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瀑峽俗稱小寨溝,這兒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大概是人們覺得這兒很像九寨溝吧,故又稱「小寨溝」。拋開當地人誇大其辭的說法不談,它的確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漂亮山谷。
天氣預報最高35度。我帶了5瓶水。女兒一個勁的數落:不嫌沉嗎?根本用不了這麼多。事實證明她是對的。和紅石峽相似,溝裡冬暖夏涼,兩個小時的行程3個人2瓶水足夠。
與紅石峽不同的是,它沒有羞羞澀澀地深藏於地下,而是大大方方地展開胸懷,熱情擁抱遠來的遊客。入口處十分開闊,兩側奇峰競秀,一脈碧水溫溫順順地從山谷深處鋪陳過來,又歡歡快快地向山下奔去。一支支竹筏在水潭裡漂遊。清新的空氣裡充滿靈動,仙風道骨的感覺直往身上撲。
這只是入口,前行右拐,在更深邃的深處,才是小寨溝。事實上這片景區還包括另外兩個景點——獼猴谷和泉瀑峽。泉瀑峽裡有著名的雲臺天瀑,其落差達到驚人的314米,為亞洲之冠。可惜由於水量不足,現在已經消失了。導遊說,因時間緊迫,我們只遊小寨溝。
小寨溝為一U形山谷,長度為1270米,據我目測其寬度也就20-30米,加之兩側的山峰幾乎都是高聳入雲的懸崖絕壁,所以行走其間,有一種坐井觀天的感受。峽內植物茂密,各種青草、藤蘿、灌木、喬木以及斑駁的天光將整條山谷點綴的蔥蘢氤氳。當然,最大的看點還是谷中的水。「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這種描寫一點也不算誇張。泉水在巨石中間蜿蜒穿行,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和水潭。這兒的水真清啊,簡直就是狀若無物。水潭無論大小、深淺,均清澈見底,下面的沙石清晰可見,水中的魚兒似無託依。恕我孤陋寡聞,鄙人真沒見過這麼清澈的溪水。渡仙潭、翡翠潭、丫瀑潭、碧玉潭、龍鳳潭,每一處都讓人戀戀不捨,孩子們按捺不住喜悅,紛紛赤了雙腳邁進淺灣戲水納涼。
峽中瀑布眾多,比較出名的是情人瀑和丫字瀑。情人瀑分為三疊,每一疊都是兩股合一再匯入下面的水潭,如情人卿卿我我、耳鬢廝磨。最重要的是這些瀑布觸手可及,十分具有親和力。「水簾洞」到了,無數珠璣自崖上青苔中滴滴落落,恰似一簾幽夢。不老泉邊,人山人海,人們都希望接一杯泉水喝寓意長生不老。如今順著泉水設置了連環的竹筒,遊客們在路邊就可以接到不老泉的泉水了。
除了泉水,峽中的巨石也不可不看。它們奇形怪狀、肆意橫陳,與溪水相輔相成。唐王試劍石據傳是李世民在此帶兵布陣試劍時留下的劍痕;而老虎石狀似猛虎,傳說是藥王孫思邈的坐騎。不過這些故事大都沒有什麼歷史依據,我想大概是當地旅遊部門為了吸引遊客編造的段子。到了峽谷的盡頭,也就是U字的底部,抬頭看,萬丈絕壁似刀劈斧削,與地面完全垂直,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像力也足夠豐富。感覺真是坐井觀天。
在峽谷裡流連,心中會驀地跳出「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念頭。要不竹林七賢怎麼會跑到雲臺山裡避囂修行呢?真該化作峽中的樹、峰上的石、水中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