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這裡風沙瀰漫,山禿人窮;10年後,這裡湖泊相連,綠樹成蔭。這就是寧夏最年輕的城市中衛市。暮春時節,記者再次踏上這片熱土,感受黃河與大漠、沙漠與綠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2004年4月28日,為加強沙漠治理,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經國務院批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宣布:將吳忠市的中寧縣和固原市的海原縣和沙坡頭區劃歸一處,中衛撤縣立市。
中衛地處寧夏中部乾旱帶、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建市之初,城區面積2平方公裡,城鄉人口20萬,黃河穿城,沙漠橫亙,沒有現代農業,沒有現代工業,僅有一個沙坡頭5A級旅遊景區、一個四海聞名的枸杞之鄉。
10年間,中衛人在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上發展硒砂瓜產業,如今已達100萬畝,暢銷10多個省市區;大幅提升具有600多年種植歷史的枸杞產業品質,目前枸杞深加工已發展到6大類20餘個品種;加快實施「外煤進寧」戰略,加快推進煤、電、熱、煉、化和天然氣化工等多聯產循環經濟發展,目前已培育出新能源、新材料、冶金、化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6大產業板塊。中衛還力爭建成西北最大的雲基地,低廉的建設與運營成本、豐富的風電資源,以及西電東送獨特的傳輸網絡等多種優勢,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中衛,賽伯樂公司董事長朱敏表示,「3年後中衛將成為西北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年生產伺服器將達20萬臺至30萬臺。」
在沙漠邊緣實現山川秀美,中衛人也付出了艱苦努力。中衛搞生態建設,是拿數千名幹部職工的工資做抵押向銀行貸款起步的。當地廣大幹部群眾發揚「領導苦抓、幹部苦幫、群眾苦幹」精神,「白加黑」、「5加2」地拼命幹,幹出了城區百萬株綠樹、幾萬畝綠地、數千畝水域。近幾年,中衛開展「以克論淨、深度清潔」活動,保證每平方米灰塵垃圾不超過5克,這不僅是全市300多名環衛工辛苦勞作的成果,更是近20萬市民人人恪守的準則。
新建城市如何勾勒框架?怎樣把國家5A級景區沙坡頭打造成西部旅遊勝地?中衛按「城旅一體化、城市景區化」的建設思路,一方面做大做美「綠」文章,做足做透「水文章」,新增綠地28萬畝,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6.6%和37.9%;建成市區景觀水系和騰格里溼地公園、黃河公園、香山公園及「五館一中心」等近千萬畝湖泊水系。另一方面,修建30多條主次幹道,將沙坡頭景區東移,累計投資數十億元、新增16個休閒旅遊項目。10年來,全市面積從2平方公裡擴容到40多平方公裡,GDP增長4.8倍,工業增加值增長6.9倍,並且先後榮獲「中國最佳綠色生態城市」、「全國十佳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殊榮。
中衛還啟動建設了國際沙漠旅遊示範區、年營業額100億元的金銀島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國際級應用技術型高校——中阿科技大學等。10年間,中衛成了投資窪地,中電投來了,港中旅來了,重慶紫光來了……,目前已有兩個百億元企業落地。
「10年彈指一揮間。中衛的社會經濟發展成績,只能說明我們無愧於今天,建設中衛更美好的明天,我們依然任重道遠。」自治區政府副主席、中衛市委書記馬廷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