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之聲
聽,枝葉生長的呼吸
聽,花蕾綻放的聲音
聽,詩歌與花草相遇的聲音
花之聲,聆聽自然感動心靈的聲音
收聽請聽↓↓↓
《玉簪》
宋黃庭堅
宴罷瑤池阿母家,嫩瓊飛上紫雲車。
玉簪墮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鶴仙、白玉簪,一直是我國古典庭園中的重要花卉之一。玉簪花素潔高雅,枝葉嬌瑩,花苞似簪,花色、花質都酷似純潔溫潤的白玉,所以有傳說是天上仙女的玉簪落地而化成。
較早吟詠玉簪的詩作,是公元五世紀時,南朝梁代沈滿願所寫樂府詩《詠步搖花》:「珠華縈翡翠,寶葉間金瓊。剪荷不似制,為花如自生。低枝拂繡領,微步動搖英。但令雲髻插,蛾眉本易成。」詩中步搖就是玉簪,前三句描述出玉簪花的形態特徵、風姿與神韻。「寶葉間金瓊」指葉上出現綠黃相間的條紋,指的是花葉玉簪。這隻有在人工栽培多年條件下,才會出現。「低枝拂繡領」也是指心形葉,這正是成熟植株玉簪的葉形。
「花葉玉簪」葉子上綠黃相間的條紋
詩人沈滿願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沈約的孫女,南朝梁武康人。《中國高等植物》一書記載玉簪花「產江蘇西南部、浙江、福建西部、江西等多地,生於海拔500米至2400米林下,草坡或路邊。」女詩人的老家南朝梁武康就在今天的浙江德清縣境內,正處在玉簪花的自然分區內,將玉簪請到自家庭園中栽植,就不足為奇了。玉簪因為它的冰姿雪魄和暗香悠然,自古以來一直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睞。
《菩薩蠻·月夕對玉簪獨酌》
元 劉敏中
遙看疑是梅花雪,近前不似梨花月。秋入一簪涼,滿庭風露香。舉杯香露洗,月在杯心裡。醉眼月徘徊,玉鸞花上飛。
玉簪原產於我國和日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於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目,百合科。葉叢生,卵形或心臟形。花莖從葉叢中抽出,總狀花序。夏季到秋季開花,除了如玉的白色,偶爾也會見到淡紫色的花。未開時如玉簪頭,有芳香。性喜陰,清香宜人,現在我國各地都有栽培。現代庭園,多培植於林下草地、巖石園或建築物背面,正是「玉簪香好在,牆角幾枝開」。因為玉簪花是夜間開放,芳香濃鬱,更是夜花園中不可缺少的花卉。
淡紫色玉簪
在文人雅士的眼中,玉簪花同蓮花一樣,生泥土而不染,高雅純潔。其實玉簪花還有很多實用價值,它全株都可以入藥,花入藥具有利溼、調經止帶之功,根入藥具有清熱消腫、解毒止痛之功,葉能解毒消腫。
編輯:馬歆璐 播音:劉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