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批加入新高考模式的8個省份(廣東、福建、遼寧、河北、江蘇、湖北、重慶、湖南)的考生,將在2021年1月23日-25日進行新高考適應性模擬考試,也就是「8省聯考」。
這次聯考是對新高考的一次預演,對正式新高考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預估和評判,有助於優化新高考工作流程,完善新高考工作預案,意義重大。
以本次8省聯考語數外三門主科目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來命題,其餘的物理、生物、政治、化學、歷史、地理等科目將會根據各省市的具體情況由本省自行組織命題。
因為這次完全按照新高考模式進行,在計分上面和以往會出現很大的不同,比如重慶和湖南兩個同學物理學科的卷面成績都是90分,但最終分數可能卻是一個100分,一個僅有85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新高考採取的是「賦分」模式。
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除語數外三門主科外,其他副科按成績的等級進行賦分,說通俗一點,就是根據某省該科目的報考人數把考生的卷面成績化成不同等級每個等級會對應一個分數,這個分數就是考生的最終成績。
聽著很複雜,我們舉個例子,比如在這次8省聯考中,重慶的小張物理考了90分,這個成績在重慶市的排名進入了1%,那麼根據等級賦分的規則,他的最終成績就是100分的滿分;而湖南的小李物理雖然也考了90分,但他的成績卻只進入了湖南省的7%,即使和重慶的小張一樣卷面成績都是90分,對小李最後成績卻只有85分。
等級賦分避免了考生選擇科目去易避難的思想,即使像物理這樣卷面成績很難拿高分的科目,因為等級賦分的存在,也可以有一個不錯的最終成績;同樣對於相對簡單的科目,可能卷面成績看著很高,但高分人數非常多,導致最終分數要低於卷面成績。
等級賦分以考生人數為基準,保證了新高考模式下,不同科目之間的公平,維繫了高考制度的權威。但因為它的實質比的是考生選考科目的排名,難免會出現選科集中或者棄選的現象。不過我們不能因為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全面否定「等級賦分」,因為任何的公平都一定是相對的。
與其把問題思考得這麼複雜,不如回歸到根源上,認真備考,提高成績,這樣高考無論怎麼改革,也一定會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