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力做好防汛救援準備工作,今天(7月12日)下午,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開展無預案隨機拉動演練,市區兩級救援隊伍740名消防指戰員、116輛救援車輛,參與了50個科目的實戰拉練。今天拉練現場,水域救援的重器——重型潛水裝備亮相。
此次拉練模擬某日北京市遭遇特大暴雨,城區、郊區多點同時發生群眾被困警情。
總隊119作戰指揮中心接到群眾連續報警後,迅速啟動防汛搶險救援工作預案,按照紅色汛期預警響應,調集防汛搶險救援力量到場處置。
今天的演練以「翻船救援」科目開始,科目模擬2艘小船發生側翻,有5名群眾落水,其中1人溺亡沉底,4人在水面等待救援。
水面「被困者」很快被衝鋒舟救上岸,但如何將水下「溺亡者」打撈上岸呢?
記者在岸邊看到,一套集合了發電、備氣、供氣和通訊等功能的重潛裝備開始運作,消防員需要戴上三公斤的頭盔,通過通信和供氣線纜與岸上作業系統連接。
岸上操作人員通過顯示屏幕指揮水下消防員尋找溺水者。記者在一旁,可以清晰聽到水下消防員的喘息聲。
據悉,重潛裝備比起自攜式裝備下潛深度要深,可達40米,因為可以長時間供氣,水下作業時間更長,也更安全。目前,這套進口自美國的裝備北京市僅有兩套,都在密雲消防救援支隊。
除了翻船救援科目,演練中,各支救援隊伍採取衝鋒舟水面救援、活餌救援、架設繩索橫渡系統、水下探測、水面泅渡、潛水打撈、架設V型系統、橋梁斜下等多種方法,對孤島群眾、被困斷橋、淺談激流、車輛駕駛室等人員進行救援,並採取遠程排水的方式,對城市內澇低洼地段進行緊急排水。最終成功營救「被困人員」130人。
演練還通過無人機、4G圖像傳輸系統,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南護城河、海澱公園、念壇公園、嬉水灣、世葡園南湖、十三陵水庫、永定河、青龍湖等15個地點,實時監控參演單位力量集結、途中行進、實地操作等現場情況,隨機拉動740餘名指戰員進行救援。
今天的拉練測試了衝鋒舟、橡皮艇、救生拋投器、雷射測距儀、潛水服等80餘件防汛專業器材裝備,展示了水面搜索、船艇駕駛、武裝泅渡、孤島救生、繩索橫渡、翻船處置、深潛救援、繩索救援、浮艇泵排水、遠程供水系統排水等技戰術環節,全面檢驗了各單位防汛搶險救援實戰能力。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宇 文並攝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