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菜是指流行於江蘇揚州、鎮江、淮安及其附近地域的菜餚,是江蘇菜系的代表性風味。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接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是古代運河漕運之都,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在清代,康熙、乾隆頻頻南巡,逗留淮安、揚州,淮揚菜受到帝王「推崇」,到乾隆年間,淮揚菜系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紅樓夢》中的大多驚豔菜品,都是來自淮揚菜。49年的開國第一宴、50周年國慶宴也都是淮揚菜。
淮揚菜以頂尖烹藝為支撐,以本味本色為上乘,菜品形態精緻,滋味醇和;在烹飪上則善用火候,講究火功,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原料多以水產為主,注重鮮活,口味平和。淮揚菜既有南方菜的鮮、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鹹、色、濃特點,形成了自己甜鹹適中,鹹中微甜的風味。由於淮揚菜以鮮活產品為原料,固而在調味時追求清淡,從而能突出原料的本味。淮揚菜就是在這種極端奢靡的情況下,發揚光大起來的,用材講究、精雕細琢、光彩奪目、妙契眾口,成為高不可攀烹藝頂尖的貴族菜,這是別的菜系完全無法攀比的。
附錄:8道淮揚菜經典菜品
1)松鼠鱖魚
松鼠鱖魚是蘇州市地方傳統名菜,當炸好的鱖魚上桌時,隨即澆上熱氣騰騰的滷汁,它便吱吱地「叫」起來,因活像一隻松鼠而得名。這道菜成菜後,形如松鼠、外脆裡嫩、色澤橘黃,酸甜適口,並有松紅香味。
2)蟹粉獅子頭
蟹粉獅子頭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豬肉斬成細末做成的肉丸,揚州人俗稱「斬肉」,將「獅子頭」放入砂鍋的沸湯之中燒煮片刻,待湯再次沸騰後,再改用微火燜約兩小時,烹製出的「獅子頭」肥而不膩,口感鬆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
3)軟兜長魚
軟兜長魚又稱「軟兜鱔魚」,是淮揚菜中最負盛名的一道菜餚,淮安人厚待中外賓客最喜歡上這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的菜,讓賓客嘗鮮,贊口不絕。淮安名廚田樹民父子以鱔為原料,可製作108樣佳餚,即著名的「全鱔席」。而軟兜鱔魚則是鱔魚席中的精品。此菜選用端午前後的筆桿粗的小鱔魚精心烹製,鱔魚脊背烏光爍亮,軟嫩異常,清鮮爽口,蒜香濃鬱。
4)三套鴨
三套鴨是揚州和高郵地區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三套鴨的烹飪技巧以燜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味。「三套鴨」家鴨肥嫩,野鴨噴香,菜鴿細酥,滋味極佳。有人讚美此菜具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魅力。清代《調鼎集》上曾記有套鴨的具體製作方法:「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後來揚州菜館的廚師將野鴨去骨填入家鴨內,菜鴿去骨再填入野鴨內,又創製了「三套鴨」。因其風味獨特,不久便聞名全國。
5)水晶餚肉
水晶餚肉又名水晶餚蹄、鎮江餚肉,是鎮江一道傳統名菜,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稱。食用時,具有瘦肉香酥、肥肉不膩、酥香嫩鮮等特點,佐以薑絲和鎮江香醋,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6)大煮乾絲
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淮揚傳統名菜,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淮揚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為淮揚方幹,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裡,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百食不厭。此菜鮮香撲鼻,火腿和開洋的鮮味滲入到極細的豆腐乾絲中,絲絲入扣,然而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乃是膾不厭細的代表作。
7)淮安茶饊
早在戰國時期,淮安就有了茶饊,又有人稱之為「細環餅』,是用上白精面,拉出像麻線一樣的細面絲繞成四寸多長、一寸多寬的套環,環環相連,呈梳狀、菊花形等網狀圖案,放入麻油鍋中泡炸而成,質地酥脆,味道香美。茶饊既可幹吃,也可用水泡著吃。幹吃時大多作佐酒小點,而用水泡著吃時,只需用開水衝泡數分鐘,待其全部泡開以後,便可食用。
8)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是揚州經典的小吃,品種多,有「金裹銀」、「什錦蛋炒飯」及「青菜炒飯」等,相傳源於隋朝,後經歷代廚師逐步創新,結合淮揚菜特點,發展而成。清嘉慶年間,揚州太守伊秉綬開始在蔥油蛋炒飯的基礎上,加入蝦仁、瘦肉丁、火腿等,逐漸演變成多品種的什錦蛋炒飯,其味道更加鮮美。隨後,通過赴海外經商謀生的華人,特別是揚州廚師,把揚州炒飯傳遍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