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重新定義農村諺語「瑞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哈嘍。各位關注三農的看官老爺們,大家好。屎殼郎小編又來跟大家聊農村事了。今天正值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那我們今天就聊一下一句關於大雪的農村諺語「瑞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2018年12月7日,農曆十一初一,節氣大雪。農曆十一月,在農村一般俗稱冬月,進入冬月天氣一般都會很冷。今年也不例外,整個北方最低氣溫都在零度以下,路上的行人幾乎都「手不出袖,頭不出領」,天氣確實冷的不一般。今天正值大雪節氣,很多地方也都下起了雪,在農村有句老話叫「瑞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相信有不少讀者聽過。在小編的家鄉山東省,這句話也廣為流傳,冬月下雪預示著來年莊家會收穫大豐收。
或許很多人好奇,寒冬裡下雪跟來年的收成有什麼關係?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其實不然,冬天北方農田裡的作物今本上都是小麥,這時候的小麥剛剛露頭經受不住長時間的嚴寒,如果這時候下上一層厚厚的雪,無疑就像給萬畝良田蓋上厚厚的棉被。北方冬天的氣溫一般不會使這層「棉被」融化,會在整個冬天都起到作用。而且雪花跟棉花一樣也很鬆軟,透氣性也好,不至於把下面的小麥捂死。所以我們老家也代代相傳一句話「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稅」,說的跟「瑞雪兆豐年」是一個道理。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時,「棉被」開始融化,一個冬天都沒有補水的小麥得到了充分的灌溉,而且在融化的時候會吸收大量的熱量,正好把冬眠中剛剛甦醒的蟲害凍死,一石二鳥、一箭雙鵰,這樣來年的小麥不豐收才怪呢。
那如果冬月不下雪會怎樣?真的會無雪要遭殃嗎?如果放在以往的農耕時代,確實會對莊稼不利。沒有了大雪的保護,嫩弱的小麥肯定經不起一個冬天的嚴寒拷打,開春之後若補救不及時小麥就會青黃不接,莊稼就會減產甚至是絕收。但是對於新時代下的新農民來說,這句話也不一定都對。不下大雪的光景有很多,再加上現在全球變暖,冬季不下大雪更是常見,也不見的莊稼一定會減產,大家沒必要為這件事寢食不安的。正所謂「古法不治今病」,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某些老俗話已經不太適用於現在了。
看了這些,你了解「瑞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了麼?當然希望今年會有瑞雪兆豐年吧。如果你覺得從這篇文章中收穫到知識,請點個讚吧,多多支持屎殼郎小編。如果你有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抽取部分大家來一起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