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看他的書,感覺像是遊走在西方美術的長河裡!

2020-12-11 相愛吥容易

蔣勳老師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人,蔣勳老師寫過的美術論述是不少的,而這本《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其實是一本給大眾普及的讀本。沒曾想那麼厚厚的一大本書,我竟能一夜一夜地連續翻看完它!而且絲毫不覺得枯燥。可能是因為蔣勳的文字幽默自然,並不讓人覺得看不下去,反而是越看越想看。他的書講解的比較有意思,邏輯也比較通順,比我看他講座的時候要清晰得多。畢竟他講座的時候比較喜歡左一句右一句,因為知道的太多了,在講座的時候,他會時不時的蹦出一個新的東西,他的思路經常是跳躍的。而這本書非常的具有細節性,讓人能夠感同身受,十分的引人深思。

看他的書,你感覺像是遊走在西方美術的時間長河裡。沿著這條河從它的源頭一直走,每經過一個時間點都是一個美妙的風景。他對於藝術的理解,對於美感的描述,以及對於歷史的一些敘述,都是非常精簡,但是又非常富有細節的。而且他的話十分的通俗易懂,並不像其它的作品一樣,運用了大量的名詞,以及典故,讓人常常摸不著頭腦。我們順著他的邏輯一直往下走,順著美術的長河感受這些藝術流派的興衰和起伏。

在蔣勳的這樣一本書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對於大概的歷史流程以及流派的先後順序,能夠簡單地了解一下。如果你想了解其中一個流派,或者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人物,那麼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去讀一些關於人物的傳記,或者關於流派的一些專門的描述。如果說感覺看一些專著還不能夠讓你更加的明白的話,那麼就去看一些原作吧,只有看到真正的作品,你才能夠體會到藝術的魅力,你才能有更加直接的感受,你才能了解,為什麼這兩個流派的繪畫風格是不同的,他們的不同點在哪裡?

作為一本普及讀物,蔣勳的這本書已經是足夠了,因為大多數人對於繪畫的歷史,了解是非常淺薄的,有的甚至就是不懂繪畫,如果能有一本書,讓大家都能夠讀懂,並且能記住其中的一兩點的話,蔣欣老師的這本書就已經成功了。看他的這本書是一個極大的享受,他並不會讓你感覺十分的累。無論是油畫還是雕塑,或是中國畫素描都能夠了解一二,雖然只是很淺的知識,但在生活中已經足夠了,畢竟你並不想成為一名藝術家或者是收藏家。

從蔣勳的書裡面,我們能感受到美術的生命力,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其實藝術一直在我們的身邊,它像我們的影子一樣跟著我們,我們每天用的穿的以及我們所看到的東西,都是離不開美術的。美術是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所以了解一些關於藝術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它會讓我們明白美術物品背後的含義,會讓我們了解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加的熱愛生活。

以上是相愛吥容易帶來的精彩內容,請多多支持!

相關焦點

  • 「推書」《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勳)
    《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蔣勳)——臺灣出版最高獎「金鼎獎」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代表作:《美的沉思》《吳哥之美》《蔣勳說〈紅樓夢〉》《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勳說唐詩》《 蔣勳說宋詞》《蔣勳說中國文學之美》《美, 看不見的競爭力》等。
  • 蔣勳先生,讀你……
    最近幾年,我才知道蔣勳先生。先是在很多微信公眾號裡看到蔣勳先生的文章,記得有篇文章裡蔣勳先生說:我常說,故宮第一任院長是宋徽宗,一千年前他就有文物收藏的專業。後來我才知道了宋徽宗的花鳥畫和瘦金體。總喜歡在夜闌人靜的時候聽他娓娓訴說大觀園裡的人、事、情。經過蔣勳的詮釋和解析,《紅樓夢》變得立體了,仿佛自己曾在大觀園裡待過,跟書裡的人物似曾相識。聽《紅樓夢》能引我入夢,經常在半夢半醒間,房裡還繚繞著蔣勳的聲音,有時竟然夢裡也有紅樓夢。……蔣勳先生才華橫溢,儒雅寬厚,涉獵面極廣,在臺灣有「文化教父」之稱。
  • 用音樂述說少年蔣勳的臺灣故事
    在東海大學美術系擔任系主任時,蔣勳第一件事就是買了三十個睡袋,發給學生,之後多年,他常常帶著學生在鄉間奔走。「我是一個愛旅行的人,或嚴格地說,愛流浪。我常常背一個背包,一個人遊走在島嶼的高山上或海邊。在一個陌生的鄉村或市鎮停留,住下來,看生活中的人,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我喜歡在筆記本上隨意記錄下他們的言語或故事,或者,用簡單素描勾勒下他們的五官長相或一些動作。」
  • 蔣勳: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曾任臺灣當年最有品質的藝術類刊物《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現任臺灣最重要的純文學刊物《聯合文學》社長。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好評無數。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作了數百場電臺節目及各類講座,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蔣勳作品集合,小編力薦《中國文學之美(有聲書)》
    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後,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擔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今天,小編為喜愛蔣勳的朋友精心挑選了TA的3部高分作品,來看看都是哪些呢?
  • 蔣勳:一個被文學完全浸染的君子
    第一次認識蔣勳還是在央視《讀書》欄目上看到了一本被大眾好評如潮的書籍——《蔣勳說紅樓夢》,隨後又在網上了解了一些關於他的公開信息。「與君初相識,勝似故人歸」,這種感覺仿佛是你與中國古代文化再一次的靈魂碰撞。也許,對於他和文化而言,你只是滄海一粟,但是於你的感覺卻意義非凡。浮世繁雜,我們總會迷失在生活的快節奏裡。
  • 蔣勳:講給「大家」聽的人
    於是書名就成了《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在當下語境裡,「大家」有三種含義:世家望族,著名的專家,眾人。而蔣勳,似乎一直在這幾個身份中尋找平衡,給「大家」提供一種見解。他開始做美學內容普及的時候,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還很單一。網際網路普及後,一些慕名去聽蔣勳的課程或者看他書的人,開始表達自己對淺顯閱讀的不滿足。
  • 名家┃蔣勳:不是所有人都能看見美
    作者┃蔣勳 主播┃書寧憶 我有個朋友,住在信義路上價值上億元新臺幣的豪宅裡,找了日本著名的設計師來裝潢。有一次我去他家,發現他儘管住了兩年,可廚房裡所有進口廚具的膠膜竟都沒被撕掉。 他的房子像是一個展廳,可家的本來意義不是展廳啊。如果主人對這個家沒有意見、對自己的生活沒有看法,只想告訴別人他,買的是從義大利進口的最貴的床,那只是作假給別人看。 這裡面的難度是你到底要什麼,如果你不知道,你找再有名的設計師都是假的。
  • 讀懂蔣勳,看這一本書就夠了
    蔣勳的名氣很大,朋友圈裡時常有人在轉他解讀《紅樓夢》的課程。然而,他的文字我卻很少看。並不是我不想看,以前也曾專門去圖書館借過一本他的美學著作。然而,不知道是蔣先生的書太深奧,還是我的學識太淺,總之那本書我沒能看得下去。
  • 蔣勳:藝術之上,是人的溫度
    七夕的夜晚,母親會為他讀杜牧的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在少年時代,蔣勳從母親說的這些故事,讀的文章中大抵知道了人性是什麼。  「我常常覺得中國最精彩的文化不一定在書的閱讀裡,可能在民間的戲曲、詩詞、評彈中,我在聽這些東西時得到了文化的教養,等到我讀書的時候,學習的內容和母親講的故事慢慢接上。蘇州彈詞,那個語言的能力是不得了的。
  • 蔣勳新作《雲淡風輕》內地出版:用文字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夏明勤)近日,美學大師蔣勳新作《雲淡風輕》由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湖南美術出版社聯合出品。本書為蔣勳先生最新散文作品,他在詩書字畫、蟲痕鳥跡中為我們找回東方最美的事物。從《詩經》《莊子》講到文人書畫長卷,從《千裡江山圖》講到唐詩宋畫,無論走到北海道的鄉野、京都的寺院、舊金山,還是隱居池上,蔣勳心中掛念的都是王羲之的手帖、空海的書法等東方文學與藝術。他將自己的生命感悟融入這些他懷抱深情的事物,發覺雲淡風輕或許才是生命的最佳境界。
  • 蔣勳經典美學著作《美的沉思》內地出版
    近日,中國臺灣美學大師蔣勳先生《美的沉思》《吳哥之美》兩部作品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和中南博集天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美的沉思》是蔣勳先生在美學領域的經典代表作,被譽為「臺灣版《美的歷程》」。該書自1986年在中國臺灣第一版發行以來,至今經過幾度再版印刷。
  • 學者蔣勳談「孤獨美學」:為儒家找點缺少的部分
    以《孤獨六講》,蔣勳創造新的美學流派——孤獨美學。或許,美學的本質就是孤獨。昨日,記者對話作者蔣勳。  為何寫孤獨?  為儒家找點缺少的部分  壹·華西都市報:為什麼會想到以孤獨為主題成書?  蔣勳:孤獨,是我一直想談論的主題。
  • 蔣勳:孔子可能不喜歡《哈利·波特》和《魔戒》
    著名作家、美學大師蔣勳,近年來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淺出的「美學」闡述風靡海峽兩岸。  蔣勳新著《九歌:諸神復活》就是他特別為「雲門·九歌」撰寫的文章,用以解讀這部以古代文學為想像跳板面向當代人類靈魂的舞作。  讀/看《九歌》,皆需要帶著批判的精神。
  • 《蔣勳細說紅樓夢》(共520集)全集
    《蔣勳細說紅樓夢》(共520集)全集
  • 蔣勳,被林青霞稱為「半顆安眠藥」的男人,他這三本書不得不看!
    或許就是本著這樣的心意,蔣勳老師會通過作品將他對於生活、對於美的感悟記錄下來。《蔣勳三書》,包括《品味四講》、《孤獨六講》和《生活十講》,每一本書都是他以溫柔的文字,寫下的對於文化與美、與生活的感悟。這所有的一切或許並不高貴,它們也永遠不會像藝術品那樣展示在那些藝術場館裡,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最經常接觸和感受到的東西,在這裡發現美,尋找到生活中的美學,在我看來更為重要。因為那需要我們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能夠感受美的心,有一雙能夠創造美的手。成長成為這樣的自己,不是更好的事嗎。「住」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
  • 心靈之約——讀蔣勳先生《吳哥之美》
    蔣勳先生,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他有諸多的作品,如《蔣勳說紅樓夢》、《孤獨六講》、《蔣勳說文學》等等。這是我第一次拜讀蔣勳先生的作品,以前我對蔣勳先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是通過《吳哥之美》這本遊記類散文,讓我有了靈魂上的享受,是一種安寂和沉澱。
  • 他是林青霞的唯一偶像,卻在給賣菜大媽講解紅樓夢
    專訪美學教父蔣勳 請看獨家原創視頻蔣勳,1947年出生於西安,父親是黃埔軍官,母親是滿清貴族。1949年,他隨父母來到臺灣。20多歲留學法國,回國後主編了《雄獅美術》。在東海大學創辦美術系,並擔任系主任。
  • 林青霞曾稱「蔣勳的聲音是入夢的良方」 聲如碧波清澈明朗
    《雲淡風輕:蔣勳談東方美學》蔣勳  湖南美術出版社《雲淡風輕》是蔣勳的新作,收錄了長長短短十五篇文章。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剝絲抽繭,講的是一件事情:如何追求生活裡的美。馮驥才在《苦夏》裡寫過:「起始如春,承續似夏,轉變若秋,合攏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輪嗎?」四季中每季都有屬於自己的美,但從整體來看,四季更迭,周而復始,才是生命最美的輪迴。所謂審美,正像這樣,是以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一種世界觀,而世界觀,就是我們人類看世界的方法。書中第一篇的題目「天地有大美」,對全書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 蔣勳 捨得,捨不得
    當初這樣設計,大概是因為有許多捨不得吧——許多東西捨不得,許多地方捨不得,許多時間捨不得,許多人捨不得。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捨不得,過了中年,讀一讀佛經,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刻印的時候在大學任教,美術系大一開一門課教篆刻。篆刻有許多作業,學生臨摹印譜,學習古篆字,學習刀法,也就會藉此機會練習,替我刻一些閒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