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或可引發地震

2021-01-12 中國科學院

颶風可能有助於緩解斷層的壓力,從而形成地震。圖片來源:Jeff Schmaltz

科學家在4月19日於猶他州鹽湖城召開的美國地震學會年會上報告說,在一場5.8級的地震襲擊維吉尼亞州5天後,沿著美國東海岸北上的艾琳颶風——這是一次強大的風暴——可能引發了這場地震的一些餘震。

主持該項研究的亞特蘭大市喬治亞理工學院地震學家彭志剛指出,餘震的頻率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然而與正常情況下的削減不同的是,2012年8月23日發生在維吉尼亞州Mineral附近的地震,在艾琳颶風經過後,其餘震的頻率卻急劇升高。

彭志剛表示,科學家最初並沒有意識到這個不同尋常的現象,因為這些餘震都很小(許多尚不到2級),並且艾琳颶風自身也產生了大量的地震噪音。彭志剛說:「你必須使用模式識別技術來探測這些被噪音掩蓋的小型餘震。」

他的研究小組利用這種方法分析了主震後數日的地震記錄,發現了約700場餘震——這大約是之前利用敏感性較差的探測技術報告的餘震數量的10倍。

彭志剛與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孟曉峰(音譯)隨後將餘震發生的時間與地震區域的大氣壓力讀數進行了比較,此舉旨在測試他們的假設,即風暴在東海岸行進所造成的大氣壓力的減少可能削減了作用在斷層上並足以使其產生滑動的應力。孟曉峰表示,這種效應對於逆衝斷層——例如與維吉尼亞州地震有關的一個斷層——而言特別強烈。在這種類型的斷層中,隨著兩塊地殼被推到一起,一塊地殼會滑到另一塊地殼的上面。

然而研究小組在大氣壓力最低時並沒有發現地震頻率最大的增幅。相反,最大峰值出現在颶風離開後的幾個小時以內。彭志剛認為,這可能是一個信號,表明大氣壓力的下降並非風暴引發餘震的真正機制。但他相信,在風暴通過期間,餘震的頻率必然存在一個變化。

這項新研究並非分析颶風與地震活動之間潛在聯繫的首個工作。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大學的地震學家Shimon Wdowinski表示,他曾發現在襲擊中國臺灣的極其潮溼的熱帶氣旋與3年後發生的大地震之間存在著非常強烈的相關性。Wdowinski認為,這樣一場風暴餘波中的滑坡殘骸的侵蝕引發了斷層載荷的一次改變,並最終形成了一場地震。

這些研究工作尚未發表。但2009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另一項由美國和中國臺灣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已經找到了慢地震——在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中發生的地震——與中國臺灣熱帶氣旋之間的一種類似聯繫。

儘管如此,任職於黑堡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州立大學的地震學家Martin Chapman認為,現在就說天氣是導致2012年維吉尼亞地震餘震的原因為時尚早。他說,其他因素,例如來自月球的潮汐力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並且,事實上,彭志剛的數據展現了一種循環模式可能與潮汐模式相關的某些信號。Chapman認為,下一步是將這些因素與彭志剛團隊發現的餘震模式進行比較,從而搞清它們究竟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彭志剛對此表示贊同。「基本上,這是一個單一個案的研究,」他說,「希望我們對其他事件也能夠進行這樣的研究。」

相關焦點

  • 西海岸強烈地震剛過,東海岸又將迎超級颶風襲擊
    由於地震震級比較強,美國西海岸的部分城市有輕微震感,但目前暫無破壞性影響的報告,而且相關分析數據指出,此次地震以走滑地震為主,也不會引發海嘯,美國國家海嘯預警中心也並未發出海嘯預警。雖然對於美國來說,這是一次基本無害的地震。但包括地震在內,最近的煩心事還真是不少,比如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東邊的北大西洋洋面上,颶風多利安正在過去兩天內快速發展。
  • 地震會引發雪崩嗎?
    地震會引發雪崩嗎?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積雪太厚。積雪經陽光照射以後,表層雪溶化,雪水滲入積雪和山坡之間,從而使積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與此同時,積雪層在重力作用下,開始向下滑動。積雪大量滑動造成雪崩。此外,地震運行踩裂雪面也會導致積雪下滑造成雪崩。
  • 颶風「麥可」侵襲美國,遠超去年颶風,或是50年來最強颶風?
    文/濤聲依舊颶風「麥可」侵襲美國,遠超去年颶風,或是50年來最強颶風?今年的氣象災害似乎變多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著這樣的感覺,亞洲這邊的颱風,美國那邊的颶風,無論叫什麼名字,但不會改變的就是它們的破壞力。美國這段時間接連被颶風侵襲,根據美國相關媒體的報導,颶風「麥可」正在經過佛羅裡達州,途中已經摧毀了大量的房屋,並且帶來了大量的海水到達內陸,其造成的損失可能會比去年的颶風「哈維」還要大,「麥可」應該是美國50年以來發生的最強颶風了。
  • 颶風「莎莉」登陸美國阿拉巴馬州南部海岸 預計將引發歷史性洪災
    大西洋颶風「莎莉」於16日凌晨5時許在美國阿拉巴馬州南部沿海地區登陸。
  • 颶風「艾琳」重創美東 美國今年自然災害損失破紀錄
    誠然,總統歐巴馬吸取了小布希應對颶風「卡特裡娜」不力的教訓。2005年8月29日,「卡特裡娜」颶風登陸路易斯安那州,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全美共有超過1800人在颶風及颶風導致的洪水中喪生,財產損失超過800億美元。因美國政府在救災過程中管理不善、缺乏領導、反應遲緩,時任布希總統備受批評,並因此在政治上大為失分。
  • 頂級五級颶風正嚴重威脅美國夏威夷,或為26年來首次!
    由於颶風Lane接近夏威夷群島,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在22日派出偵查飛機探測颶風Lane,發現其近中心風速高達140節(每秒70米),相當於最高等級五級颶風(我國颱風分級下的17級以上超強颱風),中太平洋颶風中心最終認定其為最高等級的五級颶風,這也是中太平洋今年以來的最強颶風。
  • 蘭州「隕石」引發印尼海嘯?
    而且這個推論從5日發生在四川馬爾康的地震和其他地區的一系列自然現象中「已經得到了驗證。」「蘭州隕石」與海嘯有必然聯繫  1月6日,張豐在全世界範圍內首用空間靜電理論,解釋了去年12月11日發生在蘭州「天外來客事件」與隨後發生的震驚世界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嘯事件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繫。他認為,印度洋大地震起因是由於宇宙場空間靜電變異所致,而靜電變異「邊緣」就在甘肅蘭州。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 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臺灣氣象部門消息,6日凌晨3時57分許,臺灣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4級地震,另據中國地震臺網測算,此次高雄地震震級為6.7級,震源深度為15千米。有媒體稱,本次臺灣地震威力相當於兩顆原子彈,高雄地震已發無數中華兒女的關切。  那麼,高雄此次地震因何引起?這樣級別的地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臺灣島由為何地震多發?海外網整合多家媒體報導,為您一探究竟。
  • 印尼龍目島發生地震引發山體滑坡
    印尼龍目島發生地震引發山體滑坡 (2/4) "← →"翻頁
  • 波多黎各電廠因地震損毀,2年前颶風侵襲也曾造成當地大停電!
    (網絡圖片) 波多黎各近日連續地震後,造成島上大規模斷電,至少有1人死亡,300所房屋被摧毀,目前還有三分之二的居民仍然沒有電力,電力管理局執行長何塞·奧爾蒂斯(JoseOrtiz)表示,現階段已經恢復約四分之一的電力,島上最主要的3個發電廠將在下周四到周六間陸續恢復運作。
  • 颶風又來襲,活在1年地震10000+次的日本是什麼體驗?
    這場地震發生於日本東部近海區域,不僅引發了高達40米的巨大海嘯,更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事故——這場中國家門口的「車諾比」,當時也導致了我們國內的「搶鹽風波」。有數據表明,日本每年平均地震達10000多次,連東京平均每年都要遭遇40次有感地震。你或許想知道,時刻面臨著足以摧毀住房、導致交通癱瘓的颱風和地震,日本人不怕嗎?
  • 颶風「約塔」肆虐宏都拉斯(2)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1日 (外代一線)(13)颶風「約塔」肆虐宏都拉斯 11月20日,在宏都拉斯波特雷裡約斯,一名男子站在損毀的房屋門前。 颶風「約塔」登陸中美洲以來,在多國引發災害,已造成數十人死亡。
  • 印尼7.4級地震引發大規模海嘯!海底地震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中國地震臺網測定:2018年9月28日18時2分,在印度尼西亞發生7.4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 據報導,地震引發附近海域海嘯高達數米,數百座房屋損壞。印尼國家災害應急管理部門表示,地震及引發的海嘯遇難人數增至832人。
  • 泰國發生2次地震 有引發海嘯的危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泰國發生2次地震 有引發海嘯的危險 北晚新視覺網 據中國駐泰國大使館官網消息,據泰國防災減災局消息,3月23日,泰國普吉府西北方向、印度屬安達曼海域發生兩次地震,震級分別為5.0和5.2級,震源深度10公裡,地震有引發海嘯的危險。
  • 兩起地震連續襲擊加州 斷層地震群再次引發擔憂
    9月27日周日,兩次3.4級地震在加州北部同一地區附近發生,它們之間只相隔數小時。第二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晚上10:20左右,地震源為同一地區,深度為2.7英裡。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當天記錄到該州兩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具體間隔約為6小時,均為芮氏3.4級。
  • 高雄大地震因斷層引發,臺灣為何地震頻發?
    臺灣氣象部門消息,6日凌晨3時57分許,臺灣高雄發生芮氏規模6.4級地震,另據中國地震臺網測算,此次高雄地震震級為6.7級,震源深度為15千米。臺灣民視等電視媒體即時消息指,臺南地區傳出多棟大樓倒塌,持續搜救中。有媒體稱,本次臺灣地震威力相當於兩顆原子彈,高雄地震已發無數中華兒女的關切。
  • 地震原因新突破!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海洋潮汐可以引發地震
    一項新的地震研究發現,海潮可以引發地震。地震產生的地震波能夠將整個城市夷為平地,這使得早期探測和預測變得至關重要。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地殼構造板塊邊緣海底山脈的地震是如何與潮汐聯繫在一起的。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理解為什麼低潮時震動會增加。
  • 「怪獸級」颶風直撲美國:30年來最強 百萬人大撤離
    被美國媒體稱為「怪獸級」的颶風「佛羅倫斯(Florence)」正在大西洋沿西北路徑而上,直逼美國東海岸。「佛羅倫斯」登陸後料將造成逾1700億美元的損失,從而成為美國史上損害最嚴重的颶風。美國多州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上百萬人提前撤離。當地時間2018年9月10日,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颶風「佛羅倫斯」畫面。
  • 朝鮮首枚氫彈引發地震:長白山將爆發?
    近日朝鮮宣布成功試爆該國首顆氫彈的消息引發國際社會關注,關注人群中除了軍事、政治領域專家外,還有地質專家。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01月06日09時30分在朝鮮(疑爆)(北緯41.30度,東經129.10度)發生4.9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隨後便有擔憂稱,此次地震有可能引發長白山爆發。
  • 印尼5.8級地震引發民眾恐慌 氣象局:不會引發海嘯
    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地質勘探局表示,28日,印度尼西亞東部西巴布亞省(West Papua)發生規模5.8地震,震源深度55公裡。目前,尚未有人員和財產損失報告,但引發民眾的恐慌。印尼有關當局稱,「感受到強烈震動好幾秒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