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2020-07-29 最視見

石樓

地處晉西一隅
東依巍巍呂梁山西瀕濤濤黃河水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東面是廣袤的石樓山原始森林龐大的山體 千姿百態的山川訴說著石樓的悠久遙遠歷史中部有歷經數載的團圓山人工林帶松柏常青 青春常在偉人的故事與情懷永垂不朽西邊觀渾然無成的馬家畔黃河奇灣九曲黃河儲古韻 流川華夏萬世情意象蒼古的永由村千年古槐色如潑墨 枝似盤曲逸飛如神龍沖天欲起崢嶸盡顯 風華皆孕


  

石樓,因縣東有通天山石疊如樓而得名。石樓縣礦藏資源較豐富,主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天然氣等。石樓縣著名景點有興東垣東嶽廟、郝氏大院等。石樓縣有「紅棗之鄉"、「文物大縣」等之稱。



石樓縣出土文物之多之珍貴,為史學界所公認。在縣境中部和西部發掘的新石器遺址3處,商代墓葬7處、周代墓葬和漢代遺址、宋代「漏澤園」各1處,還有零星出土文物,有陶器、陶棺、石器、國器、金器、表銅器、貝幣、布幣等近300件,這些文物大批調往國家和省、地博物館,留縣收藏的尚有67種,130件。最珍貴的文物為現存於國家博物館的商代青銅酒器龍紋觸一件,為全國孤品。

石樓縣古建築遺存頗具特色。


興東垣東嶽廟

興東桓東嶽廟位於縣城東北95公裡處的龍交鄉興東垣村北垣上,是一座規模頗大的古廟宇建築,為元代遺物。廟宇坐西向東,佔地約2800平方米,大小殿宇共有28 間。始建於金代,重建於明代,為傳說中東嶽大帝黃飛虎的行宮。殿內有情同治五年彩繪壁畫,仍保持了金代建築藝術的特色。


殿山聖母廟與元代戲臺

殿山聖母廟與元代戲臺坐落在縣城西南80華裡的張家河村南 的殿山塬上。廟址坐北向南,其元代戲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戲臺建築 之一,是已知的元代戲臺中最小的實例。戲臺為單簷歇山頂,內頂為「八卦串頂」,梁架結構設計精巧,立柱鬥拱承託屋簷。



四照樓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四照樓是縣城的古樓,矗立在縣城內古樓街交接處。為明代木結構二層建築,底部未做根基,僅用16根粗短木柱分四組支撐樓體, 故有 「無根樓」 之稱。


郝氏大院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郝氏大院位於義碟鎮西邊一條山梁的前端和兩側山谷之間。系清代道光年間由特授奉直大夫、華州知府郝升榮奉敕命建造。整個建 築群隨山起勢、設計巧妙、布局嚴謹、雄偉凝重。各大小院落呈現「風 凰展翅」的模式。其中作坊院,仝0孔窯洞,分設槽坊、粉坊、磨房 彈花辮氈坊等,為偏遠山區封建莊園建築的一大特色。


黃河灣

天下黃河第一灣,位於陝西清澗縣玉家河鎮舍峪裡村和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之間的黃河段,最佳觀景點為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 2005年4月,石樓縣教育局鄭化民同志發現此處景點,攝影並製成大圖片,引起石樓縣政府及呂梁市政府的重視,列入「十一·五」規劃,著手旅遊開發。前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於2007年6月欣然題詞:黃河奇灣。 山西電視臺報導時稱之為「萬裡黃河上最美麗的彎」,因此被中央4臺採用作為長期固定畫面。


石樓永由古槐

石樓永由古槐,位於石樓縣裴溝鄉永由村中。永由村似乎因古槐而出名,那槐樹確實奇妙:色灰暗,如淡淡的潑墨作品;枝粗壯,似盤曲而逸飛,如神龍沖天欲起,若巨蟒回首望月;皮極糙,凹凸不平,崢嶸盡顯,風華皆孕;根極深,極粗壯,8人拉手,猶不能懷抱其身;樹中空,人能直挺進內,小兒還可上下爬竄,左右跳耍;樹身有四處先後曾現群枝新發,留有「枝苔」。人們說一苔可見證一千年歷史,永由古槐四千年仙壽由此得知。


東面是廣袤的石樓山原始森林


龐大的山體 千姿百態的山川訴說著石樓的悠久遙遠歷史


中部有歷經數載的團圓山人工林帶松柏常青 青春常在偉人的故事與情懷永垂不朽西邊觀渾然無成的馬家畔黃河奇灣九曲黃河儲古韻 流川華夏萬世情


意象蒼古的永由村千年古槐色如潑墨 枝似盤曲逸飛如神龍沖天欲起崢嶸盡顯 風華皆孕


  

石樓,因縣東有通天山石疊如樓而得名。石樓縣礦藏資源較豐富,主要有煤炭、鐵礦、鋁礬土、天然氣等。石樓縣著名景點有興東垣東嶽廟、郝氏大院等。石樓縣有「紅棗之鄉"、「文物大縣」等之稱。



石樓縣出土文物之多之珍貴,為史學界所公認。在縣境中部和西部發掘的新石器遺址3處,商代墓葬7處、周代墓葬和漢代遺址、宋代「漏澤園」各1處,還有零星出土文物,有陶器、陶棺、石器、國器、金器、表銅器、貝幣、布幣等近300件,這些文物大批調往國家和省、地博物館,留縣收藏的尚有67種,130件。最珍貴的文物為現存於國家博物館的商代青銅酒器龍紋觸一件,為全國孤品。

石樓縣古建築遺存頗具特色。


興東垣東嶽廟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興東桓東嶽廟位於縣城東北95公裡處的龍交鄉興東垣村北垣上,是一座規模頗大的古廟宇建築,為元代遺物。廟宇坐西向東,佔地約2800平方米,大小殿宇共有28 間。始建於金代,重建於明代,為傳說中東嶽大帝黃飛虎的行宮。殿內有情同治五年彩繪壁畫,仍保持了金代建築藝術的特色。


殿山聖母廟與元代戲臺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殿山聖母廟與元代戲臺坐落在縣城西南80華裡的張家河村南 的殿山塬上。廟址坐北向南,其元代戲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戲臺建築 之一,是已知的元代戲臺中最小的實例。戲臺為單簷歇山頂,內頂為「八卦串頂」,梁架結構設計精巧,立柱鬥拱承託屋簷。



四照樓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四照樓是縣城的古樓,矗立在縣城內古樓街交接處。為明代木結構二層建築,底部未做根基,僅用16根粗短木柱分四組支撐樓體, 故有 「無根樓」 之稱。


郝氏大院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郝氏大院位於義碟鎮西邊一條山梁的前端和兩側山谷之間。系清代道光年間由特授奉直大夫、華州知府郝升榮奉敕命建造。整個建 築群隨山起勢、設計巧妙、布局嚴謹、雄偉凝重。各大小院落呈現「風 凰展翅」的模式。其中作坊院,仝0孔窯洞,分設槽坊、粉坊、磨房 彈花辮氈坊等,為偏遠山區封建莊園建築的一大特色。


黃河灣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天下黃河第一灣,位於陝西清澗縣玉家河鎮舍峪裡村和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之間的黃河段,最佳觀景點為山西省石樓縣辛關鎮馬家畔。2005年4月,石樓縣教育局鄭化民同志發現此處景點,攝影並製成大圖片,引起石樓縣政府及呂梁市政府的重視,列入「十一·五」規劃,著手旅遊開發。前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於2007年6月欣然題詞:黃河奇灣。 山西電視臺報導時稱之為「萬裡黃河上最美麗的彎」,因此被中央4臺採用作為長期固定畫面。


石樓永由古槐

九曲黃河——風華石樓

石樓永由古槐,位於石樓縣裴溝鄉永由村中。永由村似乎因古槐而出名,那槐樹確實奇妙:色灰暗,如淡淡的潑墨作品;枝粗壯,似盤曲而逸飛,如神龍沖天欲起,若巨蟒回首望月;皮極糙,凹凸不平,崢嶸盡顯,風華皆孕;根極深,極粗壯,8人拉手,猶不能懷抱其身;樹中空,人能直挺進內,小兒還可上下爬竄,左右跳耍;樹身有四處先後曾現群枝新發,留有「枝苔」。人們說一苔可見證一千年歷史,永由古槐四千年仙壽由此得知。


石樓,這片特殊的黃土沉積區,呈現出十分壯闊又與眾不同的生動景象,成為了呂梁山中,最為著名的北國風光。石樓一帶,黃河水就是這樣靜靜地流淌,仿佛一個人在訴說一段你喜歡聽的故事,那樣不急不慢,娓娓道來,其實無論你身處何方,都可以到這裡來走一走,看一看,近乎完美的黃河奇灣,立體生動的黃土高原,雄偉挺拔的呂梁山脈,還有歷史厚重的紅色記憶。


內容 | 人說山西好風光

整理圖片 |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帖


相關焦點

  •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
    九曲黃河奔騰向前——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將呈現盪氣迴腸盛大場面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強大向心力所在,春晚則是一場屬於全球華人的中華文化「年夜飯」,兩者的結合註定會產生奇妙的文化融合,彰顯更強大的文化自信
  • 九曲黃河龍灣多嬌
    8月24日,早晨5點從景泰縣城出發,趕往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拍攝日出或雲霧、彩霞,因為我想頭一天剛好下過一場雨,龍灣最容易出現霧天。 到黃河石林觀景臺剛好我只好拍下早晨烏雲低垂的龍灣黃河曲流和田園綠洲。8點時分,太陽偶爾從雲縫裡露出笑臉,我便抓住時機進行航拍和抓拍。金色的石林、墨綠色的龍灣、藍灰色的村莊屋頂,以及黑色的22道彎路、銀白色反光的九曲黃河,蜿蜒逶迤、盡收眼底,風景確也有另外一番韻味,令人著迷。
  • 盛世黃河中國行:黃河九曲第一彎是怎麼來的?
    四川黃河流域面積幹流135公裡,較大支流5條,海拔1360米—5500米,主要流經阿壩縣、紅原縣、若爾蓋、松潘和甘孜州石渠5縣。四川風景優美,旅遊資源豐富,其中和黃河有關的景點有若爾蓋的養鹿場、太陽湖、白窪寺院、達格則寺院、降扎溫泉、巴西會議舊址、黃河九曲第一彎、鐵布梅花鹿自然保護區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河九曲第一灣和諾爾蓋的養鹿場。
  • 屬於利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九曲黃河陣
    加微信發布便民信息:kantuan6九曲黃河陣又名九曲黃河燈會,因燈陣曲折綿延如黃河之曲而得名,是利辛縣展溝鎮的一項古老的民俗活動。  九曲黃河陣不僅要具備扎燈、剪紙、繪畫等技藝,更需要深諳布陣之法,熟練掌握九宮八卦的陣勢,九曲黃河陣同時包含著許多美麗的傳說,是勤勞淳樸的展溝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期盼,陣內有365盞宮燈,代表365尊神位,也象徵一年365天吉祥如意,燈陣來源於《封神演義》中的一段傳說,具有濃鬱的神話色彩。九曲黃河陣美在「陣」。
  • 稜鏡看石樓
    作者/燕子俠 這是石樓的風光,綿延磅礴,氣勢如虹。 這也是石樓的風光,青山靜謐,白雲飄逸。 這也是石樓的縣城街道; 這是石樓的農家, 這是石樓的屈產河, 這也是石樓的屈產河; 這也是石樓的農村; 這是石樓的農耕,
  • 貴在行走|黃河九曲第一灣的落日
    曲三「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這條哺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自古以來便寄寓了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情懷。而壺口瀑布和九曲第一灣,就恰如太極圖中的兩隻眼,分別展現了黃河的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
  • 九曲黃河   龍灣多嬌
    8月24日,早晨5點從景泰縣城出發,趕往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拍攝日出或雲霧、彩霞,因為我想頭一天剛好下過一場雨,龍灣最容易出現霧天。到黃河石林觀景臺剛好我只好拍下早晨烏雲低垂的龍灣黃河曲流和田園綠洲。8點時分,太陽偶爾從雲縫裡露出笑臉,我便抓住時機進行航拍和抓拍。金色的石林、墨綠色的龍灣、藍灰色的村莊屋頂,以及黑色的22道彎路、銀白色反光的九曲黃河,蜿蜒逶迤、盡收眼底,風景確也有另外一番韻味,令人著迷。
  • 飛越黃河九曲第一灣 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美風景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中國網9月21日訊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它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
  • 【看四川】你好,我是「黃河九曲第一灣」!
    黃河九曲第一灣 流淌在若爾蓋縣唐克草原的黃河,被當地人叫做「瑪曲」。這支流淌千年的母親河,沒有驚濤拍岸的磅礴氣勢,她像一支輕柔的牧歌,帶著亙古不息的熱情,一路向東,款款而來。她蜿蜒在廣袤無際的原野,以180°的優雅風姿形成了「黃河九曲第一灣」的壯美景色。
  • 唐克鎮64位村民守護著黃河九曲第一灣「面子」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我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在若爾蓋縣唐克鎮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黃河在此橫切徑為300米,豐富的高寒溼地水源和白河水的注入,使若爾蓋境內的黃河流量陡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 黃河九曲第一灣如詩如畫
    接下來我會用圖片或視頻,把旅途拍攝的美景奉獻給大家,以下是我拍攝的黃河九曲第一彎的美麗畫面。黃河發源於青海巴顏卡拉山自西向東,迂迴曲折,在四川若爾蓋縣唐克鄉與白河匯合,形成了壯美的九曲黃河第一大轉灣,隔河與甘肅省相望。她是黃河四川唯一一段。
  • 詩文典學詩詞-《浪淘沙·其一》黃河為什麼叫「九曲黃河」?
    黃河的這種奔流不息的氣質,跟詩豪劉禹錫特別匹配,劉禹錫總是一副豪情萬丈的樣子。他在年輕的時候因為參與「永貞革新」得罪了當時掌權的宦官太監,被貶到了偏遠的南方,直到23年後才重新回到當時的大城市洛陽,黃河就在洛陽的旁邊。
  • 「中國夢 黃河情」飛越黃河九曲第一灣 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壯美風景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中國網9月21日訊 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唐克鎮,此處是四川、青海、甘肅三省交界處,它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海拔4500米)之黃河,流經四川省境內,在若爾蓋縣唐克鄉索克藏寺院旁形成著名景點。
  • 九曲黃河遇彩虹,沒來過你都不知道原來黃河可以這麼清澈!
    柒 ▏九曲黃河遇彩虹為什麼叫九曲?黃河在上遊是一條清澈見底、水明如鏡的河流。數千年來,生活在這裡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其中,主要是由羌族等古老民族演變而成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結合黃河上遊的地形、景觀等,將上遊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稱,如卡日曲、約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瑪曲、析(賜)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語稱「河」為「曲」. 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
  • 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九曲,據《初學記》引《河圖》載:「河水九曲,九九千裡,入於渤海。」寫出了黃河河道極其曲折。我國歷來就有黃河九曲的說法。正所謂「一瀉長江東流去,九曲黃河天上來」。元曲裡也有「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嶽低」的生動描寫。
  • 探究石樓攻堅
    石樓縣黃河奇灣景觀。高虎應攝穀雨前後,村民們忙著種瓜點豆。在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前山鄉不遠處,黃河奮力甩出一個「U」形灣,河岸兩旁的絕壁,在千百年來風削水刻的作用下,像被鬼斧齊整切下一般,堅毅挺立著。今年雨水充足,前山鄉賀家窪村的人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石樓位於呂梁山西麓,背靠黃河。地名的由來,有「通天山石疊如樓」的說法。前些年,當地生態環境發生變化,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石樓一度陷入生態和貧困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
  • 盪氣迴腸的黃河九曲第一灣 登雲梯極目遠眺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河九曲第一灣距成都550公裡,距離蘭州500公裡。黃河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卡拉山,一路鬥折蛇行,緩緩向東流到四川,在索克藏寺前與白河相匯合,突然又折回向西北而去,型如「S」型,從而形成了盪氣迴腸的九曲黃河第一大灣。氣勢磅礴的黃河,在這裡因地勢原因,水流平緩,水質清純潔淨,優雅別致,靜靜地徜徉於茫茫原野,仿佛輕曲吹疊,時流天邊,時縈草間,河中有島,島中有湖,層次豐富,具有水上蓬萊的仙境,也有世外桃源的情趣,泛舟河面,碧波蕩漾,心曠神怡。
  • 黃河九曲第一灣|人間一束華美柔和的蜿蜒磷光
    秋漸近,葉子漸落,黃河九曲九 曲 回 腸黃河九曲第一灣位於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就是唐時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整個水流彎彎曲曲呈「s」形,含情脈脈般迴旋盤繞在這片盆地這片平原。也許是因了黃河的柔媚,連天上大大方方的雲彩也看得十分羞澀,無聲地照著水鏡,卻一不小心就醉倒在花海水鄉。
  • 黃河九曲第一灣|與時間共飲芳華杯中酒
    來到黃河九曲第一灣,望天上雲捲雲舒,去留無意。歲黃河九曲第一灣景區簡介:黃河進入四川,因地理條件,形成蜿蜒曲折,草潤風清的形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波鱗片片,疾風拂面,其博大,其壯觀,使人頓生頂禮膜拜之衝動。
  • 黃河九曲第一灣|世間濁流宛轉的生命流域
    它的支流白河,從唐克匯入,形成片片河州,它從唐克的白河與黃河交匯處的黃河第一彎開始就具有了磅礴的氣勢,而浩淼的水面竟無浪花翻湧,平坦而寬廣的水域靜靜的流動。當地藏語稱「河」為「曲」, 這「九曲」就是唐代時期藏民對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黃河第一曲所在地瑪曲縣就是一個以「黃河」命名的縣城,瑪曲,藏語即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