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重在基層,難在基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寧願十防九空,不願失防萬一」,在重慶市南川區灌壩社區錦繡家園黨支部書記王宗英的辦公室,密密麻麻貼滿疫情排查信息。「你在老家有沒有接觸過疫區返鄉人員,家人近期有沒有發熱、咳嗽……」2月3日一早,他就通過電話核實一名昨日返城人員的接觸情況。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灌壩社區居委會主任程川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實行日排查日報告,詳細了解居民的疫區史和接觸史、身體健康狀況等信息,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同時,提醒居民減少外出、出門戴好口罩、回家及時洗手消毒等衛生常識。
城市社區人口多,如何在短時間內摸排清楚人員情況?廈門市湖裡區金山社區要求社區幹部全員到崗,並發動200餘居民參與。以一樓一梯為單位,將18個小區2.3萬名住戶細分,發動黨員、居民代表擔任「樓長」「梯長」,一家一戶了解人員行蹤。通過這種「化整為零」的方式,迅速掌握人員情況,發現異常及時上報。
趙金友是金山社區十幾年的老住戶,也是金山小區第一黨支部書記。在他的提議下,小區封閉了幾個不必要的出入口,並在門口設置體溫檢測點。「明天起在小區南門開展測溫工作,現徵求志願者。」「我是黨員,我報名!」「我時間充裕,我參加!」在小區微信群裡,趙金友剛發出,幾分鐘不到,一支志願者隊伍就組建起來。
衝在前,幹在前,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三裡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燕子,身患疾病卻堅持工作。她帶著「兩委」幹部和黨員志願者分三班實行24小時值班,進行外來人員登記、防疫消殺、防護知識宣傳。「黨員幹部關鍵時刻就是要衝鋒陷陣,戰時狀態哪能計較個人得失」,李燕子說。
農村地區是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帶,為確保防控工作無死角、無漏洞,各地農村紛紛響起大喇叭,打出橫幅標語,並派出值班人員在村口嚴查外來人員。「不聚會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出門務必戴口罩,相信政府不傳謠!」在浙江省岱山縣東沙鎮的各路段,網格員們一邊發宣傳單,一邊用喇叭喊著防疫順口溜。貴州省習水縣聯合公安、交警在高速公路下道口、縣域邊界路口設立7個疫情監測卡口,嚴格管控縣鄉通道,對確需進入人員,予以14天集中觀察。
紀檢監察機關發揮職能優勢,以監督壓緊壓實疫情防控責任。「外地返鄉人員排查登記是否全覆蓋?」「疫情防控物資收發是否建立臺帳?」重慶市石柱縣紀委監委組建6個監督檢查小組,奔赴縣城各個居民小區、樓棟值守點開展監督檢查。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紀委監委在各社區(村)組建「廉潔工作站」,一邊開展監督檢查,一邊協助社區黨支部開展疫情排查和宣傳、勸導流動人員。
「嚴格管控後,社區675戶2734人的日常生活保障怎麼辦?」貴州省錦屏縣駐裡郎移民安置社區幹部潘宇文立即組織社區「兩委」成員召開會議,商討解決辦法。會後決定成立社區生活物資聯絡和供應保障組,統一採購供應社區居民。「銷售商直接將蔬菜水果送到社區,物資供應有了保障,解除了我們的後顧之憂。」居民姜紹嶽介紹。
「垃圾裝好放在家門口,我們會上門處理。」「兩包溼紙巾、尖椒、蒜頭,你放心,下午一定送到。」福建省福安市陽頭街道陽春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華傑的微信裡,滿屏都是他與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的聊天信息。剛知道社區裡有武漢返鄉的住戶時,鄰居們慌了。李華主動上門,勸說返鄉住戶居家隔離,並為他們提供藥品、食品、蔬菜等生活保障。雲南省硯山縣為居家觀察的住戶準備了疫情防控工具包,住戶將每天的健康監測卡、生活物資需求卡放在包內,由社區網格管理員收集登記,對所需生活必需品統一購買,再由志願者送到各戶的工具包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請組織和廣大居民放心,我們一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王婧是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河東街道天和社區的黨支部書記,從正月初二就開始工作。她的愛人是一名駐村幹部,兩歲大的孩子沒人照看,他們就把小孩送到爺爺奶奶家。經過嚴密防控,她所在社區目前還沒有出現一例患者。「社區幹部工作認真負責,我們感到很安全,很踏實。」該社區居民稂先生說。(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代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