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大屏山公園櫻花盛放。(記者 王火炎攝)
廈門日報訊(記者 林岑 通訊員 林永奇)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走進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一座座千姿百態的公園各具魅力,成為廈門市民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在廈門海滄,有這樣一座公園,它誕生在一處鮮有人煙的小山嶺,是項目建設為生態讓路的成果。在前不久的廈門市民最滿意的公園評選活動中,它作為唯一闖入角逐的島外公園,獲得眾多市民遊客青睞,最終得票數位列第二。它,就是坐落於海滄大橋西南面的大屏山公園。
為生態讓路
打造群眾滿意的公園
「那場大火,過火面積達898畝,燒毀了山上成片的松樹。」談及2009年大屏山上的那一場山火,曾參與滅火的海滄區城建集團員工林永奇告訴記者,曾經的大屏山山腳處是布滿了菜地和茅草棚的小山嶺,經歷大火,修復工作提上議程。
那時,大屏山規劃建設一座星級酒店。然而,在廈門率先全國推出「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上,這塊項目用地卻與生態控制線產生了矛盾。「經過與相關部門協商,酒店項目被取消,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應作了調整,這才有了如今完整的大屏山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在海滄區委區政府看來,生態保護至關重要。
2010年,海滄區邀請中規院廈門分院對大屏山公園進行總體規劃,將公園定位為生態休閒的山體公園,通過十公裡的步道,將公園內兩個山坳、兩個山頭串聯成線,設置4個寬敞便捷的出入口,迎接四方來客。
這一年,大屏山重新披上了「綠裝」,香樟、木荷、紅錐等鄉土樹種紛紛「入住」,10萬株常綠闊葉樹成為大屏山的「新主人」,公園景觀日漸豐富。
2013年,海滄區再度借智借腦,邀請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進行大屏山綠道總體規劃及概念性設計、深化方案設計,對大屏山公園的綠道網絡及節點進行整體性提升。「大屏山公園的美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反覆打磨,不斷雕琢,才能持續完善,讓它成為群眾喜愛、滿意的公園。」海滄區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