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11月8日,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促融合鑄四力奏強音」貴州新聞界慶祝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交流會暨貴州新聞文化亭廊落成式在貴陽舉行。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盧雍政發表講話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網信辦主任、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省記協主席謝念宣讀慰問信
會議宣讀了《致全省新聞工作者的慰問信》,向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組織開展了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者、第七屆省優秀新聞工作者、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獲獎者頒獎儀式和貴州新聞文化亭廊揭牌儀式。
會上強調,傳播黨的政策主張、記錄時代風雲、推動社會進步、守望公平正義,是新聞工作者崇高的歷史使命、重大的政治責任。全省廣大新聞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讓正能量更加強勁、主旋律更加高昂,書寫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彩篇章。
全省新聞戰線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人民立場,生動反映偉大時代,反映貴州偉大變革,不斷記錄、整理、升華、傳播偉大時代。始終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進一步激勵和引導全省各族幹部群眾,全面發起脫貧攻堅戰最後總攻,書寫好貴州發展歷程上的裡程碑時刻。持續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縱深推進媒體融合,加快做強內容生產和技術應用兩翼,推動優質作品泉湧。堅持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強化媒體和受眾連接,深化「走轉改」,在實踐和基層中學習,不斷增強「四力」。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上臺領獎
第七屆貴州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領獎合影
在現場,貴州廣播電視臺梁林傑等5位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獲獎代表,貴州日報報刊社範朝權等5位第七屆貴州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多彩貴州網吳蔚等5位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獲獎選手代表分別接受頒獎。
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榮獲一等獎作品代表貴州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記者汪汐發言
第七屆全省優秀新聞工作者代表人民日報貴州分社採編中心主任汪志球發言
貴州日報報刊社優秀記者劉丹丹發言
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獲獎選手代表多彩貴州網記者吳蔚發言
會上,4名獲獎代表暢談了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廣大新聞工作者表示,要不斷練腳力,拓寬對時代和社會的認識;不斷練眼力,通過深入觀察練就一雙「新聞慧眼」,找到新聞價值所在;不斷練腦力,找到獨到的角度,提煉報導精髓;不斷練筆力,學習群眾的語言和全媒體傳播的語言,讓新聞報導見思想見精神,讓群眾喜聞樂見。做到腳力勤、眼力尖、腦力思、筆力深,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砥礪初心,在打贏兩場戰役中踐行使命,持續推出優質稿件。
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盧雍政,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共同為貴州新聞文化亭廊揭幕
向部校共建新聞學院、新聞工作者代表贈送《謝六逸全集》已出版圖書
為加強貴州省新聞界精神文化建設、培養造就更多優秀新聞人才、擴大對外新聞交流合作,我省依託中國新聞教育事業開創者之一謝六逸先生的墓園,啟動了貴州新聞文化亭廊建設項目。當天上午,位於黔靈山公園的貴州新聞文化亭廊舉行落成式,並向省內三所部校共建新聞學院和新聞工作者代表贈送《謝六逸全集》已出版圖書。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發言
謝六逸先生是復旦大學新聞專業創始人之一,活動上,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米博華受邀來到現場,就新聞教育和新聞事業發展展開深入交流。
會上還為貴州省3名因工受傷新聞工作者頒發了2020年中國新聞工作者援助項目援助金。
據了解,本次記者節系列活動之「決戰兩江·見證變遷」——貴州新聞記者錘鍊「四力」主題採訪也於8日下午啟動。
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貴陽市委宣傳部、中央駐黔主要新聞單位、省及貴陽市主要新聞單位、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省部校共建新聞學院有關負責同志,及獲獎代表、新聞工作者代表等參加交流會。
作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蘇頡 劉楊
一審:朱若嵐
二審:林萌
三審:王幸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