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對於農村的媒婆都不會陌生,受某些電視劇的影響,人們對於媒婆的印象並不太好,影視劇裡也常常將她們刻畫成唯利是圖的人。
但其實,媒婆從周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是「官媒」,也就是說,那時候的媒婆是個官職,叫「媒氏」,受「地官」管轄。
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媒婆已經是有償服務,只不過那個時候的媒婆所圖很大,他們做的媒也都是「國」與「國"之間。所以一旦成功,他們能得到的東西是非富既貴。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媒婆這個職業並不是無償服務,幾乎從出現時就明確是為了圖點什麼。那麼,現代媒婆圖錢也就不稀罕了,同時也並不可恨,人家付出了勞動,為什麼不能圖錢呢?讓人家白幹嗎?這也說不過去。
那麼,現在農村的媒婆說媒是怎麼收費的呢?這裡面涉及到需要幾個媒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媒婆的分工
一般情況下,想要說成一門親事,至少需要兩個媒婆。
一個媒婆是男方那邊的,一個媒婆是女方那邊的。如果經常在農村住就會知道,這些媒婆之間都是相互聯繫的,而且這些人手裡掌握著周邊村裡單身男女的資料。
這就形成了一個關係網,當某家男孩子到了該訂婚娶媳婦的年齡,她們會從自己掌握的女孩子資料中找一個,她們也不是亂找的,找個相貌和家境都匹配的,要不然成功的機率太小。
有的時候,她們手裡沒有這樣的女孩子,於是就聯繫別村的媒婆,說我這裡有個男孩了,你們手裡有沒有女孩子?
當別村的媒婆說有後,她們就開始結合男女雙主的家境及長相問題,然後確定兩者的匹配度有多少,當她們自我感覺匹配度高后,不開始安排兩家孩子見面。
流程是男方這邊的媒婆去男方家裡,說咱家孩子也不小了,該見面訂婚了,要不然好閨女都讓別人給佔了啥的。男孩家長一般不會反對,他們也盼著自己家孩子早早訂婚,畢竟現在娶媳婦不容易。
而女方那邊的媒婆則是去女方家裡,說咱家閨女要多方面下手,這不嗎,某某村有個男孩子,家境和長相還行,安排見一面吧?
女孩子家長一般也不會反對,然後就是兩個媒婆互相通氣,安排見面的時間,男方那邊的媒婆帶著男孩子到女方村裡,這邊的媒婆已經在等候,先見媒婆,由女方這裡的媒婆帶著去女方家裡見第一次面。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怎麼收費,你怎麼跑題跑到多少媒婆上了?這其實是收費中的一項,所以才會絮叨著說,因為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男孩子花錢,也正是我們下面要說的。
二、媒婆怎麼收費
以前的媒婆在婚不成之前是不收費的,如果男方家裡覺得過意不去,想留人家吃飯也是可以的,不吃飯也行,媒婆不說什麼。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媒婆一舉一動都要錢。首先,當媒婆帶著男孩子去女方村裡後,跟女方見過第一面後出來,男方需要帶著媒婆找個飯店吃飯,適當點幾個菜,然後在等菜的功夫,男方需要給兩個媒婆各二十塊錢。
這二十塊錢是幹啥用的呢?是人家的電話費,意思就是人家互相聯繫需要用到電話費。這是第一次花錢,吃飯和電話費。
這裡吃飯的功夫,其實還在等人家女方的回音,假如男孩子中意,而女孩子家裡給媒婆來電話,說女孩子認為可以處處,那麼就算是兩者第一次見面成功了。
既然說可以處處,其實就是可以訂婚。男女一旦訂婚,訂婚的當天,就需要給媒婆錢,比如說兩個媒婆一個各兩千,也就是四千。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四千隻是一半,另一半等到結婚後再給。
如果一切順利,兩者處到了結婚,那麼結婚當天,媒婆坐上席,吃完飯後,男孩子家裡再各給兩千,等於是花了八千塊錢。
如果訂婚後不順利,比如說兩人在訂婚後感覺不適合,那麼就算是散了,散是散了,先給媒婆的四千塊錢是不會退的。同理,你結婚後馬上離婚,這個八千塊錢也是不會退的。
所以,現在正常說一個媒,大概需要萬把塊錢,正規的是八千,剩下的就是吃飯和電話費啥的。
最後:當然了,我們說的並不是絕對的,不是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這麼多,這裡面有出入。比如有的是四個媒婆,那她們得到的錢就會少一些,兩個人一個人是四千,那四個人,一個人就是兩千。另外,有些男孩子娶媳婦難,男孩子父母就會找媒婆,說只要給他們孩子說成媒,他們願意出一萬,或者兩萬啥的,這都是有的。所以這件事沒個確定的數字,只有個大概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