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氣溫回升,各地江河裡的魚群也是活躍起來,不少釣魚愛好者最近也是重新回到河邊。
江西贛州一位釣友,在水庫裡釣魚時就收穫滿滿,釣起十幾條數斤的大魚。
不過,這些大魚的外形看起來頗有些奇異,竟有幾分像是體型放大了幾十倍的「餐條魚」.
這些鱗片細密的「圓口魚」大都在一公斤以上,個頭不小,但外形奇特,明顯不是水庫裡常見的鯉魚、草魚等。
——反而從其魚身形狀看,似乎有幾分像是江河裡隨處可見的「餐條魚、白條魚」
不過,這些「巨型餐條魚」的魚嘴形狀較為奇特,不僅開口向下(上唇包住下唇),並且魚口呈現少見的「圓孔狀」
這位江西釣友從水庫裡釣起來的這些魚屬於什麼品種?
事實上,這些外表像是「餐條魚」的大魚,學名叫圓吻鯝,俗稱青尾、青鯝、青魚等,屬於鯉亞目下的鯝屬魚,跟江河上層常見的「餐條魚」完全是兩個種屬的魚種。
(體型看起來像餐條魚,但其實完全是兩種魚)
青尾(圓吻鯝)是中上層的魚種,植食性魚種,在食物缺乏時也會吞食一些昆蟲、小型魚蝦水族等,因此用蚯蚓、河蝦等餌料,也是能釣起圓吻鯝的。
——鯝屬魚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這個種屬還有黃尾鯝、紅尾鯝等數個品種,體型同圓吻鯝較為相似。
並且青尾魚喜歡「聚群」覓食和嬉戲,這位釣魚人顯然是碰到了水庫裡的青尾魚群.
青尾魚雖然不屬於特別珍稀的魚種,不過這麼大的青尾還是比較少見——青尾一般一年生即可成熟,常見體型在二百克到三百克左右。
像這處江西水庫裡的青尾魚,應該是生長了許多年,才會有這種體型。
並且,鯝屬魚大都以「力氣大」著稱,同等體型的「鯝魚」,力氣可能是鯉魚、草魚等兩到三倍,這位江西的釣魚人在水庫裡碰到這麼多「大青尾」,相信也是過足了手癮.
不過,青尾魚雖然因為力氣大深受釣魚愛好者歡迎,但論其食用價值,卻似乎「口碑」不大行,其細刺極多,且肉質綿柔口感散淡,甚至有人稱其是「最難吃」的淡水魚.
在長江君看來,青尾魚因為「喜靜少動」的原因,其魚肉組織相對綿散,確實不適合常見的油煎、紅燒、清蒸等「常規」魚鮮烹飪方式。
不過,青尾魚本身肉質還算鮮美,曬乾做成臘月、燻魚,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就看怎麼烹飪了。
網友們,你們當地有這種體型較為獨特的「青尾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