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近日,記者探訪餐廳、機關食堂等多家就餐場所,發現市民在大多數餐廳就餐都能杜絕浪費,按量點菜、剩菜打包,但仍然有部分年輕人剩菜不打包,造成浪費,機關單位也能令行禁止,推出多項舉措杜絕浪費。
街邊餐廳:老人打包 年輕人偶有剩菜
9月1日,記者在友誼社區一家快餐店看到,這裡從上午11點開始,陸續有食客進店就餐。這是一家自助快餐店,食客付費後,在服務員的幫助下,可以選擇多種葷素炒菜,既可以點全份,也可以點半份。「如果客人點全份吃不完,建議點半份,多點幾個菜,爭取每一盤菜都能吃完。」服務員告訴記者,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客人都會吃完自己選擇的菜品。「有的老人吃不完會要求打包帶走。」在靠近窗戶的一個餐桌上,記者看到一個盤子上剩下了幾根麵條,另一個盤子剩下了半盤炒豆腐乾。「有的年輕人會剩菜,沒有打包的習慣。」服務員說。記者觀察發現,多數食客都吃完了自己的飯菜,沒有剩飯剩菜的情況。
「大多數客人都能吃完,點多少吃多少,我們會提醒剩下的打包帶走。」該餐廳老闆告訴記者,通常後廚到中午1點就不再增加菜品了。「由於是自助餐方式,客人沒點完的剩菜,我們會自己吃。」
安然是一名婚慶主持,每個月都會參加10場左右的婚宴。他告訴記者,現在基本上沒有浪費糧食的情況,一般賓客或者主家都會打包。「現在嘉峪關的酒店宴席菜品也都越來越精緻了,菜量也不會特別大。」他說,婚宴很長時間一直這樣,沒有浪費的情況發生。
機關食堂:勤拿少取 杜絕浪費
實際上,國家從2013年就開始提倡「光碟行動」,各個政府機關食堂一直在提倡節約用餐。在國稅局,全局200多人的用餐問題一直考驗著該單位精打細算的能力。8月28日,全局就下達了「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倡議書,倡議書呼籲:拒絕舌尖上的浪費,自覺踐行「光碟行動」培養節約習慣,職工食堂就餐勤拿少取,要把節約理念貫穿食堂就餐、公務活動用餐及其他各項公務活動的開支,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
「全局一共2個食堂,日常提供早餐和午餐,每天大概一半人來食堂吃飯。」國稅局服務中心負責人李主任告訴記者,食堂以自助餐為主,從食堂建成以來,就鼓勵大家勤拿少取。在食堂,牆上「光碟行動」的宣傳畫十分醒目,每個餐桌上也都張貼著節約糧食的宣傳告示,提醒就餐職工節約糧食。「吃多少,取多少。食堂餐食垃圾桶幾乎沒有剩菜剩飯,誰往裡面倒剩菜,臉上也掛不住。」他說,以午餐為例,每天職工吃完早餐後,會在食堂報名登記中午是否用餐,每天食堂會提供2素2葷2個涼菜,外加米飯饅頭。「後廚會根據報名人數定量製作午飯。」他說,由於是自助餐模式,點餐衛生,即使最後剩下飯菜,後廚也會吃了,不會浪費。此外,單位日常的接待工作餐也是在單位食堂就餐。「省上中央調研組檢查組工作結束後,我們食堂會提供午餐,現在考慮換小一點的餐具了,杜絕浪費。」
紀委監委發《通知》抵制浪費
9月1日,市紀委監委發出《通知》抵制餐飲浪費行為,通知要求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公職人員必須在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方面起帶頭作用,堅決杜絕餐飲浪費現象。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認識自身對單位、家庭、社會的重要示範作用,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言傳身教。各部門各單位黨組(黨委)要嚴格執行公務接待相關規定,嚴格遵守接待審批制度,嚴控接待規格和陪餐人員,嚴控菜品種類、數量和份量,切實做到合理安排、節儉用餐,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各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要對被監督單位分管財務或後勤工作的負責人開展集中談話,重申紀律要求,壓實監管責任,以嚴的規矩和紀律破除講排場、比闊氣的陋習,以嚴肅的制度約束推動形成健康文明用餐方式和勤儉節約風尚。
同時,市紀委監委將於近期集中開展專項督查行動,重點督查各部門單位是否存在超標準公務接待,抽查相關單位食堂是否存在奢靡浪費行為,對發現的餐飲浪費問題,該查處的查處、該曝光的曝光,狠剎奢侈浪費之風。(記者 張杰)
聲 明
嘉峪關新聞網原創微信,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及著作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將按《嘉峪關日報社稿酬發放辦法》支付稿費。聯繫電話:0937-628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