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建省武夷山旅遊,坐竹筏漂流是最愜意和有趣的事。
到武夷山旅遊的當天下午,當地導遊便安排我們到九曲溪坐竹筏漂流。穿過曲徑通幽的山間小道,走過蔥蘢濃鬱的林間小路,我們便來到了九曲溪渡口。渡口熙熙攘攘,人流如潮,人們按先後有序地等著上筏。我先是用一元錢買了一個套腳的塑膠袋,然後,就坐上了停靠在岸邊的一排竹筏。每排竹筏上綁有三排凳子,坐六個人。我坐在前排第一個凳子。剛剛坐好,二個撐筏人用竹竿一使勁,喊了一聲「走啊!」竹筏便離開了岸邊,緩緩向著溪流的中間漂去。坐在竹筏上向前看,座座山峰迎面而來。山峰有高有矮,各有特色。有的非常險峻,看上去像是一個屹立在溪旁的巨人;有的巍然聳立,樹木蔥綠,十分壯觀。九溪水因為沒有汙染,碧青透亮,一條條小魚在水裡來回遊動,在太陽的光照下閃著亮光。一條小魚躍出水面,很快又在空中消失,水面上泛起了一片浪花。猛然間竹筏一個顛簸,溪水隨即漫上了竹筏。原來是一個激流險灘,撐筏人熟練地繞了過去。這時,竹筏進入了一個深水區。深水區的水是碧綠的,水中倒映著山峰和樹木的影子,就像是一幅油畫。油畫鋪展開來,真是人在筏上坐,筏在畫中行,此景此情,像是進入了人間仙境。
據當地人相傳,在唐堯時代,武夷山四周是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彭祖率領族人來到崇安居住,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們所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人們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並在九曲溪匯入崇陽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宮。因為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峰巖交錯,溪流縱橫,九曲溪貫穿其中,蜿蜒十五華裡;又因為它有三彎九曲之勝,故名為九曲溪。它全長約九點五公裡,面積八十五平方公裡,山夾水轉,水繞山行。詩曰:「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形象地勾畫出了九曲溪的秀麗和輪廓。主要景點有上水獅石、上、下水龜石、象鼻巖、駱駝峰、貓兒石、海蚧石等。
竹筏在清澈的溪流中緩緩漂流著,我眺望著兩岸秀麗的奇峰美景,心情舒暢,浮想聯翩。此時,腦海裡頓時浮現出了電影《閃閃的紅星》的一些畫面,耳邊仿佛響起了李雙江渾厚男高音的歌聲:「小小竹筏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紅星閃閃亮,照我去戰鬥……」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我看到年幼的潘冬子在地下黨的安排下,乘竹筏去參加革命的電影畫面,覺得情景交融,山水很美。竹筏在激流險灘中漂泊前進,兩岸巍巍青山向後退去,充滿著詩情畫意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眼前的山水與電影中的畫面極其相似啊!也許電影《閃閃的紅星》裡那些鏡頭就是在武夷山九曲溪拍攝的。
我正沉浸在著電影《閃閃的紅星》畫面的回憶之中,突然,聽到竹筏上有人說:「看,玉華峰、大王峰」。我循著聲音望去,一塊巖石鬼斧神工突兀而起,像是一位秀美少女亭亭而立。「插花臨水一奇峰,玉骨冰肌處女容。」這是古代一位詩人對玉女峰風採神韻的真實描寫。玉女峰下是碧綠清澈的冶香潭,相傳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光潔照人,壁間刻有「鏡臺」二字,大可盈丈。著名作家劉白羽在《武夷頌》一文中妙筆生花地寫道;「我曾仰望長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悵,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詩瑪而慨嘆,但我以為武夷山的玉女峰的確是美的驚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飄逸……。」神女峰下有著名的紫陽書院。紫陽書院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講學的地方。1962年郭沫若曾作《遊武夷山泛舟九曲》。詩曰: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作家們的優美的語言和讚詞,更增添了我對武夷山九曲溪的熱愛。這時,竹筏經過長時間漂流,進入了一個幽靜的河灣。河灣兩旁翠竹叢叢,綠樹成林。翠竹綠樹罩著溪水,使水顯得碧綠清透。一群小鳥在翠竹間戲耍,清脆悅耳的鳴叫聲不斷傳來。我們前邊有竹筏,後邊也有竹筏,一字排開來,只見竹篙揮動,竹筏疾行,撐筏人在暗中加緊,好像在進行著一場沒有裁判的竹筏友誼比賽。
我們坐筏漂流的時間大約是九十分鐘,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渡口到了,竹筏靠岸了,我們不得不離筏跳上岸,興致勃勃地向下一個景點走去。
T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