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建設天體投影館呼聲的契機之下,經過長期的準備,香港太空館於1980年正式開門迎賓,它是展示天文學和宇宙學知識的科學博物館,同時也代表著香港宇宙科學的未來。這座博物館的形式尤為新穎,它脫離了傳統只能用眼睛觀看的枯燥參觀形式,採用了親身體驗獲取知識的體驗型設計理念。另外,在市中心猶如半月樣的白色半圓形建築設計,也代表了博物館本身的天空和宇宙的主題。
香港太空館的展館主要可以分為宇宙科學展廳和天文科學展廳。宇宙科學展廳展示了早期火箭的歷史和種類,古代天文學的歷史以及未來宇宙的相關內容。這裡的展品都可以供參觀者親手觸摸體驗,讓參觀充滿了活力。模擬月球上行走的體驗器的前面,總是排起長長的隊伍,想要一探究竟的參觀者數不勝數。這個體驗器就是讓體驗者們進入一個模擬月球表面重力的特殊空間中,像太空人探索月球樣來一次月球漫步。通過著急快走的心情和身體實際動作的差別,體驗者能夠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失重的原理。
雖然和排隊的時間比起來,體驗月球漫步的時間稍縱即逝,讓人感到有些意猶未盡,但是別忘了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我們真實地體驗了一次月球漫步!來到這裡一定要參觀一下按照一比一尺寸模擬的宇宙飛船操縱室,它的四周布滿了各種各樣的機器儀表,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此外還有有趣的宇宙飛船駕駛遊戲,遊戲中參觀者通過操縱機器人手臂來操縱駕駛杆,畫面上的宇宙飛船就會跟隨機器人發出的動作作出反應,最終的遊戲目的是讓它安全著陸。另外使用最新計算機技術研發的發射機器人模擬器也是非常有趣的。
天文科學展廳中展示了天文世界的各種知識。月亮的樣子也是根據地球陰影遮住多少不停變化的。事實上,月亮本身的樣子是不會發生變化的,只是由於時間和情況的不同,看起來形狀不一樣罷了—這些有關天文的知識,通過有趣的遊戲模型進行了展示,可以讓小朋友們更加容易地理解。
另外,太陽的體積要比月亮大很多,只是因為太陽離我們非常遙遠,所以看起來才會感覺它們的體積比較相似。為了表現這個基礎知識,展館中採用了模擬太陽、地球月亮密切關係的有趣玩具進行說明。通過模型,小朋友可以把太陽和月亮體積的真實差異深刻地印在腦海之中。展館中還展示了在美國宇宙飛船中使用過的太空衣以及太空艙。另外,高達32米的牛頓卡塞格倫望遠鏡也是極其珍貴的展品,再加上河南信陽隕石、石鐵隕星等珍貴的隕石展品,保證讓你沉浸在神秘的天體世界當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