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沒有國界,總能在任何時候撫慰人心。近日,山東籍旅美大提琴演奏家徐逸群正忙碌地準備著兩場音樂會——她將於2021年1月受帕爾曼夫婦邀請在其音樂節,以及緬因州的埃爾斯沃思藝術中心的音樂季中以網絡形式分別「上演」個人獨奏以及重奏音樂會,為疫情下的人們「打氣」。在這兩場音樂會中,除了西方的樂曲以外,她特別挑選了中國著名作曲家譚盾的《臥虎藏龍》。這位1994年出生於濟寧的山東女孩,想用自己獨有的方式,撫慰疫情中的人們。
神奇的音樂緣分
徐逸群曾獲得楊尼格羅國際大提琴比賽第一名、第58屆東部康乃狄克交響樂團器樂獨奏比賽一等獎等眾多大獎。
作為一名出色的演奏家,徐逸群曾在包括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愛麗絲·塔利音樂廳和特拉維夫博物館等許多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舞臺上表演,並曾和伊扎克·帕爾曼、紐約愛樂樂團和大都會歌劇院樂團大提琴首席們以及克利夫蘭、茱莉亞四重奏等著名藝術家合作。此外,她還曾在「林肯中心的大提琴家們」音樂會和著名的萬寶路音樂節等著名音樂節上演奏。
將細微的聲音帶入演奏中
徐逸群之所以愛上大提琴,是因為大提琴低沉而迷人的聲音。自從16世紀大提琴出現以來,它通常被視為純粹的伴奏樂器,很少有機會作為獨奏樂器展現它的出眾點。徐逸群經常羨慕小提琴家的精湛技巧和表達方式,儘管很多小提琴技巧在大提琴上做起來很難,但徐逸群從小提琴技術中引入了兩種在大提琴演奏中罕見的技術:對上半弓的運用和指關節揉弦的使用。揉弦是一種輕微的音調變化,可為樂器演奏帶來更多表現力。指關節揉弦僅被認為是一種小提琴技術,但徐逸群發現指關節揉弦可以在大提琴演奏中,尤其是在旋律部分中表現出更多的表現力,「當情緒沉悶或充滿激情時,尤為適合指關節揉弦,這種方式可以在任何給定時刻更好地表達情感」。
將小提琴技術融入其中,使徐逸群能夠毫不費力地表達最複雜的演奏技巧,甚至解決了許多其他有成就的大提琴手也無法解決的困難片段。2019年3月31日,在緬因州基特裡音樂廳以及同一年的8月16日在紐約謝爾特島上克拉克藝術中心演奏弗裡茨·克雷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國花鼓》中,徐逸群將這種融入了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手法完美地展示了出來,讓這首曲子有了更為豐富的情感表達。2019年12月12日,徐逸群結合小提琴技巧在紐約的美國歌劇院中心精湛地演奏了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此外,因為總是尋求更高的效率和表現力,所以徐逸群還在演奏大提琴時發現了「快速演奏」的秘密,「像體育運動一樣,快節奏是精湛的技藝的一種體現。更快、更巧妙地演奏技巧的能力一直是音樂家的追求。」大提琴以其抒情和類人的聲音而聞名,與小提琴或鋼琴相比,從本質上講,它是一種在演奏快速段落時更具挑戰性的樂器。與小提琴相比,大提琴的琴弦更粗更長。較大的琴體和較粗的琴弦響應速度較慢,需要更多的體力才能發出聲音。針對這種情況,徐逸群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表現精湛的技巧,這種技巧不僅可以幫助大提琴演奏家更加輕鬆自如地獲得更快的演奏速度,還可以防止與演奏相關的傷害,它結合了身體的自然反應,以較少的體力就能演奏快速的段落,還能使聲音更加靈活和細膩。2018年2月24日,在美國東部康乃狄克交響樂團的獨奏演出中,徐逸群結合了這種演奏技巧,獨奏了一曲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曲》。這件作品節奏快,複雜的音符要求大提琴手左手快速在指板移動。許多大提琴演奏家因此而錯過了許多音。通過對音符進行邏輯分組,徐逸群能夠清晰、快速、平穩地演奏此曲——給每組一個推動力,以減少左手的緊張度並加快其移動速度,將細微的聲音帶入她的演奏中。2018年11月17日,徐逸群在特拉維夫博物館為觀眾精湛地展現巴赫的第六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個組曲中有很多讓最棒的大提琴家都膽怯的地方,但是徐逸群運用她研究出的「不費吹灰之力地表現精湛的技巧」的方法完美地演奏了這首經典作品。
蘊藏在音樂中的愛與善的力量
2014年1月1日,徐逸群在美國新罕布夏州樸茨茅斯新年音樂會上為美國觀眾演奏了中國作曲家姜文濤的作品《節日的天山》,聽眾對這個作品非常地迷戀。
作為中美之間的音樂傳播者,徐逸群一直懷著增進不同文化之間音樂和文化交流的「壯志雄心」。憑藉出色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和對中美音樂本質的理解,徐逸群將中國作曲家的作品帶到美國,也將美國音樂帶給中國觀眾。徐逸群曾多次在中國演奏美國作曲家約翰·亞當斯和威廉·博爾康的作品,亞當斯和博爾康都曾獲普立茲獎和葛萊美獎,非常著名。2016年10月,徐逸群在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許多頂級的音樂機構表演他們的作品。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中國觀眾都特別喜歡威廉·博爾康創作的弦樂四重奏,情不自禁與音樂共舞。
除了將美國作曲家的音樂帶到中國之外,徐逸群還將許多西方作曲家的音樂介紹到中國。比如,2009年6月在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廳、廣西人民音樂廳,徐逸群演奏了一場獨奏音樂會和一部協奏曲,曲目都是來自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俄羅斯和西班牙的西方古典音樂作品。
在進行中外音樂交流之外,公益活動也是徐逸群回報中國和美國社會的一種方式。作為音樂大使,她曾在謝爾特島、洛杉磯、紐約、新罕布夏州、佛羅裡達州為需要的人演奏音樂。她曾在汶川大地震後的公益演出中演奏克連格爾的安魂曲。2017年1月26日,徐逸群在紐約市的西奈山醫院移植科為病人演奏了巴赫的獨奏大提琴組曲。徐逸群說:「我很高興能用自己的技能,用音樂帶給人們歡樂與和平,我相信音樂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新時報記者錢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