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當趙本山再次宣布退出蛇年春晚時,人們沒有太多意外,就像得知將是郭德綱取代趙本山點春晚的「炮捻子」時,人們也沒有太多的驚喜。春晚小品不再可期,而民間的喜劇市場正在蓬勃
本刊記者/馬海燕 文/李曉
當56歲的趙本山在蛇年除夕前20天再次爽約央視春晚時,人們沒有多大意外。
去年1月19月,趙本山在春晚前4天宣布退出,彼時「本山大叔退了,誰來壓軸」的猜測此起彼伏。
去年是「身體原因」,今年趙直言是劇本原因。本山傳媒藝術總監劉雙平回應趙退出時說:「這次趙本山老師退出蛇年春晚,不是身體原因,而是作品原因。趙老師今年為了央視春晚,提前兩個月就開始精心準備。但前不久,在語言類節目的審查中,春晚導演組在對待作品的立意和喜劇效果上有不同的看法,希望大改。趙老師認為大改也不一定能達到要求,後跟導演組商量,決定今年還是不上了。」
趙本山退出後隨即加入江蘇臺春晚,被斃掉的小品據稱也將亮相遼寧臺春晚。
隨著趙本山離開,地方衛視加入搶人才的行列,央視春晚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
大腕缺席的「剩宴」
今年央視春晚,趙本山、黃宏、鞏漢林、郭達、林永健、大兵等笑星大腕集體缺席。
沒有了傳統「熟臉」的蛇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仍將達到兩個小時,創紀錄地佔據節目一半時長。
缺少了趙本山的春晚小品還有什麼看點?去年,「開心麻花」團隊帶來《今天的幸福》被稱為龍年春晚的「秘密武器」。近幾年「開心麻花」系列在全國話劇市場成績不俗,在今年據說將有兩部作品登上春晚舞臺,而這在趙本山一年也只有一部作品的往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央視春晚在悄悄地變臉。這種改變應該說從去年哈文首次執導春晚就開始了。去年在乏善可陳的7個語言類節目中,除了新面孔「開心麻花」,還出現了歌唱演員與相聲演員同臺的群口相聲《小合唱》,以及市場上頗受歡迎的曹雲金、劉雲天的相聲《奮鬥》。哈文甚至公開表示,最遺憾的是未能促成陳佩斯、朱時茂的回歸。
此時,距離陳佩斯和朱時茂在春晚最後的表演《王爺與郵差》已經過去14年。1998年,陳佩斯公開找央視要版稅一度引起軒然大波,敢叫板央視自斷後路的決心讓其他藝人在心裡佩服,不敢公開聲援。
迄今15年間,中國的娛樂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春晚仍是一個各方演員爭著露臉的舞臺,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腕敢於對春晚說「不」,這在幾年前是不可能的事情。除趙本山外,今年還有陳佩斯、張學友、範冰冰、李宇春、範明、黃宏、姚晨等一眾大腕在受到邀請後選擇婉拒或退出。這是繼2012年後,明星藝人再次大範圍「拒絕」央視春晚。這讓「開門辦春晚」、主動登門(或電郵)邀請每一位重量級藝人,且敲定後通過微博或公共郵箱通知媒體的哈文團隊頗為尷尬。
今年,曾經被央視封殺的「超級女生」、郭德綱相聲走進了春晚的核心舞臺,並且被預期為收視法寶。雖然有許多人擔心,「郭德綱首上春晚,也能看出點新意,但也僅限於郭德綱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這些年觀眾已經把郭老師那張臉看到熟得不能再熟了,除非他能一鳴驚人,在春晚上說出笑破肚子的段子。」
蛇年春晚亮相的9個語言類節目中,已知大部分將是往年春晚小品的「續集」,多少有點炒冷飯之嫌——同一題材不斷被續寫本身就是創新乏力的寫照。正在央視熱播劇《全家福》中天天露臉的秦海璐也被春晚劇組作為重點宣傳,想要延續黃海波、海清等當紅影視演員2011年給小品帶來的一縷清風。
此外,去年首次亮相的「開心麻花」今年也採用了「續集」方式,將表演《今年的幸福2》。
小品出續集也是從趙本山開始。2001年、2002年、2005年,趙本山和搭檔範偉、高秀敏表演的《賣拐》《賣車》《功夫》三部曲,前所未有地創造了一系列流行語彙,有人稱之將小品藝術推上了巔峰,有人認為這其實是小品題材匱乏而勉強為之。
2006年趙本山和宋丹丹、崔永元的小品《說事》、2008年再次搭檔宋丹丹的《火炬手》也是對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中走紅的「白雲」「黑土」的「再次消費」。
「諷刺很難,我也很累」
對於趙本山離開蛇年春晚,春晚劇組給出的說法是「作品未能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去年因身體原因臨別春晚的作品《好人趙大海》在彩排時也被劇組認為「笑點不足」。但這不是趙因為與新任春晚導演哈文合作才出現的遭遇。
2010年央視春晚到了第四次彩排時,趙本山的小品《捐助》還被要求改結尾。2009年春晚終審結束後趙本山方面更是接到了「劇本被淘汰,需要重新創作」的通知。今年如是,趙本山選擇了退出。
「十幾分鐘完成一個故事,過程中還要笑,很難的事,我現在也很累,不好弄。諷刺很難,總和鄉長過不去,只能自嘲。」已經十分熟悉央視規則的趙本山也不可避免地有怨言。
從1990年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至2011年,除了1994年沒有露面,趙本山共參加21次央視春晚,15次獲得春晚語言類節目一等獎。當趙本山已經成為春晚無可取代的「小品王」時,不知他是否還有時間想起1987年拎著茅臺酒被央視拒之門外的那份無奈;當趙本山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央視的要求表達不滿時,不知他還是否會想起1994年,僅僅因為有事進組遲了些,就被拿下的那份尷尬。
23年間,趙本山逐漸成了春晚收視率的保證,而春晚也越來越陷入對趙本山的依賴。沒有劇本,可以等;沒有時間,可以等。當別的小品演員忙著應付春晚劇組和領導的一審、二審、三審、四審、五審時,趙本山卻可以輕鬆地越過這一道道「生死門檻」,直接晉級。即使在他缺席的去年和今年,趙本山仍是春晚劇組的重要炒作話題之一。儘管趙本山後來和牛群出演的新小品《策劃》不盡人意,帶著徒弟上場的《不差錢》《捐助》《同桌的你》雖捧紅了旗下弟子,但這些小品因缺乏深意、笑點低一直廣受質疑。
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崔凱是1995年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幹》的作者,小品諷刺了基層幹部鋪張浪費的現象,至今仍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崔凱在接受《三聯生活周刊》採訪時回憶小品的創作基礎:「我下基層縣裡,總是吃吃喝喝,幹部們說,不是我們願意喝,工作做得越好,來的領導越多。」可剛開始彩排時就有一位首長提了意見:鄉是一級政府,這麼烏煙瘴氣不行……
幾經周折,節目有驚無險地通過了,但是有個底趙本山一直沒敢露——最後他拎起一串老鱉蛋說:「扯蛋扯蛋,就是打這兒來的!」這句話也成為央視春晚小品中最廣泛傳播的經典臺詞之一。直到直播當天,趙本山才讓道具師做了一串桌球,抖出了「扯蛋」。這「膽兒」和把控力,恐怕只有趙本山才有。
2010年某網站舉辦「大腕聊春晚」活動,春晚常客笑星潘長江一語道出,「現在的導演不敢大膽諷刺」。他坦言,「現在所有晚會的導演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絕對不能因為這臺晚會影響了前途,搞什麼樣的諷刺小品?你想想,你諷刺誰誰願意啊?」
說春晚小品沒有諷刺,顯然也不公平。可是也就在趙本山早期,還有《牛大叔提幹》《三鞭子》等諷刺鄉村幹部(也僅止於鄉村幹部)的作品,之後的「賣拐」系列、《昨天今天明天》的「白雲」「黑土」系列、《送水工》等,都是拿農民的土氣、江湖騙子(大忽悠)的狡獪、病人的搞笑……等開涮。甚至有人說,「趙本山小品中的包袱和笑料,無不來自於對弱勢人群的嘲諷和挖苦,他把自己創造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
關於老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官員的腐敗、房價物價高漲、社會機制的不合理等等在收視率最高的春晚中無一敢被提及。在有票能進現場的觀眾裡,說不定就坐著編劇導演們不敢諷刺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