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既是一句農民總結出來的俗語,同時也是一句比較常見的諺語。
簡而言之說的是在採摘冬葵時,一定要把握時機在沒露水時才能採摘。而在割韭菜的時候,則不能在中午時分,否則就會影響農作物的質量。
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套適經驗和方法。並將其總結成了俗語或諺語,這對農業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句話農村人生活過才會懂。
第一、觸露不掐葵
「觸露」可以解釋為接觸的露水,當然也有清晨的意思。「葵」指的是冬葵是一種可供食用的蔬菜。
「觸露不掐葵」說的是在有露水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採摘冬葵。這其實完全符合冬葵的採摘方法,因為早上的時候,露水都停留在冬葵葉上。
一旦在這個時節去採摘冬葵,那麼冬葵葉子上有露水,不僅不能長期放置,而且還會出現腐敗發黴的現象。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露水特別多的時候採摘冬葵,就很容易導致露水掉落在冬葵莖、葉上,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莖葉分離,也不利於冬葵的存儲以及口感。
由於冬葵是一種採摘之後,還可以繼續生長的的蔬菜,所以一旦冬葵莖葉沾上露水,那麼就會導致斷裂並腐爛。
人們種植冬葵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吃到新鮮的蔬菜。一旦舍本求末不僅會導致無菜可吃,而且還違背了採摘冬葵的目的。
所以有經驗的農民,都會在太陽出來之後,露水被完全曬乾的時候採摘冬葵。這樣不僅可以採摘更加新鮮的冬葵,同時也不會破壞冬葵的根莖。
實際上這句俗語看似是一句農諺,但其實就蘊含了非常深刻的含義。簡而言之就是要在的時間去做正確的事情。
第二、日中不剪韭
「日中不剪韭」中的「日中」泛指正午,這個時候的陽光特別強烈,一旦在日中割韭菜就會導致韭菜打蔫或枯萎。
這主要是因為韭菜這種蔬菜,特別不容易保存成水分,所以在割韭菜的時候,時間選擇不正確,那麼就可能導致一地韭菜被荒廢。
一般情況下,按照割韭菜的規律,都是在清晨十分起來割韭菜。因為這個時候的陽光特別柔和,最重要的是,韭菜葉子上面還會有很多露水。
所以在割韭菜的時候,不僅會特別簡單,最重要的是也不會傷害韭菜的根莖。
一個有經驗的農民絕對不會亂割韭菜,因為韭菜必須吃新鮮的才有味道。一旦選擇正午去割,那麼就會因為水分少而枯萎。
這種韭菜基本上就沒有人吃了,無論是自己家吃還是拿去集市上去售賣,從賣相上來看就不會有人買。
還有一點大家也應該注意,由於韭菜屬於一種頻繁生長的蔬菜,所以在割韭菜的時候,就更應該選擇恰當的時機。
一旦選擇陽光特別強烈的時候割韭菜,那麼就算是割下來的韭菜特別新鮮,在地上生長的韭菜也可能會被曬死。
很顯然這樣做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所以割韭菜一定要選擇清晨時分,這樣不僅符合割韭菜的規律,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韭菜更加茁壯的成長。
「日中不剪韭」其實也蘊含了同樣的道理,那就是在不恰當的時候做不正確的事情,那麼最終的結局往往也會比較慘。
回過頭來認真分析一下,「觸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其實就可以發現這不僅是農業知識或經驗。其實,也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的關鍵。
如果在做事的時候,總是無法把握正確的時機,那麼最後收穫的結果,往往也會不如人意。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不僅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算是沒有達到目的也可以彌補。
但是在錯誤的時間去做錯誤的事情,不僅沒有任何彌補的機會,最重要的是還很可能一敗塗地,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
結 語
俗語是老百姓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生活經驗和狀態的總結。所以之所以能夠起源於老百姓的生活,主要是因為他進入了老百姓的生活狀態。
有很多俗語其實都與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多了解俗語中所蘊含的內涵,才能夠對日常生活有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