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萬盛經開區金橋鎮金堰村坪上社有一處漢代崖墓群,漢代崖墓群的神秘和好奇。業餘戶外活動者來說無非就是已經天大的消息,一直有著親身前去觀看的想法,但一直沒能前去,此次趁著周末的機會,終於有幸前來觀看這座崖墓群。
往穿洞坪崖墓群的山路上,沿路風光甚是宜人,此時盛夏已過,沒有前段時間的炎熱,行走至半山腰凌風習習,感覺超級的爽快。可能是很久沒有享受到這麼涼快的天氣,一路走來倒是興致勃勃,並沒有因爬山而感覺到勞累。
山下抬頭看到半山腰上蜜蜂箱,當時還以為這是懸棺,頗有驚喜。走近一看是蜜蜂箱,頗有失望,儘管蜂蜜很甜,人人都超愛吃蜂蜜,但此時的內心全被什麼的崖墓群所佔據,哪有心情想著蜂蜜有多好吃的事。
山腳下打聽到沿路會有一座廟宇,已經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當時還以為是一座大廟宇,看到廟宇後跟自己想像的廟宇差別真的好大,也就是一眼山洞一個香爐的土地廟,連一座神像都沒有。
崖墓群就在穿洞坪的山頂上,從山腳走到穿洞坪崖墓群,腳步輕快的也就30來分鐘,或者會更少。一路走一路看,再加上個人歲數的原因,走了將近一個小時,才走到崖墓群腳底。
前往崖墓群的路上,碰見一位老人家,老人家聽到來意後,簡單的跟我描述了一下崖墓群的信息。此處崖墓群開鑿於東漢時期(25-220年),距今已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
崖墓群修建在一面長260米,高20多米的石壁上,座東向西南延伸,最低墓穴裡崖底5米,最高約20米,均為石質單墓穴。
整個崖墓群有近20眼洞穴,空間大小均無差異,有三層墓穴,兩層墓穴,單層墓穴。墓穴的層數多少,取決於石壁的高度。基本上都是兩層墓穴居多,三層墓穴次之,單層墓穴較少。
時代的久遠,墓穴外的崖壁雜草叢生,掩蓋住了崖墓群的原始風貌。墓穴開鑿於陡峭的崖壁上,幾乎沒有人前來打理,若任由雜草任性生長,以現在野草生長速度,不過十年,整個崖壁被雜草掩蓋都有可能。
墓穴都是開鑿在垂直的崖壁上,不知當年修建崖墓的工匠們,如何能在艱險的峭壁上進行施工,更不知當年修建崖墓有何意義。不過能夠前來觀看時間罕有,又帶有神秘感的穿洞坪崖墓群,感受到東漢崖墓群神奇和古代工匠們造詣,實乃幸事一件。
墓穴開鑿在石壁上,高低落差很大,最低處也有5米。5米看似不高,若想對墓穴內看個究竟,還得費很大的心思。
鬥膽選擇一處距離崖底最低的墓穴,伸進腦袋一看,裡面空空如也。跟自己內心所想的差距,古人遺骨,棺材,哪怕是古老的開鑿工具,幾乎看不到,有點大失所望。
本人雖然只是一個戶外活動愛好者,但自身感覺,穿洞坪崖墓去的發現。研究本地在東漢時期的葬俗葬制,石刻雕鑿技藝具有實物參考價值。研究本地東漢歷史時期的社會觀念,生活習俗和民間文化更有考古價值。
穿洞坪東漢崖墓群遺留下的古蹟,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能感受到古人的精工手巧和崖壁洞穴的建造工藝,更是為後人留下一筆厚重的歷史財富。穿洞坪崖墓群對東漢時期研究有很大的實物參考價值,當地有關部門已經進行保護,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隨著金橋鎮鄉村旅遊的大力發展,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此次觀看崖墓群,親身感受穿洞坪崖墓群的神秘和古人的匠工獨藝,更多的人知道穿洞坪崖墓群的神奇之美。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見其所想,所想所寫,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大夥諒解。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原創文章,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