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一家咖啡店,曾是多少少女的夢想。
一邊旅行,一邊工作,累了回到那個拐角的咖啡吧,慵懶的**聽著舒緩的音樂,趴在吊環書架旁,隨意找個靠窗得位置坐下,陽光剛好斜斜得灑進來,就這樣抿著咖啡跟進來得客人打著招呼,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便是最美的生活。
當夢想照進現實,實際的情況是,走到咖啡館門口看店面是否乾淨,招牌的燈是否都亮著,音樂的音量是否合適,**的體毛是否掉到桌子上沒打掃,窗戶是否需要遮陽又是否一塵不染,進來的客人對咖啡吧的評價怎麼樣,今天的庫存是否夠了,服務員說話洗刷的聲音能都小點,他還能待多久,今日營收又是多少。
放眼望去,市場上已有的國際知名連鎖咖啡品牌法國咖啡品牌埃克斯、美國咖啡品牌星巴克、英國老牌咖啡品牌Costa、韓國咖啡品牌咖啡陪你等在中國內地拓疆擴土,國內咖啡連鎖市場競爭不斷升級,與咖啡陪你、漫咖啡、星巴克、麥咖啡(麥當勞旗下品牌,有850家門店)消費人群相似的
已走下神壇, 與加盟商鬆散的合作關係導致凸顯了
的管理短板,大量加盟商退出或自立門戶,並將門店招牌改為 「伴島咖啡」。
華潤創業旗下的太平洋咖啡也藉助華潤集團渠道優勢快速發力,開啟了中國內地第100餘家咖啡實體店,但如今也隨著華潤創業零售剝離,於2015年9月1日更名為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出售所有旗下非啤酒業務,包括唯一的咖啡品牌太平洋咖啡。
(PacificCoffee)成立於1992年,由一對美國西雅圖的夫婦在港創辦,2009年7月在澳門開業,已成為香港及澳門連鎖美式咖啡店知名品牌。早在2010年,太平洋咖啡就在中國和新家皮、馬來西亞等國家擁有130家門店;同年,華潤集團以3.266億港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其士泛亞旗下太平洋咖啡80%權益。之後,太平洋咖啡開始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佛山等地直營建店,並與成立於1971年、在中國發展至今17年的以及麥當勞於2007年在內地主推的麥咖啡形成中國咖啡連鎖市場大戰。星巴克主打小資白領階層的潮流生活方式,
主打在袖珍場地的平價現磨咖啡,太平洋咖啡則主打「商業+咖啡」的企業市場。
以企業咖啡切入的太平洋咖啡從三個方面與星巴克進行學習化經營:一是選址,星巴克多選址在商圈的道路交叉口和廣場的醒目位置,太平洋咖啡全部選址在購物中心或商場;二是原材料基地,星巴克統一規範的原材料基地和以員工忠誠度、低員工流失率為宣傳點;三是品牌擴張期的會員計劃,對於星巴克多年的品牌宣傳和擴張以及對自身品牌的定位等都是太平洋咖啡需要學習的地方。
太平洋咖啡所推的「商務+咖啡」模式,主要是與國際工作場所
解決方案供應商雷格斯合作,將咖啡廳搬到辦公室,有別於在華大肆擴張門店的星巴克、COSTA等連鎖咖啡品牌,為其企業客戶提供產業鏈供應、咖啡廳設計等一站式解決方案,包括華潤置地、綠地集團、恒生銀行等。企業咖啡服務讓咖啡廳的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對於咖啡連鎖品牌更具宣傳性,對企業和用戶而言將溫馨規範辦公環境和休閒場所的設計。其相關負責人在採訪時表示,中國內地作為新型咖啡消費地區具有廣闊的咖啡消費潛力,但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近日,華潤創業的更名及業務剝離,太平洋咖啡躺**被轉手,其CEO藍屹表示,太平洋咖啡被轉手並不會影響其堅持跨界謀新的原則。太平洋咖啡先後在銀行、書店、醫院、大學、出版社等場所設立咖啡廳和茶吧,完善用戶的辦公條件。藍屹在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還表示,未來會不斷在發展模式上,高校、書店以及企業公司都會是太平洋咖啡青睞的合作夥伴,把企業咖啡業務作為重要板塊的一、二、三戰略:一是指太平洋咖啡擁有的是一個強大的、具有組織能力的後臺支持系統;二是指兩個戰場,即中國內地市場和香港海外市場;三是指三個戰略,即太平洋咖啡擁有的「三駕馬車」:第一架是太平洋咖啡零售業務——太平洋咖啡直營店;第二駕是企業咖啡服務業務;第三駕則是特許經營業務。
中國用戶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在今年6月份,據《消費者報導》對265名網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為什么喝咖啡」的問題上,有41.5%的人是為了提神;39.8%的人是為了好喝;18.9%的人是為了裝逼或其他原因。企業咖啡業務是結合市場商業、企業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定製,未來需要考慮的是對多元化的適應性和企業同質化的差異性。
咖啡作為舶來品,在中國市場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新興生活方式和潮流文化的象徵。埃克斯咖啡中國事業部董事李相祿曾表示,中國內地的咖啡市場正處於上升區間;星巴克掌門人霍華德·舒爾茨曾公開表示:非常看好中國市場,2015年將在中國開設1500家實體店;太平洋咖啡CEO湯國江也曾表示:「2015年內,太平洋咖啡將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新開50家連鎖店。
往日欲做內地咖啡巨頭的太平洋咖啡的競爭對手將不只是星巴克和麥咖啡,還有Costa、貓屎、咖啡陪你、漫咖啡、LavazzaSolocafé等連鎖咖啡店品牌;另外還包括預包裝品牌包括雀巢、喬雅、雅哈、伯朗、火咖、悠詩詩、意利等,以及國內的茶館和茶吧。這點在星巴克於2012年收購專業散茶零售商Teavana和在2015年進軍茶市場,設立「星巴克茶吧」打造其「高端茶文化」方面可以得到很立體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