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舉行「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新聞發布會

2020-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7月1日「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新聞發布會在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本次「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分別是: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紅山玉龍。具有廣泛知名度的文化符號「內蒙古大草原」名列榜首。

  文化符號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凝結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和意義的象徵形式。內蒙古文化符號標示、象徵著內蒙古文化的形象、特徵和價值。

  為了發掘、傳播、弘揚內蒙古歷史文化,促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參照其他地方開展文化符號調研的做法,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成立課題組承擔了「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課題,專題開展了內蒙古文化符號調研。

  一、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調研過程

  從2013年9月成立課題組起,我們歷時一年多,主要做了以下三項工作:

  (一)開展了徵集內蒙古文化符號的工作。設計《徵集內蒙古文化符號調查問卷》,設定文化符號的內涵、範圍,列出可參考的內蒙古文化符號。確定徵集的內蒙古文化符號應特色濃鬱、廣受認同、積極健康、有影響力、表述簡潔準確,數量不限。經過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和個別徵求意見,共徵集到內蒙古文化符號210項。

  (二)為了便於開展調查和調查結果較為集中,召開專家會議,在徵集到的210項文化符號中,研究確定了較有代表性的30項文化符號,作為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備選項目開展了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受訪人基本情況是:地區方面,在內蒙古居住者佔74%,區外佔26%;城鎮居住者佔93.66%;民族方面,漢族佔37.86%,蒙古族佔41.51%,其他民族佔20.63%;性別方面,男性佔57%,女性佔43%;年齡方面,21歲至50歲的佔72.59%;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以上的佔60%多;職業方面,涵蓋面比較廣,差不多囊括各個領域。可以說,回答問卷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三)開展專題研究和組織評審工作。召開專家評審會會議,專家評審會議基本認同了問卷調查的結果,同時根據每個符號的具體內涵、認可度、影響力、代表性及其單一性特點,對備選項目做了個別調整。

  二、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評選結果

  現在,經過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領導小組審定同意,並受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領導小組的委託,我們向社會公布確定以下文化符號為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分別是:

  1.內蒙古大草原;

  2.馬頭琴;

  3. 那達慕;

  4.蒙古包;

  5.成吉思汗;

  6.草原英雄小姐妹;

  7.蒙古文;

  8.敖包;

  9.蒙古馬;

  10.紅山玉龍。

  通過開展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的調研,我們認為這項工作有四個方面的意義:1、通過開展文化符號徵集,實現了對文化資源、實力的發掘、摸底、排查。2、評選出受到較為普遍認同的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進一步明確、提升和傳播了地區文化特色與形象。3、廣泛動員參加推薦、評選,激發了民眾關注文化、認知文化、建設文化的熱情和主動性。4、深化了對於地區文化優勢、影響力及其存在問題的認識,提出了進一步打造文化符號,確立、提升地區文化形象、實力的目標。

  以上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今天通過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之後,我們一方面要進一步開展專題研究,深入闡述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的內涵和意義,另一方面要編寫普及材料,製作相應的標誌符號,通過媒體、旅遊、文化產業開發等渠道和載體,加以全面推廣,為進一步增強內蒙古對內的凝聚力,提升內蒙古對外的形象和影響力做出新的貢獻。

  特此發布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       

  2015年7月1日         

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簡介

  1.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河西走廊,地勢起伏綿延,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全區草原總面積13.2億畝,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0.2億畝,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自東北向西南劃分為溫性草甸草原、溫性典型草原、溫性荒漠草原、溫性草原化荒漠和溫性荒漠五大類地帶性草原,其中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科爾沁草原、烏蘭察布草原、鄂爾多斯草原馳名中外。內蒙古大草原是目前世界上草原類型最多、保持最完整的草原之一,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植物2000多種,其中飼用植物793種。內蒙古大草原既是自然地理概念,也是歷史和文化地理概念。大草原是我國草原文化的發祥地和承載地,已經成為內蒙古形象的象徵,對外的代名詞,是草原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2.馬頭琴

  馬頭琴蒙古語稱為「綽爾」,是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通體呈梯形,由琴頭、琴弓、琴弦和共鳴箱等部分組成。音色渾厚悠揚,低回宛轉,極富感染力。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沉、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馬頭琴具有悠久的歷史,常為蒙古族舞蹈、長調、神話故事、慶典或與馬有關的文化活動伴奏,是慶典儀式和日常生活所必備的,一直深受蒙古等各族人民的喜愛。2009年4月,蒙古族馬頭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馬頭琴的重要性已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器樂功能,成為蒙古族音樂藝術的代表性符號和象徵。

  3.那達慕

  那達慕,蒙古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蒙古族牧民習慣稱為「乃日」(nair)。那達慕具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體現民族精神與性格的重要載體。每年的不同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喜慶日子都要舉行規模不等的那達慕。如今夏季那達慕、冰雪那達慕、旅遊那達慕、國際那達慕為主的各種那達慕,競相開展,異彩紛呈。以傳統搏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形成的新型那達慕,融傳統體育、宗教、服飾、建築、飲食、歌舞、詩詞、經貿活動為一體,通過競技、儀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開始實現多方面的成效。草原盛會那達慕以其古老的傳統、獨具的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朋友來到富饒美麗的內蒙古觀光。

  4.蒙古包

  蒙古包是一種帳幕式的住所,呈圓形、圓頂,通常用羊毛氈子覆蓋。蒙古包古稱穹廬,又稱氈帳、帳幕、氈包等,是蒙古族和其他北方遊牧民族的古老建築形式,也是草原民族傳統生活方式的象徵。遊牧民族為適應遊牧生產而創造的這種居所,易於拆裝,便於遊牧,其構造既簡單又科學,不僅具備了環保型建築的優點,而且還體現了冬暖夏涼、簡潔明亮的建築特徵。蒙古包獨特的製作技藝,體現了蒙古民族的審美觀與高超的技能。蒙古包作為展現遊牧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風貌的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不僅具有不可替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而且在旅遊與文化深度交融、一體發展的大潮中開始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5.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1162—1227),出生在漠北草原翰南河上遊地區(位於今蒙古國肯特省)。成吉思汗於1206年春天建國稱帝,成為大蒙古汗國開國可汗,為大元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成吉思汗歷經千辛萬苦,傾其畢生精力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完成了蒙古民族的統一大業。千百年來,被蒙古人民視為自己的偉大祖先而深受敬仰。成吉思汗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使我中華文化熔於一爐,為中華民族輸入新鮮血液,為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形成做出卓越貢獻。成吉思汗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擴大和深化了人類對世界的認識,為今日世界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稱為「締造全球化世界的第一人」。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也是中華民族的;成吉思汗屬於中國,同時也是屬於世界的。

  6.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達茂旗草原的蒙古族姐妹龍梅和玉榮為生產隊放羊時遭遇暴風雪,為了不使生產隊的羊群遭到損失,兩人頂風冒雪追趕羊群,直到在雪地裡暈倒凍傷,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她們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集體財產的英雄事跡在國內廣為傳揚,兩人被譽為「草原英雄小姐妹」。「草原英雄小姐妹」 是內蒙古一代又一代各族青少年的傑出代表,也是內蒙古廣大幹部群眾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精神的生動寫照。2009年9月14日,龍梅和玉榮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7.蒙古文

  蒙古文是用來書寫蒙古語的拼音文字,創製於13世紀。由於這種書寫系統是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創製的,一般被稱作回鶻式蒙古文。蒙古文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豎寫文字之一,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和歷史傳統。當今世界各國蒙古人所使用的蒙古文字有數種,惟有回鶻式蒙古文是依然延續其古老傳統的蒙古文字。蒙古文作為具有悠久的歷史的文字,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浸透著蒙古人的深厚感情,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的歷史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蒙古族文化及其生命力的重要象徵。

  8.敖包

  敖包,亦稱「鄂博」,是蒙古語,意即「堆子」或「包」,是一種用石頭、柳條、樹木、草皮等天然材料構建的圓錐形祭祀載體。敖包的種類繁多,形制多樣,內涵豐富。敖包祭祀起源於原始自然崇拜信仰,並廣泛傳承於阿爾泰語系民族當中。敖包祭祀與草原畜牧業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繫,祭祀形式大致分為「紅祭」、「白祭」、「玉祭」、「火祭」等幾種。祭敖包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祭奉天、地和祖先,期盼迎來一個風調雨順、五畜興旺、國泰民安的美好年景,蘊含著草原民族「崇尚自然、追求和諧、天人相諧」的生態理念和美好願景。隨著時代的發展,敖包祭祀不斷接納新的文化因素,正在轉變成為一種傳統民間祭祀與當代文化相融合的大眾化、多元化的新的草原節日,成為草原上各民族相互交流交往的重要文化平臺。  

  9.蒙古馬

  蒙古馬原產於蒙古高原,雖然體形矮小,但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優良的戰用馬匹。蒙古馬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易增膘、持久力強和壽命長等優良特性,頭大頸短,骨骼健壯,胸寬鬃長,皮厚毛粗等生理結構方面的特點,成為抵禦北方嚴寒的優勢。蒙古馬被我國農業部確定為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因分布地區條件不同形成了蒙古馬的幾個主要類群,如烏珠穆沁馬、百岔鐵蹄馬、烏審馬。如今,蒙古馬主要用於草原地區騎乘和進行耐力比賽等。在牧人心目中,蒙古馬文化是一種技能體系、一種知識體系,一種審美體系,一種信仰體系,是草原民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提出要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我們幹事業就要像蒙古馬那樣,有一種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精神」。

  10.紅山玉龍

  紅山玉龍,又稱C字型玉龍,1971年出土於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高26釐米,為迄今已知最大的玉雕龍,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玉龍用墨綠色軟玉雕成,通體精磨,圓潤流利,生氣勃勃。玉龍造型獨特,工藝精湛,體蜷曲成C字形,吻部前伸,前端略上翹,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頸上有長鬃,尾部尖收而上卷,龍背有對穿的單孔。此玉龍是紅山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級別最高的考古實物,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藝術價值,是中華龍文化、玉文化的重要象徵,是體現草原文化源頭的重要符號,在區內外具有廣泛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知多少?
    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紅山玉龍成為內蒙古十大文化符號。十大文化符號徵集過程歷時一年,按照特色濃鬱、廣受認同、積極健康、有影響力、表述簡潔準確等標準,以及具體內涵、認可度、影響力、代表性及其單一性特點,最終從210項文化符號中選出10項。
  • 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原標題: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 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出席發布會。自治區副主席李秉榮、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馬有祥致辭。
  • 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在深圳舉行
    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為持續打響&34;品牌,開拓珠三角及國內客源地市場,加強區域合作,推進文化旅遊業儘快恢復並實現高質量發展,9月25日,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
  • 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9月25日,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深圳方面鹽田區副區長羅毅、深圳市鹽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彭潔、深圳市旅遊協會副會長、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劉國強,深圳東部華僑城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彥忠,通遼方面通遼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慧吉、通遼市政府副市長張怡、通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局長徐浩濤、通遼市文化旅遊廣電局黨組成員、市民族歌舞團團長白擁軍、內蒙古科爾沁文旅集團董事長郭天寶、
  • 內蒙古舉行重大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4月15日內蒙古舉行內蒙古自治區重大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  4月15日,內蒙古舉行自治區重大項目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秘書長包振玉、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龔明珠、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李仲開、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廳長馮任飛、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局長李理出席發布會
  • 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9月25日,內蒙古‧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 草原風光錦秀,鵬城景色秀美,馬慧吉在致辭中深情地表示,通遼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地級市,是內蒙古最鮮活的一部「文化史書」,是最早唱響敖包相會的地方,是內蒙古最大的「糧倉」「藥都」,同時也是內蒙古旅遊資源類型最豐富的地區。深圳和通遼地處祖國的南北兩端,兩地文化旅遊資源風格各異、互補性強,體現了南北特色,這種差異性有利於優勢互補,互為客源旅遊目的地,合作前景非常廣闊。
  • 2020內蒙古體育十大新聞
    近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發起的2020年內蒙古體育十大新聞評選結果正式出爐。1.體育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統籌協調取消或推遲各級各類人員聚焦性體育賽事和活動,全面做好體育場館疫情防控、運動隊封閉訓練等工作。內蒙古體育醫院積極調派醫護人員參加境外來呼人員核酸檢測採樣工作,配合做好全區抗疫工作。
  • 內蒙古舉行草原旅遊安全可靠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內蒙古草原旅遊安全可靠新聞發布會  7月7日,內蒙古舉行內蒙古草原旅遊安全可靠新聞發布會,請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蔚治國介紹有關情況,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伏瑞峰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相約十四冬 魅力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舉行
    日前,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旅廳主辦的「相約十四冬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相約十四冬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重點推出了「十四冬」文化旅遊專線產品,以及內蒙古味道、內蒙古文創、烏蘭牧騎展演等多層次產品線,將為遊客帶來沉浸式的文化旅遊體驗。
  • 網上內蒙古馬賽發布會|內蒙古日報社|鄂爾多斯草原旅遊區|內蒙古...
    關注「網上內蒙古馬賽」賽事直播場次20 +免費看網上內蒙古馬賽宣傳片2月27日,網上內蒙古馬賽發布會在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呼和塔拉會議中心舉行。一起來看發布會要點!「網上內蒙古馬賽」具體內容和亮點——內蒙古新華發行集團總經理王亞東本次內蒙古馬賽主題是:蒙古馬與世界馬業。開賽時間是:8月1日—10月上旬,每周六、日舉行。啟動儀式:在錫林浩特市中國馬都賽馬場舉行,以「千鼓雷鳴、一箭開賽,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開賽,各項賽事在全區有關盟市、旗縣區舉辦。
  • 自治區文旅廳召開「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新聞發布會
    7月14日,自治區文旅廳召開「內蒙古人遊內蒙古」新聞發布會。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曉秋,天驕航空公司市場部總經理張小鵬作主題發布。各盟市文旅局負責人、各景區推薦人介紹了當地暑期旅遊精品線路、開展的節慶活動以及旅遊優惠政策等。
  • 內蒙古舉行呼和浩特海關2020年穩外貿穩外資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8月27日內蒙古舉行呼和浩特海關2020年穩外貿穩外資新聞發布會  8月27日,內蒙古舉行呼和浩特海關2020年穩外貿穩外資新聞發布會,請呼和浩特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王靜、呼和浩特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蘭勝斌,動植物檢疫處處長馮永勝,進出口食品安全處處長李恆亮,統計分析處處長焦志軍介紹呼和浩特海關
  • 網上內蒙古馬賽發布會實錄
    關注「網上內蒙古馬賽」賽事直播場次20 +免費看網上內蒙古馬賽宣傳片7月27日,網上內蒙古馬賽發布會在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呼和塔拉會議中心舉行。一起來看發布會要點!開賽時間是:8月1日—10月上旬,每周六、日舉行。啟動儀式:在錫林浩特市中國馬都賽馬場舉行,以「千鼓雷鳴、一箭開賽,一馬當先、萬馬奔騰」開賽,各項賽事在全區有關盟市、旗縣區舉辦。今年內蒙古馬賽將「不止於賽」,還將在網上進行直播,以及同期舉辦系列活動。
  • 「相約十四冬 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召開
    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召開(央廣網記者 胡瑩瑩 攝)央廣網北京12月18日消息(記者胡瑩瑩)12月17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相約十四冬 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 頭條| 2017內蒙古十大旅遊新聞
    布小林主席多次對旅遊工作作出指示,要求我們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深化民族文化傳承、利用與保護,不斷提升旅遊的文化品味。我們積極貫徹布小林主席指示精神,在旅遊開發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民族文化的科學利用,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推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 「相約十四冬 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在京召開
    【環球網文旅報導】12月17日,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相約十四冬 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發布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在烏蘭牧騎的精彩表演中開始,這支馳騁在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傳遞出冬季內蒙古的活力與熱情。「相約十四冬 亮麗內蒙古」冬季文化旅遊冰雪嘉年華異彩紛呈,既有內場的精彩發布,外場還設置了內蒙古味道、內蒙古文創、京呼高鐵等專題展區,內、外場交相呼應,創意推介,帶來沉浸式文化旅遊體驗。
  • 內蒙古舉行「中國·烏梁素海第二屆國際冰雪旅遊節」發布會
    原標題:「中國·烏梁素海第二屆國際冰雪旅遊節」新聞發布會  12月12日,「中國·烏梁素海第二屆國際冰雪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烏拉特前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文達主持,烏拉特前旗政府副旗長閆敏介紹了「中國·烏梁素海第二屆國際冰雪旅遊節」基本情況。巴彥淖爾市旅遊局、烏拉特前旗旅遊局、烏拉特前旗宣傳部負責人參加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新聞聯播]內蒙古黨校 內蒙古行政學院舉行2017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
    [內蒙古新聞聯播]內蒙古黨校 內蒙古行政學院舉行2017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 內蒙古黨校,內蒙古行政學院舉行2017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
  • 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舉行
    為持續打響「亮麗北疆 幸福通遼」品牌,開拓珠三角及國內客源地市場,加強區域合作,推進文化旅遊業儘快恢復並實現高質量發展,9月25日下午,內蒙古 通遼烏蘭牧騎藝術季新聞發布會暨通遼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深圳東部華僑城茵特拉根酒店舉行。
  • 2020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國際文化創意大會啟動
    中新網12月17日電 記者獲悉,2020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國際文化創意大會將於2020年6月5-6日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本次大會新聞發布會日前在北京舉行。現場宣布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國際文化創意大會正式啟動,大會標識及官網發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