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打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過程與進展是否通暢成了旁觀者的心病

2020-12-21 斬雲劍旅行
四門塔景區
四門塔景區

濟南南部山區是一塊大自然饋贈給濟南市的一塊風水寶地,由於地理位置地處泰山餘脈,群山逶迤都是泰山餘脈,空氣新鮮,溝壑縱橫、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秀麗,被譽為省城後花園,南山有很多景區九如山瀑布群風景區紅葉谷水簾峽風景區、四門塔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等自然風景區。又有許多休閒娛樂場所,如金象山樂園濟南世紀園九頂塔中華民俗歡樂園等,且南部山區的農土特產都是綠色環保無公害的。和北面的城市比起來,真可謂人間天堂了!

四門塔景區

正是基於濟南的南部山區如此豐厚的資源,才被視為和冠名為濟南的南部山區為「後花園」的美譽,2019年頒布的發展南部山區的最終目標是《濟南市南部山區「多規合一」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根據該規劃,南部山區形成「三心、四軸、六片」的總體空間格局,到2035年建設成為華北地區富裕文明、安定和諧、令人嚮往的生態文明示範區。

南部山區臥虎山水庫景區

這個高大上的發展目標與規劃你還滿意嗎?解讀一下實施方案裡讓人振奮的幾個關鍵詞:生態明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

但是,發展歸發展,思路歸思路,需要真刀實槍的去落實,才是硬道理,為此,許多人一提到南部山區的發展,就感覺遙遙無期,遠不渴望,尤其是常駐南山人,更是翹首以待。希望自己的家園早日美夢成真,發展得越來越好。

泰山餘脈,拍攝於金象山風景區內的山

先看看發展南部山區的幾個步驟:

一、搬遷人口:

12.5萬人搬遷,兩成將遷入中心城區

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約束、南部山區綜合發展因素,規劃確定至2035年南部山區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2萬人左右,較現狀減少約7.6萬人,實現減量發展;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為 37.18平方公裡,較現狀47.45平方公裡減少約10平方公裡。

規劃提出,積極引導人口對外疏解,通過村莊遷並整合、生態搬遷引導部分村民定居市區。對25度坡以上村莊實施生態搬遷,對生存條件惡劣、自然災害頻發的村莊實施易地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地區的村莊實施生態保護扶貧,引導村民向城鎮和重點發展的中心村聚集安置。

規劃初步確定南部山區需搬遷的村莊建設用地總面積約為24.93平方公裡,涉及搬遷人口約為12.5萬人。其中生態搬遷總面積約為16.09平方公裡,涉及搬遷人口約為8.2萬人。搬遷人口按照就近新建農村新型社區安置30%,駐地鎮區安置50%,遷入濟南中心城區20%的比例進行引導控制。

到2020年,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初見成效,亂搭亂建、亂排亂放、無序經營等違法行為得到遏制,旅遊景區面貌和質量提升;

到2025年,初步建成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區;

到2035年,全面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典範,生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各項生態發展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具有顯著的區域生態和旅遊影響力。

二、總體格局

將有兩條「最具顏值」高速

在空間格局上,形成「三心、四軸、六片」的總體空間格局。

三心:依託仲宮、柳埠、西營三個重點片區,打造南部山區人口集聚、經濟發展以及提供公共服務、旅遊服務的核心;

四軸:依託103省道打造旅遊服務發展軸;依託濟泰高速打造休閒養生服務軸;依託繞城高速大南環以及港西路打造農副產品流通軸;依託327省道打造東西向城鎮發展軸。

九頂塔風景區

其中,途經南部山區的繞城高速大南環將在高而以南、X070縣道和X055縣道各設一處出入口,是繼濟泰高速後又一條「最具顏值」高速公路。

六片:以地形地勢及主要交通幹線劃分形成相對獨立的一個 河谷發展片區、兩個後山生態核心保育片區、三個前山生態一般 保育片區,由點軸式發展模式向網絡化保護與發展模式轉變,實現「由廊到片」的全域保護。

構建「三核、三帶、多廊、多點」全域生態保護格局。這是將來最美的南部山區的規劃。

已經頒布將近一年的實施規則了,發展到了2020年下半年了,南部山區是否有改進和微動向?也是許多常駐南部山區的居民所關心的大事。有網友更是戲謔,目前的濟南南山出三保:保姆、保潔和保安。大批南山人湧入城裡做著最簡單的工作,掙著最辛苦的錢。這也是目前南山人自救自己最好的方式,因為南部山區在發展農業上,還有一些局限性,譬如土地少,發展農業只局限在水果和時令的蔬菜方向。說實話,南部山區為濟南市每年輸送的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濟南人在第一時間品嘗到了南山人的新鮮水果和糧食。環保綠色天然豐富了省城的菜籃子、果籃子。

相關焦點

  • 南部山區:打造生態南山、詩畫南山、富裕南山
    大眾網·海報新聞12月17日訊 南部山區作為泉城濟南的「水源地」「綠肺」和「後花園」,生態功能不言而喻。近年來,南部山區始終秉承「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理念,緊緊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中心任務,持續推進拆違拆臨、城鄉環衛一體化、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多規合一」規劃編制等工作。
  • 打造成南部山區「最美公路」——濟南開建南山勝境旅遊公路
    1月16日,省道103濟棗線市中紅符路口南至濟南泰安界段旅遊公路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項目從紅符路口南側向南沿老路改建,經仲宮街道,跨越玉符河與省道317交叉,終點位於省道103濟南泰安界,總長約29公裡。其中,拓寬改建段長約21公裡,原路改建段長約8公裡。與繞城南線、濟泰高速和省道317相接,多點成網致力打通交通堵點,緩解南部山區交通壓力,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 《詩畫·大南山》山脈為線,串起疊翠人文
    路橋的大南山不是陶淵明詩裡的南山,但其憑藉溫潤秀麗、古蹟羅布、人文疊翠,成為路橋人的「後花園」。殊不知,陶淵明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把筆觸從離我們最近的地方開始落下:台州市總規提出「以山海為屏,將水脈相連,構建『一心六脈、三級公園、綠網相通』的綠地系統」,其中六脈中有一脈即為中央山生態綠脈,而涉及路橋、路南、螺洋、峰江四個街道的大南山區塊,則是中央山綠脈的延伸部分,路橋已經將該區塊列入規劃體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兩山一湖」戰略的具體落實。
  • 重整南山生態好風景
    蔡律攝  近日與國務院國資委商業信用中心海墨先生、重慶著名企業家金夫人集團周林先生、經營南山老火鍋一條街中鮮龍井火鍋李春豔總經理等就重慶南山旅遊業發展格局、交通規劃設計、渝菜美食街、火鍋一條街的產業布局進行交流探討,同重慶這些成功的企業家精英一起調研、分析,在保護南山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如何打造南山流動的風景線
  • 鎮江「南山綠集」打造生態集市 成休閒新去處
    鎮江的花鳥市場,曾一度充斥混亂的雜貨攤,每到節假日,人頭攢動,亂象頻生,成了有關部門治理的頑疾。如今這裡舊貌換新顏,新建的「南山綠集」替代了之前的花鳥市場,三五分鐘客流量就逾百人次,不僅市場秩序井然,而且緊靠風景區,成了市民休閒新選擇。
  • 發揮精品民宿、田園綜合體等作用,南山打造文旅高地+康養聖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9月24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發布會的第13場發布會。記者獲悉,南部山區充分利用田園綜合體、精品民宿、康養路線和項目等,打造南山文旅高地+康養聖地+康養聖地。南部山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文東河介紹,要對標文化濟南,打造南山文旅高地。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打造更有影響力、吸引力的旅遊產品,逐步構建全域旅遊新樣本,給遊客更多「到了南山就不想走」的理由。
  • 濟南南部山區2035年將建成華北「生態明珠」
    「生態南山,詩畫南山」,這是南部山區未來的定位。今天,南部山區「多規合一」規劃正式公布。根據規劃,南部山區形成「三心、四軸、六片」的總體空間格局,到2035年建設成為華北地區富裕文明、安定和諧、令人嚮往的生態文明示範區。
  • 濟南開建南山勝境旅遊公路
    與繞城南線、濟泰高速和省道317相接,多點成網致力打通交通堵點,緩解南部山區交通壓力,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省道103是目前我市市區通往南部山區的主要通道,沿線旅遊資源豐富,既有九如山瀑布群、紅葉谷、跑馬嶺野生動物世界等自然風景區,又有金象山樂園、濟南世紀園、九頂塔中華民俗歡樂園等眾多休閒娛樂場所。
  •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 全力打造大美南山
    南部山區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領會精神實質,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科學編制南部山區「十四五」規劃與「南美」實施意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堅持生態優先不動搖,堅定不移走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改善民生共贏的路子,奮力譜寫南部山區生態美、生活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新篇章。
  • 濟南南山,泉水之源,近郊旅遊好去處
    濟南南山春天的杏花梨花濟南地下的面貌,形象地來說像一個斜放的瓶子,瓶子的側面被橫著削了一刀。瓶口就是濟南南部的山區,瓶底在濟南北部的黃河。當濟南南山的雨水滲到地下,順著瓶壁流到濟南市區位置,就會對市區的地下水不斷地壓迫,這些市區地下的水流就要尋找新的出路。而濟南市區地下是緻密的巖石層,就是剛才所說的瓶壁。這層巖石恰巧在市區北部的黃河黃河南岸突兀的提高,形成了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崖,就相當於瓶子的底了。
  • 南山水岸建設啟動將串聯漳州古城、江濱公園、南山橋以及南山生態...
    ­  漳州高新區南山水岸項目於近日啟動。項目與江濱公園隔江相望,建成後將串聯漳州古城、江濱公園、南山橋以及南山生態文化園,完善南山片區整體景觀。­  南山水岸項目範圍為九龍江南岸、南江濱路以北,東起中山橋,西至水仙花大橋,東西全長1.5公裡,濱江灘涂寬度在110-190米之間。
  • 濟南南部山區最新規劃出爐,12.5萬人將搬遷,兩成將遷入中心城
    ,搬遷人口約為 12.5 萬人,兩成將遷入中心城;生態南山,詩畫南山。濟南南部山區是濟南名泉形成的重要源頭,濟南的水塔、綠肺和後花園,濟南南山北水山水空間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南山,詩畫南山規劃形成「三心、四軸、六片」的總體空間格局南部山區總體目標願景為:生態南山,詩畫南山。
  • 南岸南山:保護綠色「肺葉」築牢生態屏障
    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使南山成為市民居住和遊憩的理想之地在保障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的基礎上確保屋頂色彩、形態與南山自然生態有機融合圖 | 重慶南山植物園南山生態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發展旅遊產業得天獨厚近年來南岸區按照發展全域旅遊要求推進特色旅遊景點「串珠成線」
  • 串點成線 打造詩畫浦江全域旅遊金名片
    串點成線 打造詩畫浦江全域旅遊金名片 2020-01-18 20: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山擬將這裡打造成生態通廊!
    南山擬將這裡打造成生態通廊! 2020-12-07 14:40 來源: 蛇口消息報 人工智慧朗讀:
  • 南山植物園攬重慶最美公園「生態之冠」
    文偉 攝今年4月3日,由重慶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指導、市園林行業協會主辦的「2017重慶最美公園」頒獎儀式上,南山植物園喜攬「2017重慶最美公園」、一棵樹攬「重慶公園最美景點」、海棠煙雨路攬「重慶公園最美園路」三項榮譽,再添三張生態文明新名片。
  • 重慶南山:保護綠色「肺葉」築牢生態屏障
    近年來,南岸區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主城「四山」保護提升的工作部署,以南山城市山地公園建設為統攬,全力推進南山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發展的新路子。
  • "山城花冠"南山植物園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r
    如果將重慶的名木古樹分布位置畫在一張圖上,數百株「百歲樹」就集中在這裡……這就是南山植物園,市民心中的「山城花冠」。南山植物園地處銅鑼山脈生態核心區域,與重慶市中心隔江相望,是離主城最近的植物園。這裡集自然美、生態美、環境美於一體,在植物保育、植物研究和應用、生態教育和宣傳、生態景觀建設等方面富有特色,在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 新疆:打造南山國際旅遊區烏魯木齊縣在行動
  • 南山拆違建423萬平米,完成綠化荒山6萬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作為全市唯一以生態保護為主的功能區,南部山區生態保護一直在路上。在9月24日召開的濟南市委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獲悉,南部山區,自2017年5月,先後拆除青龍峪、波羅峪、天晴峪等各類違建6871處、423萬平方米。據介紹,南部山區的主責主業是生態保護,管委會成立以來,南山立足「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功能定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守護了省會的泉源、綠肺和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