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福建霞浦看最美的灘涂,一定要去太姥山西側的楊家溪看一看,這兒有一棵大榕樹,比賀州黃姚古鎮的所有榕樹都要大。這個楊家溪讓多少攝影師競折腰。
楊家溪的大榕樹,枝幹伸的很長,遮天蔽日,朝陽透過濃密的樹蔭灑下來,就像無數條射線,這時候正是日出而作的時間,披著鬥笠的老大爺,扛著鋤頭,牽著牛。
古代農業社會最講究婦唱夫隨,男耕女織,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老大爺牽著牛,後面跟著老奶奶。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多美。
陽光透過雲層射下來,讓枝幹繁茂的大榕樹變得生機勃勃,樹下一頭牛,兩個人,都戴著草帽,一個穿著蓑衣,一個挑著飯桶,看起來精神抖擻的樣子。
雖然老大爺和老爺爺已經成了職業的演員,但是這幅擺拍的場景,依然能喚起人們骨子裡對傳統農業社會那種恬淡生活的思量,那可真是自得其樂。不會大富大貴,但也足以溫飽。
霞浦人的商業頭腦是不錯的,他們的服務是熱心的,周到的,安排大家在這裡拍照,以便更大程度地把霞浦,太姥山,楊家溪推向全國和世界。牽著一頭牛,很溫順忠厚,扛著鋤頭,埋著頭,一人一牛,足以忘憂。
為了拍這個榕樹下的牽牛耕地照,前前後後花了兩個小時,因為一開始飄著淅淅瀝瀝的雨,後來終於陽光照射,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尤其那種薄薄的霧氣,和透過樹葉射下的陽光,配合的天衣無縫。
如果沒有光線,沒有薄霧,那會比較糟糕,只能採取燃燒煙餅的辦法,就像片場的煙火師一樣,專門製造這種理想的效果。不過一切都不如自然光和山間氤氳的霧氣來的真實啊。
楊家溪有海國桃源,閩東小武夷的美譽,這裡在太姥山的西側,牙城鎮的西北部。這裡最老的古榕樹,有八百多年歷史了。這個大媽扛著兩個小飯桶,戴著草帽,邁起了矯健的步伐,向大家走過來。
最大的這棵古榕樹,樹幹的周長近十三米,樹冠達到了五十一米,高達三十米,樹幹上有七個洞口。大叔大媽還在榕樹下為大家擺拍,走來走去,尋找好的角度,下面就是高低不平的樹根了。
這片由十七棵古榕樹組成的榕樹群,是全球緯度最北的古榕樹了。最大的這棵古榕樹,一棵覆蓋就達到了三畝地那麼大,可以想像它的遮天蔽日了,上面有七個洞口,可以攀爬上去。
老大爺繼續披著蓑笠,老大媽在攝影師們的請求下,換著角度,找靈感,找角度,他們不厭其煩,很有耐心,這就是他們的工作。太陽繼續射穿榕樹,巨大的虯枝伸長了,一對老人一次次進入攝影師鏡頭裡。
風雨的侵蝕早就掏空榕樹的軀幹,它們彎彎曲曲的枝幹,這些榕樹緊緊相抱,融為一體。中國古代田園牧歌的生活,是可以隱居的。楊家溪這裡,古時候也是絕世獨立的地方,所以能夠安然享受恬淡的生活。老大爺披著蓑衣,牽著它的黑牛,甩了老大媽一大截。
八百年的古榕樹,疏影橫斜,五十一米直徑的樹冠,還有粗壯的樹枝,薄薄的晨霧,還有暖暖的晨光,忠實的耕牛,扛鋤頭下地的老農夫,還有任勞任怨的農婦,婦唱夫隨,走在榕樹下,幾百年來,人們就是這麼生活的。
要拍楊家溪的古榕樹群,這兒一共有十七棵,就要早起,一般五點就起來了,因為要趕來拍日出時分,那種太陽從樹葉中投射下來,清晨的薄霧朦朧的景象,一個老大爺,一個阿婆,一頭牛,扛著鋤頭,挑著扁擔去下地,那種景象,只有早上效果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