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成立暨項目籤約儀式在都江堰市南橋廣場舉行。
聯盟由都江堰市、溫江區、郫都區、崇州市、彭州市、夾江縣、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樂山灌區(流域)管理局共同發起成立,來自省內8市文化旅遊部門代表、37個縣市區聯盟成員代表和24個文旅業界特邀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謀劃推進「大灌區」文化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共同致力於把「大灌區」建設成為農耕文明與現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態旅遊目的地,塑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品牌。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趙紅川宣布「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正式成立。
「大灌區」是2019年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確定推動建設的「十大」文旅品牌之一。「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主要依託都江堰和東風堰灌區文旅資源,以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以灌區範圍內的自然山水、田園林盤、精品景區、特色城鎮、美麗鄉村、民俗風情等為支撐,重點打造水利文化體驗、現代農業體驗、田園度假、天府文創、康體養生等五大旅遊產品和水利科普、水上休閒、農業觀光、川西林盤、古鎮旅遊、鄉村美食、文創體驗、山地養生、體育運動、特色旅遊商品開發等多種旅遊業態。
12日晚,召開了「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了《「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章》和《宣言》,審議通過了理事單位、理事長單位、輪值理事單位和特邀成員單位,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宣布了秘書長、副秘書長、活動組組長人員,還共同發布了《「大灌區」文旅品牌發展願景》和一批精品旅遊線路、一系列景區優惠政策,共同拉開了聯盟正式運轉序幕。
「大灌區」文旅發展聯盟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01 一是以灌區水係為經、以水文為魂,覆蓋區域廣泛,資源優勢突出。大灌區水系建設到哪裡、水文化潤澤到哪裡,「大灌區」聯盟就延伸到哪裡。現聯盟已覆蓋都江堰和東風堰兩大灌區流經的全部8個市37個縣市區,區域內文旅資源十分豐富,共有世界灌溉遺產2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2個,國家溼地公園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5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3個,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28個,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101個,A級旅遊景區133個。
02 二是統籌規劃,統一行動,共同描繪發展藍圖。在「大灌區」範圍內各級文旅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四川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通過資源調查,以水利文化、農耕文化為核心,編制完成了《大灌區文旅品牌建設方案》,規劃出了「一圈一帶兩區」的「大灌區」文化旅遊發展格局,確立了「水潤天府、詩畫田園」的文旅品牌定位,提出了「傳承水利文化、展示農耕文明、彰顯天府文化的國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共同建設目標。
03 三是以資源為紐帶,以項目為抓手,推動聯盟實質性協同發展。成立儀式上,省旅行社協會發布了「大灌區」8條精品旅遊線路及景區優惠政策,旅遊景區代表和四川田園文景旅遊服務有限公司籤訂了開通「大灌區」景區直通車的合作框架協議,聯盟景區直通車通達成都歡樂谷、大邑安仁古鎮、仁壽黑龍灘、大英中國死海、蒲江石象湖、安嶽圓覺洞等15個知名景區,真正實現了由名義上的聯盟到實質性的聯動。四川幽瀾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與川音成都美術學院進行了「李冰治水連環畫」項目籤約,都江堰精華灌區與西南交通大學-米蘭理工大學世界遺產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進行了「都江堰市世界遺產國際硏究中心工作站」項目籤約,推動了聯盟實質性協同發展的起航。
04 四是創新制度設計,以活動為載體,與地方節慶、民俗文化相結合,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在聯盟章程中,創新制度設計,由輪值理事單位負責組織舉辦輪值年度聯盟重大文旅活動,由輪值副秘書長擔任活動組組長,負責輪值年度聯盟重大活動的策劃、籌備和實施,力爭實現聯盟活動一年一主場、一年一主題、一年一主節。就推動聯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進行了探討。
今年聯盟成立儀式,全體嘉賓和聯盟成員觀摩並參與了都江堰民俗文化活動「李冰誕辰紀念——灌區代表獻禮」,灌區子民,天府兒女齊聚於都江堰畔,36區縣代表敬具五穀、三牲、鮮花、珍果、敬獻特色產品致祭於川主李冰,感念這位造福蜀地千年的英雄人物。
主 管: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主 辦:都江堰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宣傳營銷科
主 編:曾 岷
責任編輯:劉建華
值班編輯:李思易
編 輯:楊 璨、劉 莎、張鐋月、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