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們學校的食堂叫什麼名字 腦洞大開擋不住! 中國的985大學有39所,211大學更是有112所之多。這麼多的學校,怎樣才能做出風格、與眾不同?突出學科的優勢固然重要,搞出後勤的特色也是一途要知道,人是鐵飯是鋼,即使是天之驕子,也得靠食堂養著不是? 咳咳,
原標題:你們學校的食堂叫什麼名字 腦洞大開擋不住!
中國的985大學有39所,211大學更是有112所之多。這麼多的學校,怎樣才能做出風格、與眾不同?突出學科的優勢固然重要,搞出後勤的特色也是一途——要知道,人是鐵飯是鋼,即使是天之驕子,也得靠食堂養著不是?
咳咳,上錯圖了……
在上一期,派師兄已經和大家分享了關於食堂的各種槽點和段子;今天我們則走一回文藝路線,聊聊這些大學食堂名稱的畫風。
嚴謹派:一二三四,老實排隊
這一派的畫風最為單純——食堂嘛,可以吃飯就行了,管它叫什麼呢!一二三四乖乖站好,隊形不要亂!
說到這種命名方式,天津大學老校區算是個中代表——從學一食堂到學五食堂,基本按建成時間排列。外人看來沒什麼差別,本校老生則是提起來頭頭是道。
天大學一食堂
同樣風格的還有北理工和武漢大學工學部。下面這個其貌不揚的第七食堂,在北理學生中卻口碑頗佳。
北理第七食堂
作為中國高校雙星之一的北大,食堂數量眾多,其中也少不了用數字編排的幾家。據北大學子推薦,學一和學四都相當值得一嘗。
不過,只以數字排序命名食堂,未免有些單調,也不太方便記憶——
「你們學校哪個食堂最好吃來著?3?4?還是2?」
「上次你推薦我去5食堂,可是我記成了3——太難吃了!」
方位派:東西南北,各歸其位
按方位命名食堂,好處是簡單易懂,壞處是對學校的面積有一定要求——學校太大,食堂一多,就排不開了嘛!
在面積方面,人大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小。所以東西南北中,除了南區是集天餐廳美食區,其它四個方位都是標準的食堂。中區二層的牛肉拉麵,好吃又實惠,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賣點之一了。
人大中區食堂
其它佔地面積不算太大的高校,也常常採用這種一目了然的命名方式,如南師大、中科大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區食堂往往能形成比較鮮明的風格(和槽點),也算是學校的一種獨特「風味」。
地名派:指地為名,就近取材
如果學校較大,食堂較多,用一般的編號就不太方便了。這時,以食堂所在地命名,就成了最簡單的選擇。
地域廣大的北大,除了按照數字編號外,也有很多與地名相關的食堂,像松林、勺園、燕南、農園等。
北大農園
提到農園,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大童鞋吐槽這貨雖然流量火爆但又貴又不好吃而且十多年不換菜沒有上進心……呃,具體情況大家還是親身體驗吧。
與之類似,武漢大學的星湖園餐廳,毗鄰星湖,是武大學生聚會的勝地;清華大學的紫荊園餐廳,則因在紫荊宿舍區附近而得名。紫荊二層的海南雞飯是一大特色,周一至周五限定,感興趣的同學不妨一試。
文藝派:天花亂墜,腦洞大開
打破常規,憑空取名,算是食堂命名方式中最有個性的一種了。給食堂冠上一個怎樣的名字,既能體現命名者的創意,又能在某種程度上彰顯學校的風格。
在命名的文藝度方面,首先要說說清華大學。其中有充滿學府氣息的「芝蘭」、「玉樹」、「桃李」,也有大氣自信的「清芬」、「聽濤」、「觀疇」。對了,如果有熟人帶路,芝蘭園的自助餐可是相當實惠哦。
清華芝蘭園
天津大學的新校區,也採用了打破常規的命名方式,五處食堂依次為梅、蘭、竹、菊、棠園。無獨有偶,武漢大學的文理學部也有梅、桂、櫻、楓四園,加上一個湖濱食堂,處處提示著校園秀麗的風景。
中國農業大學,有兩個食堂叫「頤園」、「和園」。不少農大同學表示困惑:「為啥不再來個圓明園」?
浙江工商大學則把食堂命名為「行雲」、「流水」,不知是不是想讓學生把飯吃出行雲流水的節奏,提升一下用餐效率……
西安交大的命名方式就更文藝了——碑林校區兩個食堂,一個叫梧桐苑,是取的風景地貌;另一個叫康橋苑(然而西交和徐志摩並沒什麼關係),英文名「Paradise of Canbridge」,更是詩意滿滿。
只不過……對,又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西交同學吐槽,康橋的米飯製作工藝非常神奇,能把新飯做出隔夜的硬度……
你的學校食堂都有哪些取名的花樣,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快來和派師兄分享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