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華為「天才少年」新名單在網上不脛而走,引發大家關注。
從去年12月至今,光是華中科技大學,便有三位「天才少年」入圍這項計劃,他們分別是左鵬飛、張霽和姚婷。
在這份名單中,華為為華中科技大學博士提供201萬年薪,為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生提供100萬年薪。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工資按年度工資制度發放,共三檔,最高年薪達201萬元。
目前,全球僅4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
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
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讀書,真的能夠改變命運。
你只有吃夠了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吃生活的苦。
1
剛畢業就拿到華為201萬年薪
張霽,湖北通山人,他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接觸到華為的。經過嚴苛的七輪流程選拔: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offer。
1993年出生的張霽,本科期間各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獲得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是老師與同學眼中名副其實的「超級學霸」。
但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努力型選手,「既然選擇遠方,便風雨兼程。我並不是什麼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光環,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說,自己現在肩上責任和壓力更大,要快速融入這個團隊,更要去思考今後該如何做好工作,不負眾望。
讀研讀博是張霽初進校園時就認定的目標。他對待學習沒有拖延症,喜歡做好計劃按部就班,因為這樣常常讓他事半功倍。
張霽的努力,讓他的成功水到渠成。由於科研項目比較多,張霽基本上沒有刻意去找工作,甚至沒有主動投遞簡歷,都是企業或者高校聯繫他。
談到放棄其他幾家公司甚至其中一份年薪超過360萬的offer,最終選擇加入華為,張霽說,他希望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候為其做出一點貢獻,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義的事。
張霽的座右銘是什麼?他說: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麼理由不上進?
2
女博士年薪156萬入職華為!
姚婷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新型存儲介質(NVM,SMR),資料庫和鍵值存儲系統。
她的優秀從本科的歷程中便能體味一二:參加辯論隊、中英文演講、擔任外聯部副部長、輔修第二專業英語對外翻譯、支教、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網大賽等等……
在讀博期間,也是敢於挑戰自己的短板,抓住各種研究課題、論文寫作、參加學術會議、出國學習交流的機會。可以說,是無時無刻不在給自己充電。
姚婷在威騰電子有著3個月的實習經歷,但是當時的她更希望留在高校發展,所以並沒有選擇主動投簡歷,而是各個企業的HR聯繫到她,才決定開始面試。
當時她就收到了威騰電子、華為、騰訊和阿里的Offer。
在華為面試後,姚婷覺得她的研究工作和部門的方向比較契合,所以就在自己所在的實驗室與華為開展了一個項目。因此相對於國內其他公司,姚婷對華為的部門更為了解,覺得能夠發揮博士期間所學,於是選擇了加入華為。
對於在華為的職業規劃,她說「當下想的是做出有價值的成果,不辜負這份offer和這份offer裡承載的期望。長遠的,希望能讓華為的技術在存儲類的國際頂會上受世界矚目,為華為雲存儲的發展和壯大、為計算機存儲領域的進步做出自己微小的貢獻。」
3
新晉本科「天才少年」年薪百萬
除了華科的「天才少年」之外,2位來自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也入圍了該項目。他們是來自錢學森書院計算機試驗班2020屆本科生丁聰和張子傑。
據西安交通大學官方公布信息,丁聰和張子傑將入職華為消費者BG鴻蒙作業系統和高斯資料庫團隊。而從對應的年薪來看,屬於「天才少年」計劃中89.6-100.8萬元人民幣/年檔。
丁聰和張子傑都是從小痴迷於編程,在校期間,也都是ACM隊的骨幹成員。其中,丁聰前後兩次挺進ACM-ICPC,並在第43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與早稻田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並列全球41名,刷新交大在該大賽中的歷史最好成績。
出身少年班的張子傑,同樣也在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賽、中國大學生電腦程式設計競賽中,分別奪得金獎、銀獎等好成績。
而此次以本科畢業生身份入圍華為計劃,並拿下百萬高薪,也正是對他們強硬實力的再次認可。
網友點讚:真正的後浪
有人說,生活的苦,是一種消耗;讀書的苦,是一種收穫。當你吃夠了讀書的苦,才能更從容、更自信的面對生活的苦。
哪有什麼天才少年,不過是一群滿懷夢想、不知疲倦的人在苦苦地熬。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的左鵬飛,他的作息表時間是這樣的:
√早上6點起床,8點30分之前到實驗室,學習到11點30分吃中飯;
√下午2點多到5點30分在實驗室,晚上6點30分到9點30分在實驗室;
√有時會呆到10點多,才回寢室睡覺。
√一周7天,5年幾乎天天如此。
讀書多少,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卻決定了人生選擇的多少。
吃夠了苦,熬到了頭,生活才有可能對你網開一面。
- END -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洞見、華中科技大學、廣州日報、長江日報和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