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酸湯子"會致中毒? 吃這些食物要注意

2020-12-17 濟寧廣播電視臺

黑龍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湯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

為什麼「酸湯子」會引發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時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還在ICU搶救。

10月12日,黑龍江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消息證實,「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實,最開始說「黃麴黴毒素」導致死亡是非常不合理的。當時我就覺得這個事情比較詭異。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黴菌產生的毒素。而製作酸湯子是要用玉米面加水浸泡發酵的,這個條件可並不適合黃麴黴生長,也並不容易增殖產毒。所以,黃麴黴毒素並不是製作「酸湯子」的時候產生的。檢出了黃麴黴毒素,只能說明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儲藏不當,早就汙染了黃麴黴毒素,然後用這種帶毒素的玉米來製作了酸湯子。

而且,即使有黃麴黴毒素,一般也不會使人導致急性中毒死亡。黃麴黴毒素有苦味,如果達到導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會很苦,可能就被發現了。黃麴黴毒素導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見,而且死亡率也不會這麼高。

什麼是椰毒假單胞菌?為什麼會這麼毒?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個可怕的細菌。

椰毒假單胞菌是什麼?

「椰毒假單胞」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那種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發酵製作的,這就是「椰毒」的來源。

這種細菌本身並不致命,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分別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這兩種毒素才比較致命,一旦發生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最長可以達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腦、腎等主要實質性臟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和神經系統的損傷,如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重者呈咖啡色樣物)、輕微腹瀉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 中樞神經麻痺,並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還沒有特效藥,病情及愈後情況與攝入的毒素量有關,一般來說,攝入的毒素越多,症狀就會越嚴重。由於沒有特效藥,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達50%!

最可怕的一點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就算做熟了吃,毒素還是沒法完全去掉,依然會使人中毒。

為何「酸湯子」會發生椰毒假單胞菌中毒?

椰毒假單胞菌在土壤中廣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場所衛生條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這種細菌的生長和產毒喜愛溫暖潮溼的環境,所以由其導致的中毒多發於夏秋季節。

「酸湯子」是一種發酵玉米製品,是用玉米等穀物加水浸泡,然後發酵做成。但是在製作過程中,如果殺菌不徹底,就很容易被雜菌汙染,椰毒假單胞菌就是一種。因此,也提醒大家還是不要隨便自製酸湯子了。

實際上,從我國這些年發生的中毒案例來看,發生這種菌汙染導致的中毒大多都是農村家庭自製發酵食品、個體食品加工者,原因也是因為缺乏食品安全知識。

哪些食物容易被汙染?

椰毒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引發中毒。

容易被汙染而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類:

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

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變質木耳、銀耳。

怎樣預防中毒?

1.儘量不要自制發酵米麵製品。

比如,家庭自製發酵米麵時需要經過十幾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汙染,因此不建議自製該類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種自製發酵食品都可能存在雜菌汙染的風險,建議大家還是不要隨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學食品安全。

實在要自制的話,應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通風乾燥,不要用黴變的玉米等原料製備發酵米麵製品;穀類浸泡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無異味;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環境要通風防潮,不要直接接觸土壤,防止汙染。

3.不要購買和食用鮮銀耳。

4.發泡幹木耳和銀耳要注意衛生。

幹銀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發太多,泡發前先洗淨,泡發過程中勤換水,最好不過夜。如需過夜,應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內。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還有很多人看到新聞裡說是吃了「冷凍一年」的酸湯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凍一年」,就認為冷凍時間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實,這就大錯特錯了。

實際上,冷凍的時候,溫度在-18℃低溫下,微生物並不能生長繁殖,也不會產生毒素,放個一年半載問題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實冷凍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凍因為低溫能抑制細菌,反而有助於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萬不要誤會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酸湯子」會致中毒? 吃這些食物要注意
    黃麴黴毒素有苦味,如果達到導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會很苦,可能就被發現了。黃麴黴毒素導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見,而且死亡率也不會這麼高。什麼是椰毒假單胞菌?為什麼會這麼毒?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這個可怕的細菌。椰毒假單胞菌是什麼?
  • 吃酸湯子,為什麼會中毒?醫生帶你了解藏在背後的米酵菌酸
    黑龍江省雞西市某居民一家, 在家庭聚餐過程中,食用自製的酸湯子,從而引發食物中毒。此新聞一出,就引起了討論。一些地區的人,甚至都不知道酸湯子是什麼,更加不明白吃它怎麼會中毒?很多人看到這裡,從而覺得是因為食物黴變、腐爛造成的食用後出現中毒反應,尤其是原材料玉米,很有可能存在黴變的問題。當食物黴變後,會產生較多的黃麴黴毒素,這種毒素屬於一類的致癌物質,毒性很強,長期食用很有黃曲毒黴素的食物會致癌。而過量食用黃曲毒黴素的食物會導致急性的肝炎、肝硬化、肝壞死,嚴重的話可導致昏迷死亡。
  • 冰箱裡的1碗面,8人中毒身亡!除了酸湯子,這些食物也要慎吃
    所以,剩菜剩飯要及時放到冰箱裡冷藏,隔夜飯儘量不吃,如果吃的話,儘量別超過12小時。4.食材要清洗乾淨,速凍食物不要反覆化凍家長在做菜前,一定要使用安全的水把蔬果、肉、海鮮等食物清洗乾淨,買菜時要挑選新鮮的食物。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 真兇找到不是黃麴黴素
    一家人吃酸湯子中毒,已致8人死亡,「真兇」找到了酸湯子是一種用發酵面碴子做的麵條狀的食物,是酵米麵的一種,吃起來會有酸味的香氣。據說在東北是一種與酸菜、粘豆包並列的小吃,也是傳統東北人所懷念的老味道。經當地警方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排除人為投毒可能。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
    【桂林晚報訊】(記者周子琪 通訊員葉傑紅)近日,黑龍江某縣一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中毒事件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該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查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酸湯子為什麼會中毒?哪些食物與酸湯子類似?和冷凍有關嗎?
    「酸湯子」是一種發酵玉米製品,是用玉米等穀物加水浸泡,然後發酵做成。「椰毒假單胞」最早是荷蘭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的食物中毒事件中發現的,那種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發酵製作的,這就是「椰毒」的來源。這種細菌本身並不致命,但它能產生兩種致命毒素,分別叫「米酵菌酸」和「毒黃素」,這兩種毒素才比較致命,一旦發生中毒,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12小時,最長可以達3天。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腦、腎等主要實質性臟器。
  • 除了酸湯子,這4類身邊常吃的食物,也會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不少人說起自己的最大樂趣,相信都逃不開一個子「吃」,更是有很多人以吃貨自居,感覺自己能夠吃盡天下美味,也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不過,最近在東北黑龍江雞西縣出現的食品中毒事件,讓吃貨們有點緊張,要知道,病從口入,如果吃的東西製作不當,美味佳餚,就可能會變成穿腸毒藥!
  • 吃「酸湯子」8 人中毒死亡!「真兇」致死率高,沒有特效藥
    10月5日早上,王某一大家12人在一塊聚餐,家裡長輩9人都吃了自製的東北傳統美食——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到了中午,9位吃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身體不適,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被送往醫院。而3個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吃,逃過一劫。  截至10月12日,8人搶救無效身亡,還有1名還在搶救中......
  • 「酸湯子」中毒事件:每個人都要知道3種常見食物的安全食用方法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注的中毒事件:黑龍江某家庭聚餐9人食用酸湯子後中毒,8人搶救無效死亡。 一旦吃下,30分鐘-12小時就會中毒發作,輕則噁心、嘔吐、頭暈、全身無力等,嚴重時會肝腫大、嘔血、血尿、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死亡率高達40%—100%。 並且目前沒有治療這個毒素的特效藥。
  • 一碗酸湯子,9人全部死亡:你經常吃的這幾種食物,可能有毒
    照這樣看,這應該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食物,不然也不會受歡迎那麼多年。 那為什麼突然造成那麼多人集體中毒死亡? 當我們細究酸湯子的製作流程,那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了一大跳。
  • 除了「酸湯子」,還有這4種常見食物,也可能會引起米酵菌酸中毒
    最近黑龍江的「酸湯子中毒」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很多人都感到疑惑,酸湯子究竟是什麼東西,既然有毒,那為什麼還會去吃呢?酸湯子是東北地區的特色小吃。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根據調查得知,這起中毒事件的酸湯子,採用的食材在冰箱裡冷凍了一年,玉米面中被檢出了高濃度米酵菌酸。米酵菌酸是一種可以引發嚴重食物中毒的毒素。米酵菌酸最可怕的地方在於,放在開水裡煮都無法破壞它的毒性。除了「酸湯子」,還有這5中常見食物,也會引起米酵菌酸中毒。酸湯子中毒也許之前沒有聽說過,但是黑木耳中毒這樣的案例這幾年經常看到,這樣的中毒事件非常危險。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升至8人死亡 毒因不是黃麴黴素竟是它 黑龍江9人...
    酸湯子為啥能致人死亡?遼寧省食藥監局曾發出過酸湯子中毒的安全提示,對其為何能致人死亡做出權威解釋?解讀四:發生中毒後該怎麼辦?出現中毒症狀後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馬上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喉部催吐,並進行洗胃和導瀉,儘早、儘快地排出毒物。凡吃過同種食品的人,不論是否發病,一律送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 讓人中毒的「酸湯子」,到底是個啥?「米酵菌酸」又是啥東西?
    而調查的原因真相則是因為餐桌上的一種食品:酸湯子。這酸湯子是啥?可能很多人都聽著迷糊。聽起來,感覺就是一種酸酸味道的湯,其實,它是通過玉米水磨發酵之後製成的一種主食。類似麵條狀的食物,吃起來有點酸,但是很爽口,滑滑的。為啥知道酸湯子的人很少?因為這種食品有一定的地域性,以前的酸湯子,屬於滿族的傳統美食,主要流行在東北的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以及黑龍江一帶。
  • 一家9口聚餐7人中毒死亡!這些食物千萬別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0月5日,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發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9人在家中聚餐時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 疑似食物中毒,已致7人死亡。
  • 9人中毒9人死亡,「酸湯子」事件唯一倖存者去世,衛建委提醒慎吃這...
    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中此前唯一倖存者的兒子張先生透露,其母親已於10月19日去世。至此,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事件的9名中毒者都不幸去世。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
  • 東北「酸湯子」中毒的事兒裡,我們應該學到的日常食品安全知識
    最常見的是各種致病細菌的滋生,當然,也有黃麴黴素的隱患,這裡倒不是說筷子案板本身發黴是黃麴黴,而是使用日久之後,木質材料表面可能有裂痕、凹坑、牙印等,清洗不徹底會有食物殘渣,可能存在黃麴黴素汙染風險。因此,這些廚房用品應該定期更換,筷子最嚴格是三月一換,但是很多家庭做不到,那就徹底清潔、乾燥,可以適當延長。案板的話就根據自己家庭使用情況了。
  • 從「酸湯子」中毒事件說起
    看到新聞報導,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據說,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從冰箱裡拿出來後,在陰涼潮溼的地方又放置了幾日。這個事件,已經由衛生和健康角度,留下很多慘痛的經驗教訓。
  • 農民朋友們要注意了,相生相剋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吃是會中毒的!
    很多東西都吃得起了。可是一些食物之間是相生相剋的,農民朋友們可要注意了,千萬不能把這些相生相剋的食物混在一起吃。輕則沒有營養重則引起中毒。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農村哪些常見的食物是不能在一起食用的1紅蘿蔔和白蘿蔔
  • 「酸湯子」事件升至9人死亡!國家衛健委:這些食物慎吃
    10月19日晚,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北方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酵米麵食品。夏秋季節製作發酵米麵製品容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
  • 國家食品安全評估中心談「酸湯子」中毒:學校勿自製酵米麵類食品
    這起中毒事件是食用了家庭自製的被米酵菌酸毒素汙染的酸湯子引起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10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的提示,並指出,2010年至今,全國已發生此類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