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紅池壩鎮茶山村新貌(攝於十月二十八日)。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最近,巫溪縣紅池壩鎮茶山村出了不少新鮮事兒:全村最髒亂差的陳安厷家,竟然開起了特色民宿;村裡的有名的「酒仙」砸了酒杯,下決心要靠自己的勞動好好生活;一組的王家好不容易出了兩個大學生,卻都放棄在大城市的工作返了鄉……
茶山村位於巫溪、雲陽、開州3個區縣的接合部,離三座縣城的距離都在100公裡以上,是巫溪縣最偏遠的村莊,也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前些年,當地青壯年勞力都外出務工,孩子們的願望都是走出大山。
11月30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這個深山貧困村,了解茶山村那些「新鮮事兒」背後的故事。
田園變景區
全村最髒亂差農房變特色民宿
「沒想到我們農村的菜園子、老房子都能成為風景,城裡人可喜歡看呢!」11月30日,茶山村「楓驛客棧」店主陳安厷告訴記者。
陳安厷所在的茶山壩,是村裡唯一的一塊平壩,上百戶人在此聚居。說是平壩,其實也就是坡度稍微緩些而已。茶山村人均不足0.7畝地,坡度多在25度以上,村民們從土裡刨不出錢來,掙錢全靠外出務工。
陳安厷一家6口,大女兒外嫁,小女兒和兒子讀書,家裡還有個老母親。妻子林玉美在家照顧老小,一家人全靠陳安厷出門打零工維持生活。
2017年,陳家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茶山壩,建起了一樓一底的新房。但搬家不到半年,陳家的新房就成了「髒亂差」的代名詞——堂屋常年堆滿雜物,連下腳的地都沒有;廚房的牆面灶臺總是黑乎乎、油膩膩的,水池裡經常堆滿了沒洗的碗盆……
2017年8月,紅池壩鎮被列入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當地利用緊鄰紅池壩AAAA級景區的優勢,規劃建設了分別連接開州、雲陽兩區縣和巫溪縣紅池壩景區的「一橫一縱」幹線公路,打響了一場以「旅為龍頭,農為基礎」的攻堅戰。
茶山村駐村第一書記妙曉東和村幹部多次上門勸陳安厷把屋前屋後的衛生搞好,有機會開個農家樂,但陳安厷不相信,「我們這個山旮旮,窮得耗子來了都要哭,啷個可能來遊客?」
但他很快發現,村子一天天在變化:有龍頭企業來流轉村民土地,打造集農業生產、旅遊觀光、非物質文化傳承於一體的現代生態休閒農業示範園;村民們按照「畜禽進圈、柴禾歸位、瓜豆上架、蔬菜成行、衛生上榜」要求,把房前屋後打掃得乾乾淨淨,菜地種得成行成列,宛然一幅田園山水畫。今年3月,茶山村所在的「紅池雲鄉」還被確定為國家AAA級景區。
更讓他詫異的是,村裡的貧困戶胡光元響應政府號召,建起村裡第一個「森林人家」搞鄉村旅遊,不到半年時間就掙了3萬多元。
陳安厷徹底坐不住了,也報名要建「森林人家」。如今,他家的「楓驛客棧」已成了村裡的特色民宿,每個月都至少有五六千元收入。如今兩口子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也養成了好習慣,房前屋後隨時都保持乾淨整潔。陳安厷還學了一句新話:「乾淨就是生產力嘛!」
生活有奔頭
「酒仙」成了自力更生的菜販子
「酒仙」吳美安在茶山村赫赫有名。他是全村最窮的貧困戶,以前孤身一人住著鄰居不要的破舊農房,家裡窮得連像樣的棉被都沒有。
吳美安成天喝酒,喝醉了不是去鄰居家鬧事,就是倒頭睡在路中間。為了避免撞到他,當地司機開車經過吳美安家附近時,往往整段路都要閃燈按喇叭。
吳美安並不是天生愛喝酒。40歲那年,他和妻子在雲南打工時,妻子悄悄帶著兒子出走,吳美安經救助才輾轉回家。回家後的他孤身一人,對生活再無信心,染上了酗酒的毛病。
吳美安本來於2016年脫了貧,但始終改不掉喝酒的毛病,2017年再次返貧,村幹部都拿他沒辦法。
自紅池壩鎮被列為深度貧困鄉鎮以來,挖掘機、大卡車轟隆隆地開進了村,到處都在修路搞建設,吳美安在家門口工地幹活掙錢,喝酒的時間少了。
見他住房破舊,妙曉東和村幹部們又為他爭取政策加固房屋,幫他找臨時居住點,還自費買了鋪蓋被褥送上門。那年冬天,睡進暖和被窩的吳美安第一次不用喝酒來驅寒,感動得眼含淚花。
眼看村裡的鄉村旅遊發展起來,遊客越來越多,年輕時出門打工見過世面的吳美安便把自家的幾畝地全部種上蔬菜,還養了十多隻雞。
「這些菜城裡人爭著買呢。」吳美安告訴記者,他一次挑的五六十斤菜都能賣光。靠著賣菜,他一月就能掙好幾百塊錢,加上低保收入,一個人夠用了。
生活有了奔頭,吳美安也不再喝酒了。上個月,他還借了套西裝,打上領帶,花了20塊錢請人在茶山壩拍了張照片,鄭重地放在堂屋的桌上。
「現在政策這麼好,我各人(當地方言,意為自己)也要發狠(當地方言,意為努力)搞!」吳美安說,現在村民們不再叫他「酒仙」,都管他叫「菜販子」,他很樂意。
在家門路多
一家兩個大學生都返了鄉
2013年,18歲的王海英離開茶山村,去重慶主城讀大學。當時,她就暗下決心:畢業後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工作,遠離這座偏遠貧瘠的大山。
7年後的今天,當記者在茶山村村委會辦公室見到王海英時,她正在給遊客安排食宿忙個不停。「今天才來了39名遊客,明天有個80人的訂單。周末人更多,到時候再看哪家有空房。」
25歲的王海英是茶山村一組人,她和哥哥王祥自小在這裡長大。這裡的交通基本靠走,讀小學、初中要去鎮上,走小路單程也需要兩三個小時。兄妹倆高中住讀於離茶山村近50公裡的巫溪縣尖山中學,每次返校,天蒙蒙亮就出門,要走到下午才能到學校,累得連上晚自習的時間也沒有。
後來,兄妹倆相繼考上了大學,畢業後都在重慶主城上班,從沒想過還會回來工作。但從2018年起,茶山村越來越漂亮。「到處都在搞建設,父母把土地流轉給農業企業,他們就在村裡做點裝修的活,一年到頭忙得很。」王海英說。
隨著出村的路修好了、環境變美了,遊客進山了,村民把房子改裝成農家樂的也越來越多,父母裝修的活更多了。2018年,父親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把在主城有穩定工作的王祥叫回來,父子倆一起做裝修。去年,王祥掙了十多萬元,比在主城上班的收入還高。
去年,一家人又動員王海英回了家。目前,王海英在雲中之家鄉村旅遊有限公司工作,這家公司專門負責「紅池雲鄉」景區的旅遊接待等工作,王海英和同事們每天都忙得團團轉。
「現在在家的門路不比在外少,在家一樣能好好發展。」王海英說,一開始,家裡兩個大學生返鄉的事,還被大家當作新鮮事到處傳,現在家鄉發展得更好了,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也不再新鮮了!(記者 龍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