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椰糠的來源
椰糠在未被作為基質使用之前,在東南亞椰子產區,人們將椰汁、椰肉吃完之後,椰殼就被直接當作廢品焚燒掉。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廢品」也能再利用。椰糠就是用椰子殼加工而成的天然有機栽培基質。經加工處理後的椰糠非常適合植物栽培,是國外比較流行的育苗及種植基質,也適合花卉、果蔬的無土栽培——這是資源再利用的一個典範。
2.椰糠的應用歷程
2.1認識椰糠
2007年10月18日,福建永福一些花農去荷蘭學習花卉生產技術,他們看到了荷蘭幾乎所有農場都在用椰糠育苗。於是他們從國外進口椰糠到中國,用於杜鵑花及君子蘭的生產。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大面積的苗子發黃、燒苗、枯死的現象,給農戶造成了較大損失。於是他們從荷蘭請專家過來指導,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椰糠EC(鹽分)過高而導致的。據專家講,因為椰子在生長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鈉鹽,從而導致其果皮的鈉鹽濃度較高。未進行過處理的椰糠,其EC最高可達5.0mS/cm,非常不利於植物的生長。最直觀的表現就是發芽率低、燒苗、葉片發黃,最嚴重的就是枯死現象。所以如果選擇椰糠基質進行農業生產,一定要採購質量好的椰糠基質。
2.2椰糠用量
據中國腐殖酸工業協會泥炭工業分會統計,2014年全國蘚類泥炭進口總量為100-150萬立方米,進口和國產椰糠600萬立方米,而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遞增。那麼椰糠在何時被人作為基質使用,它又有何優勢?
2.3 選擇椰糠
什麼樣質量的椰糠才算好椰糠?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李彥明教授就基質的質量的問題做這樣闡述:到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制定基質相關行業標準,從而導致市場上基質質量良莠不齊。通常來說,理想的基質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2.3.1 pH (酸鹼度)
一般來講,基質的pH值略顯酸性為最佳,一般為5.0-7.5
2.3.2 EC(鹽分)
基質的EC越低越利於植物的生長。一般要小於0.5mS/cm
2.3.3 CEC(保肥性)
CEC越高,其保肥能力越強。一般為80-120
2.3.4 通氣空隙度
即透氣性,孔隙度的大小決定著其根系生長的優差。一般要求為25%-40%
我們了解下目前應用較多的幾種園藝基質性狀:
幾種園藝基質數據對比
基質
pH
EC
(mS/cm)
CEC
通氣
空隙度
使用
壽命
成本
(元/方)
備註
草炭
4.0-5.0
≤0.5
90-140
25-40
2-3年
300-600
巖棉
7.5-9.0
≤0.25
60-70
30-40
1年
450-600
蛭石
6.5-9.0
≤0.25
90-110
30-40
1年
150-250
樹皮
5.0-6.5
≤0.5
80-100
40-50
1-2年
300-450
水草
5.5-6.8
≤0.2
80-100
30-45
1-2年
350-500
珍珠巖
7.0-7.5
≤0.2
60-70
30-45
1-2年
180-250
椰糠
5.8-6.5
≤0.5
120-140
25-45
3-5年
230-330
理想基質
5.0-7.5
≤0.5
80-120
25-40
通過以上數據對比我們發現,椰糠的理化性狀穩定,是比較適合的園藝基質。同時椰糠自身可降解,使用壽命長,無蟲卵,保水保肥性良好,成本低,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3.椰糠的應用現狀:
截止目前為止,椰糠基質已經大面積應用於扦插育苗及種苗培育、蔬菜、花卉的栽培等。具體請看如下圖片:
椰糠基質番茄穴盤育苗-山西長治
椰糠栽培袋番茄工廠化生產-山東壽光
椰糠基質草莓立體栽培-北京昌平
椰糠基質綠蘿栽培-廣州
椰糠基質環境修復-上海
椰糠基質蘭花栽培-福建永福
4、椰糠基質無土栽培遇到的問題
4.1 椰糠基質質量參差不齊
因為椰糠鹽分高而導致減產或絕產的案例不在少數。所以一定要採購低EC的椰糠基質或對椰糠進行水洗等。
4.2 需要有精準的水肥管理技術
椰糠基質92%為木質素,自身降解慢,基本上無營養,所以在育苗及栽培過程中,需要根據作物的生長情況來添加營養液。以草莓為例:苗期及開花結果初期營養液EC控制在1.3mS/cm,結果初期至末期營養液EC控制在1.7mS/cm,而兩個階段營養液的配方也會有差別。所以這就要求在推廣使用椰糠基質的同時,要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從而到達高產高效,提高農戶收益。
4.3 果實口感不如土壤栽培
相同的環境情況下,椰糠基質栽培草莓的口感不如土壤栽培。因為椰糠基質栽培的營養添加全部靠營養液,從而導致果實水分含量多而乾物質少的情況,直接表現就是草莓水分大,不甜。而相對來說土壤中的鹽分較高,水分佔比少,光合作用形成了更多的乾物質。同時土壤表層經過長時間的生態循環,含有各種礦物質、腐殖質、有機質、微生物及其它元素。它們可以直接或間接促進植物生長。這就是椰糠基質栽培草莓不甜的根本原因。
5、一種新型椰糠無土栽培技術
北京嘉沃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和紅雲於2012年便開始了椰糠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通過4年的探索,他發現椰糠、日本的堆肥技術加上國內的微生物技術完全可以模擬出土壤的種植環境。於是和紅雲所長便與北京中農中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出一種新型的椰糠無土栽培技術,即:椰糠+有機肥+微生物。該項栽培技術可以完全替代土壤,形成新型的無土栽培方式。椰糠營養元素少但穩定性高,有利於固定根系,有機肥可替代土壤中的有機質,微生物則可作為營養分解方。三者共同作用下,與普通土壤幾乎無異,並且營養優於普通土壤標準。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趙宇教授講:該項新技術解決了椰糠無土栽培口感差的短板,增產的同時,提高了果實口感,提升了食品安全水平,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必然會帶動一場新的農業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