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9日 北京烤鴨店恢復「全聚德」老字號
新中國成立以前,西方人曾用3個「D」來概括北京的特色。這3個「D」即Duck、Dust、Diplomat (鴨子、灰塵、外交人員)。北京烤鴨以它獨特的風味,被公認是一道國際名菜,多年來一直蜚聲中外,受到賓客的讚譽。而提起烤鴨店,又沒有不知道「全聚德」的。
全聚德烤鴨店,創建於1864年。店主楊全仁,起初在前門一帶經營生雞鴨,積累了一些資金後,便在當年熱鬧非凡的肉市街廣和茶樓北口,開了1家烤鴨店。
說起「全聚德」這個字號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楊全仁買下的這處鋪面房,本是一家山西人開的名叫「德聚全」的小乾果鋪,因店主經營不善而倒閉。為給自己新開張的烤鴨店起個吉利的店名,楊全仁特請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告訴他說:「此處形似一座八抬大轎,是塊寶地!『德聚全』背運而衝了寶氣,如今需將字號顛倒過來,日後必定時來運轉,生意發達!「全聚德」其意有三: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為先,豈非正應合店主家『全仁』二字?此乃天助也!」於是,楊全仁又請京城名士錢子龍秀才揮毫寫下「全聚德」三字,製成金字大匾高懸於店門之上。
楊全仁創建烤鴨店後,高薪聘請了曾在清朝宮廷御膳房工作過的一位烤鴨師傅,所以全聚德烤出的鴨子與眾不同,開張不久就名揚京城了。
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曾多次陪外國朋友光臨全聚德。這充分表現出人民政府對這家百年老店給予了極大的愛護。
全聚德烤鴨店從最初的「鴨四吃」到「全鴨菜」,再發展到今天的「全鴨席」,經過了不斷探索和提高的過程。著名的「全鴨席」是「全聚德」的首創。現在,在烹製技法和吃法上又有改進和變化。不過,在當今許多烤鴨店改由電爐、煤氣爐烤鴨子的情況下,全聚德卻仍堅持傳統的果木烤制,以保持北京烤鴨特有的清香味道。
楊家獨創的全聚德烤鴨已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現在已是馳名中外的北京特殊風味了。近幾年,全聚德烤鴨店大力開拓業務,新增王府井、和平門等分店。還在包頭、南昌、昆明、桂林等城市設立分店。全聚德同時向日本、泰國、科威特等派出勞務人員,專門製作烤鴨,使國內外人士都能品嘗到北京烤鴨這一「天下美味」。
1980年2月9日恢復「全聚德」老字號。
1998年2月9日 首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揭曉
1982年2月9日 中央要求做好計劃生育工作
1965年2月9日 中國政府表示盡一切力量援越抗美
1955年2月9日 中國民盟主席張瀾逝世
1881年2月9日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逝世
(責任編輯:kaimeng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