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天主教露德聖母堂
(導遊普通話語音)
官方提供的旅遊地圖比較複雜,為方便大家在沙面島進行觀光旅遊,小編將沙面分為13個旅遊區域
天主教露德聖母堂在第11區的位置如下
天主教露德聖母堂
現址: 廣州沙面大街14號
建築年代: 1890年
建築風格: 仿哥德式建築
建築層數: 大堂1層,鐘樓3層
建築佔地面積: 教堂238平方米,神父樓105平方米
建築高度: 教堂大堂女兒牆頂高9.29米,鐘樓總高23.55米
主入口朝向: 教堂:正南;神父樓:正南
屋頂形式: 大堂:坡屋頂;鐘樓:八角攢尖頂;神父樓:平屋頂
天主教露德聖母堂屬法租界內的建築,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該堂花園南邊原建築一座聖母山,安放露德聖母像而得名。是法國駐穗領事館的教友過宗教生活而設立的。該教堂位於沙面大街與沙面一街交界的東北轉角。由大堂、神父樓、修女樓、聖母山組成,大堂在前,神父樓在後偏東,修女樓在後偏西,聖母山在大堂前偏東。現有附屬建築二幢,一幢為兩層樓房,一幢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
大堂首層平面為長方形,作為大堂門廊的塔樓東、西、南三門是天主教堂常見的從外往裡收窄的尖拱頂門,或稱「透視門」;大堂內兩側牆各有4條到頂的羅馬古典科林斯式柱,柱尖是尖拱長窗,窗頂還開圓窗,室內採光充足。聽眾席後部有樓梯上後樓唱詩臺,後樓有木梯上塔樓第二層,但沒有梯上第三層。教堂平屋頂周邊建女兒牆,女兒牆用圓形內接十字花作裝飾。塔樓頂為八角形攢尖,鼓形收口。天主教堂的立面裝飾比較豐富:主要門窗的山尖和塔樓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攢尖頂上複雜的採光窗和稜垛,還有簷下連續的小尖拱和由下向上收分的扶壁柱,造型層層收分。雖然整個教堂小巧玲瓏,但還是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嚮往「天國」的特徵。
1886年廣州已有天主教教友約50餘人,經當地教友要求,教會在該地建立教堂,由石室天主教向法國外交部請求要求贈與此地塊。
1889年,法租界免費提供同仁路22號,即今沙面大街14號之地塊,興建一座露德聖母堂。
1890年5月7日,法國外交部將該地塊交給天主教會使用,石室派出巴爾尼教士開始建築該教堂和教士的住所,其上建築由天主教撥款辦理並無契據訂立。露德聖母堂可容100多人聽道,由法國巴黎外方傳道會的神父司鐸,對所有在穗的外國天主教徒開放。
歡迎您關注"廣州文化旅遊",在對話框發送景點關鍵詞,如"sm10",馬上獲取此處景點長年更新的所有圖片、文字、視頻等更詳細的文化歷史資料。
為更多的人旅途中不再迷茫,做出有價值的努力!
一個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的旅遊攻略號
小編感言:雖然寫出一篇方便快捷且有深度的旅遊攻略一定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是在各位驢友的鼓勵和支持下,小編會馬不停蹄的進行旅行探索,和夜以繼日的精心編寫(此時此刻!對!就在此時此刻大腦中有沒有腦補出小編「頭懸梁、錐刺股」的畫面?),時光荏苒,歲月穿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百家號的發展小編一定會傾心製作出更多省時、省力、省心的旅遊攻略,最後,祝您旅途舒心愉快、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