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北三環安華橋西北角的中國科技館老館寄存了不少北京80後、90後們的童年記憶。在歷經4年的改造建設後,科技館老館「變身」北京科學中心,將在明天開幕的第八屆北京科學嘉年華活動中重新對市民開放。昨天,記者提前對即將開放的北京科學中心進行了實地探訪。
白色「圓球」脫胎換骨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北京科學中心,這裡沿用了中國科技館老館的主要建築,但通過4年的改造施工,內部早已「脫胎換骨」。以大家最熟悉的白色「大圓球」為例,此前由於使用已久,外殼鋼結構已經有了比較嚴重的鏽蝕,這次施工改造使用了新的材料,不僅沒有改變球體的樣貌,而且更加漂亮堅固。
白色「大圓球」加上「底座」,共同構成了如今北京科學中心的1號樓。「圓球」內依然保留了原來科技館的特效影院設置,影院面積650平方米,可容納350名觀眾。只是由於還在施工,此次嘉年華期間影院將無法對外開放。不過,大家雖然無法進入影院,但進入兒時熟悉的「白球整體建築」卻沒有問題,因為「底座」大廳將舉辦一場首都科技創新成果展。
在布展大廳,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最後的準備,幾位師傅合力將一輛按照1比20比例縮小的高鐵A380列車模型放進展櫃,「這是最初設計的原型車,此前展出極少。」策展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科技創新成果展不同於以往主要宣傳科技成果的亮點,而是更注重體現科技背後的創新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整個展覽分高鐵、新材料、能源、腦醫療、人工智慧五個主題區,每個主題區都設立了「問題牆」,引導大家去思考科技帶給了我們什麼,應該如何理解當下的最新技術。
可稱重大腦可眼動打靶
除了1號樓,北京科學中心的另一大重點開放區域便是2號樓主展館了。展館一層,工人師傅正在調試三座三米左右高的蒲公英裝飾燈。開放當天,它們將綻放炫麗的光芒。展廳一層設立了名為「科學與藝術」的臨時展。雖然「臨時」,但內容卻一點都不湊合,無論是體驗世界上第一件電子樂器特雷門琴的模型,還是觀察自然界神奇的偏振光,都足以讓人大呼神奇。
主展館的二層到五層是奇妙的「三生」主題展,6860平方米的布展面積,分為「生命樂章」、「生活追夢」、「生存對話」三個展廳,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體驗項目。展覽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一共有180件展項,他們目前已經總結出了19個主題化的展線課程,設立了8項活動,「尤其是青少年,每到一個區域就能進入一個情境,對應特定課程、體驗關聯展項。」
比如在「生命樂章」展廳,觀眾可以通過天平稱重了解大腦的一生,可以通過分析匹配瞳孔坐標和視覺目標的坐標來進行「眼動打靶」;在「生存對話」展廳的「走向深海、走向極地」展線課程,觀眾可以進入按照1比1精準複製的「蛟龍」號深海潛水器艙內,模擬體驗上升、下潛、抓取深海生物模型等深海作業。
參觀免費須提前上網預約
記者從北京科學中心了解到,從明天到19日北京科學嘉年華期間,中心部分場館向社會開放。主要包括1號樓白色「大圓球」的「底座」展廳、整個2號樓以及室外場地的「兩翼行動」科技酷品展、「科學秀場」實驗表演等。由於內部施工尚未完成,白色「大圓球」內的特效影院,以及全新設計的兒童樂園暫時還不能對公眾開放,「科學中心剛剛投入使用,我們需要非常嚴謹地對所有設備進行調試,待調試成熟後,我們會儘快向市民朋友開放。」北京科學中心主任何素興對記者說。
據了解,嘉年華活動期間到科學中心參觀實行免費不免票,市民可登錄中心官網(www.bjsc.net.cn)註冊並實名預約,預約成功後憑身份證或二維碼入場。
此外嘉年華活動期間,北京科學中心還將舉行分中心授牌儀式,共有10個分中心獲得授牌。它們分別是房山、延慶、平谷、朝陽、密雲、海澱6個區級分中心,以及飛行跳傘體驗中心、天文觀測體驗中心、商飛航空科技展示中心、索尼探夢科技館4個特色體驗分中心,這些分中心將通過加大對市民的開放以及科普宣傳,促進全市科技場館轉型升級。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張航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