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聞:多家臺媒報導說,香港飛行區管中心以「飛經區域有危險活動」為由,拒絕原定飛往東沙群島的臺軍包機進入香港飛行情報區,最終迫使其不得不原路返回臺灣。
但香港方面的回應說,香港民航處通知臺灣航空管制中心有關航班需遵守的最低安全高度,臺灣航空管制中心其後向民航處表示,取消有關航班進入香港飛行情報區的要求。那最近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為什麼會在東沙群島問題上表現得如此緊張呢?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想,這背後的原因,蔡英文當局應該自己心知肚明。那就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頻頻派出高官訪臺以及加大對臺軍售力度,使得外界產生了大陸有可能會採取有限度的軍事行動來報復蔡英文當局的猜測。
而在島內一些分析人士看來,大陸最有可能採取的軍事動作,不是武力拿下金門、馬祖與澎湖列島,更不是直接拿下臺灣本島,而是一舉拿下東沙群島。因為東沙群島不僅遠離臺灣本島,飄浮在茫茫的南海上,而且島上人煙稀少,防衛力量極其薄弱,易攻難守,大陸不僅可以輕鬆地拿下,而且更為關鍵性的是,相較於臺灣本島以及金門、馬祖與澎湖列島,拿下東沙群島所付出的軍事代價、人員傷亡代價以及政治代價都是比較小的。為此,大陸甚至不用出動正規軍隊,只要動用海上民兵、漁政和海警力量,就可以輕易包圍並拿下東沙群島。
尤其是讓蔡英文當局感到杯弓蛇影的,一是不久前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大陸在南海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就是在模擬奪取東沙群島,但這一報導已被證明是假新聞;二是不久前美國五角大樓公布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假如解放軍要在軍事上教訓蔡英文當局,最有可能的動作就是先拿下東沙群島;三是上個月島內甚至瘋傳所謂大陸的「海上民兵」與海警力量已經將東沙群島圍了一個水洩不通,以至於整個臺灣都陷入到了一種如臨大敵的氛圍當中。
那麼,解放軍究竟會不會一舉拿下東沙群島呢?我個人認為,未來隨著臺海情勢的進一步發展,不排除會有這樣一種可能性,但是,在目前階段大陸應該還是會保持高度的克制,不會輕易出手。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第一,雖然拿下東沙群島所付出的各方面代價都會比較小,但是,它在性質上仍然是屬於臺海戰爭的正式開打,未來它的規模、走向以及後果都將會陷入到巨大的不確定性當中;二是拿下東沙群島,既涉及到臺海局勢,也涉及到南海局勢,以美國、日本為首的相關國家勢必會趁機掀起新一輪所謂「中國威脅論」的高潮,並使得相關東南亞國家進一步在軍事上倒向美國,同時原本推不動的「印太」戰略以及美日印澳四國的印太軍事同盟也將會因此而加速推進。也就是說,它會引起一系列地緣政治與安全格局的劇烈震蕩;三是由於東沙群島孤懸在南海上,解放軍比較容易在軍事上下手,但是同樣道理,這樣一種地理位置也是有利於美軍介入的,美軍也有可能會趁機在南海上跟中國打一場局部性的海戰,而不必顧及平民的傷亡。
而一旦中美在東沙群島以及南海打一場局部的戰爭,那主要是由珊瑚礁組成的東沙群島,極有可能會因此而被炸沉並葬身海底,甚至戰火還將會蔓延到中國在南海的其餘島礁上。這是我們不得不防的。
直新聞:繼美國國務院核准三項對臺軍售案後,路透社周二又報導,白宮已通知美國國會,將賣另一款無人機與海防飛彈系統給臺灣。對此,你又做何解讀?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我認為,跟過往的美對臺軍售相比,這一波的美對臺軍售呈現出了這麼幾個鮮明的特點:一是這波軍售涉及到的武器數量與種類不僅繁多,而且這些武器大多可以打到中國的沿海省份甚至是內陸地區。這說明美對臺軍售著眼的早已不再是提高臺灣的防衛能力,而是要提高臺灣的主動進攻能力;二是這波軍售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包含了MQ-9大型無人機,它可以飛到大陸的戰略縱深地帶,大幅度地提升臺軍的遠距離偵察和攻擊能力。這也是美方第一次對外出售這款無人機;三是除了賣武器給臺灣之外,美方還正準備向臺灣轉移一大批常規武器生產技術,甚至是幫助臺灣建構技術移轉供應鏈,以提高臺灣在武器生產上的自給自足能力。
而美方近年來不斷突破中美建交三個聯合公報,加大了對臺軍售的品種、數量與批次,假如這樣一種勢頭得不到有效的阻止,那久而久之,臺軍的軍事實力極有可能會因此而由量變到質變,在實力上再上一個臺階,從而極大地提升解放軍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難度與成本。
而近年來的美對臺軍售,也在島內以及兩岸關係上形成了一個死循環:兩岸關係越是緊張,幻想「以武拒統」的蔡英文當局就越是會感到恐懼,從而進一步加大對美軍事採購的力度,而蔡英文當局越是這樣做,大陸越是會對「臺獨」勢力加大威脅的力度,從而導致了兩岸局勢不斷螺旋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