和積福報最快的方法,福報有了,好運自然來。
做到以上七點,福報好運自然來,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