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後期的那些短命皇帝裡,萬曆皇帝算是一枝獨秀了。47 年的在位時間不僅在朱姓的列位帝王中絕無僅有,放到整個封建社會裡,恐怕也能躋身前三。他在位的這半個世紀裡,各種奇葩騙局層出不窮,我家祖傳的《杜騙新書》中就記載了不少。
這個騙局危害之大、受害者之多、波及範圍之廣,以及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其他騙局無法企及的。
這究竟是什麼騙術,能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答案就是:製造邪教。
這個故事還有個與眾不同之處,我們將用圖片解析古代邪教中常用的法術,拆解背後詭譎的騙術伎倆以及精巧機關的製作設計。
明朝萬曆末年,中秋節臨近,河北灤州的石佛口村特別熱鬧。
操著不同口音的男女老少從各地趕來,為的是參加「聞香教」一年一度的「朝聖大會」。這聞香教是什麼來路?是當時一個比道教佛教還接地氣兒的北方「親民教派」,打著「東大乘教」名義在民間快速野蠻發展的野教,據稱已有信徒多達百萬人。
對於教眾來說,石佛口是聞香教的發源地和聖地,相當於聖城耶路撒冷在基督徒心目中的位置,一生能來一次石佛口對廣大教眾來說是一等一的大事。如果能有幸親眼看到教主大人,那可真是無比的福報與榮耀了。
但到了地兒才知道,那教主大人-王森,前兩日被觀世音菩薩請去共赴玉帝的賞月盛會了。主持這次盛會的是王森的三兒子,被稱為「王氏第三郎」的王好賢。
不過教眾們並不覺得遺憾,因為這王好賢可是彌勒菩薩轉世,拜他可比拜那教主王森還管用!為什麼呢?當時的老百姓們都嚮往死後能去極樂世界,可那是普通人能隨便去的地兒嗎?佛經裡可說了,凡人要先在人世間經過大大小小的無數個劫難,還要等不知多少年之後,彌勒降臨人間,經過他度化和接引的人才能進入極樂淨土。所以說,去往極樂世界是飄渺不可及的,也不是想去就去的。但是現在救星出現了,彌勒菩薩轉世到了王好賢身上,教眾們立刻趨之若鶩。
底層老百姓們受苦受累夠了,迫切地希望翻身過上好日子。能與轉世彌勒近距離接觸,還怕沒有好日子過嗎?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入了教,踏上了通往極樂世界的「捷徑之路」。
而對於王好賢來說,他的轉世彌勒身份,既為聞香教的進一步傳播打開了新高度、新局面,又提升了自己在教中的地位,可謂一舉兩得。如今父親王森不在,更是他大顯身手、樹立威信的好時機,他得抓緊時間踅摸幾個能為教中效力的棟梁之才,為自己的勢力壯大添磚加瓦。
那教主王森到底去了哪裡?真有觀世音菩薩來請他?我們這裡先放一放,稍後再說。
朝聖來的教眾們一到村口,第一件事就是要給教裡捐獻「根基錢」。所謂根基,就是在極樂世界裡擁有的地位。你捐得錢越多,以後的地位就越高,等級就越高。我們常聽說:「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在這裡可不存在,想要與轉世彌勒拉進關係,沒錢的借錢也得捧個錢場,借不到的就拿東西抵。朝聖者裡大多是窮苦人家的,沒錢就背著家裡值錢的物件趕來,有背著糧食瓜菜的,有擔著雞鴨鵝的,還有千裡迢迢趕著豬牛羊來的,有的甚至還要把孩子留下。可憐這些窮苦老百姓,就差把自己這條命稱了份量一併捐給聞香教了。
不過也有土豪級別的人物加入聞香教。這類人不用說,捐起錢來肯定是大手筆,上百兩雪花銀子不在話下,這樣一來,他們就能直接晉升為成為聞香教的內門弟子,也就是能與轉世彌勒近距離接觸、在彌勒座下聽法的信徒。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天一大早,拜見轉世彌勒的儀式就開始了。
王好賢端坐在大殿的高位上,坐北朝南,通身金光閃閃,好似散發著佛光,似「俾睨天下」般的莊嚴之威,正高高在上地接受教眾們的朝拜。要問王好賢為什麼是彌勒的轉世,而不是濟公的轉世?這說起來有意思了,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外形。王好賢從小白白胖胖,看著就喜興,成年之後越發多肉,一張圓臉好似滿月,再加上滿是油水的肚子,怎麼看都能讓人一下子聯想到大肚子彌勒。現成的高仿人設,就被拿來用了。其二,野教嘛,就得接地氣,就得喜聞樂見,不能弄的太嚴肅了,與教眾距離拉得太遠。
站在他的右邊下垂手位置的,是聞香教的頭號大法師-徐鴻儒,他也是教主王森的得意門徒。
只見那大殿被裝飾的金碧輝煌,瀰漫著異香,八根紅漆大柱子上用金漆描畫著各路接引神仙,在陣陣煙霧與嫋嫋仙樂的襯託下,仿佛要直衝天際!通向寶座的甬道兩側各有一個瑤池泛著碧波,裡面各鑽出數名頭戴紅巾、上身打著赤膊、下著紅褲的精壯漢子,伴隨仙樂在池中舞動光芒四射的鯉魚燈,剎那間,水池裡映射出五光十色的漣漪,直把大殿比仙界!光影變幻間,只聽聞一陣笛聲划過,倏的一下,漢子們手裡揮舞的鯉魚燈幻化成了一條條蛟龍!
隨著此起彼伏的列隊造型,在水面上來回翻湧,栩栩如生!嚯,沒見過世面的老百姓們哪見過這等架勢,頓時看傻了眼,喉嚨裡想發出些什麼讚嘆,到了嘴邊又咽了下去,肚子裡詞窮,不知道如何形容此刻震驚的心情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鯉魚化龍」嗎!聞香教的聖地果真是人間仙境啊!
再抬眼向上觀瞧,寶座上的那位:坦胸露腹、和藹慈祥,正滿面笑容地看著眾人呢。不知是誰高唱了一聲:南無彌勒菩薩。剎那間,上千教眾齊齊下跪、齊聲稱頌,磕頭頂禮膜拜。人們紛紛雙手合十跪地祈求,有求財的,有求子的,還有求立地成佛的。那王好賢笑而不語,皆由大法師徐鴻儒指揮應對,一一賜下護身符咒。笑容之下,王好賢暗自念叨:皇帝老兒也不過如此,這滋味兒忒好受了(河北味兒)。
到了晚上則是朝聖的重頭戲,內門弟子們要共赴夜宴,共商教內大事。
那宴會殿廳設在了王氏莊園的左側,裡面燈火通明。能進到這裡的內門弟子統共百十來人,都按照在教內的座次高低決定了與王好賢的距離,不用說,捐錢越多離王好賢越近。而那些捐不起錢財的普通百姓,只能擁擠在莊園外圍的空場上羨慕不已。
月掛樹梢時,大法師徐鴻儒宣布晚宴開始,這時,外面的天空中想起了陣陣驚雷,大家趕緊向外觀瞧,只見天空中綻放出了朵朵煙花,奼紫嫣紅穿過無邊的黑暗讓人眼花繚亂,嘖嘖讚嘆。
王好賢端坐在大廳北邊最中間的高位,正對著大門,左右手邊分別是他的二哥王好義和大法師徐鴻儒。那些內門弟子分別圍著十張八仙桌而坐,推杯換盞,喝得好不熱鬧。什麼?能飲酒吃肉?不敬待佛祖菩薩?不存在的,聞香教就是這麼諳熟人心、接地氣,肚子裡沒點油水怎能有力氣踏上那極樂淨土之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大家都有些上頭,殿內的氣氛越發活躍起來。這時,徐鴻儒舉著酒杯站起身來,眾人一見,也逐漸停止了喧鬧,想聽聽徐大法師要宣布希麼大事。只見徐鴻儒面帶笑容,對眾人說道:「今日正值中秋佳節,各位不遠千裡來到石佛口,我大法師在此……」一句話沒說完,徐鴻儒突然不做聲了。與此同時,轉世彌勒王好賢也緩緩站了起來,雙眼直直地盯著大殿外面,還沒等旁人反應過來,王好賢從寶座上跳了下來,一個箭步率先衝向了門口,徐鴻儒和王好義緊跟其後。教眾們傻眼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不知什麼時候,殿外已經煙霧繚繞,仔細一聽,似乎還有嫋嫋的仙樂傳來。
眾人正在納悶,從煙霧中逐漸顯現出一個身著白色法衣,頭批白色風巾,腳踩蓮花之上,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說熟悉是因為人們經常把她的名號掛在嘴邊,說陌生則是從沒有人見過她的真身。原來,來者正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只見那觀世音衣袂飄飄,腳下蓮花寶座載著她緩緩前行,周圍煙霧噴薄,直貫滿庭。待稍近一些,人們看清了她的面容,只見她兩頰豐滿,神態安詳,低垂眼瞼,這跟寺廟裡的觀音像是一模一樣啊!令人驚異的是:觀音左手持如意,右手託一白色玉淨瓶,在那楊柳枝的間隙中,有聖水不斷地往上蹭蹭竄湧!眾人看得是目瞪口呆,這可真是見著活菩薩了!
徐鴻儒帶頭大喊一聲:「恭迎觀音大士!」人們這才反應過來,爭先恐後扔掉手裡的酒肉紛紛跪倒在地惶恐叩拜,很多人此時都覺得懊悔:早知道觀音她老人家要來,打死俺也不能碰這些酒肉啊!
就在眾人呼啦啦忙著扔杯子撇筷子的功夫,觀音菩薩已經移到了大殿門口。王好賢此時已經率領王好義和徐鴻儒奔到觀音座前,跪地迎接:「不知觀音大士駕臨,有失禮之處,萬望恕罪!」說著,三個腦袋在地上磕得咚咚響。
觀音菩薩面帶微笑,點了點頭,看著王好賢道:「你本是彌勒轉世,不必行此大禮,快快請起!」
哦,原來觀音菩薩還真的是女兒身,聽上去還很年輕呢。
聽聞此言,眾人心中更加確信,大氣不敢出,頭也不敢抬,最多只能提起眼皮偷瞄兩眼。
王好賢站起身來,對著觀音深施一禮,恭恭敬敬地問道:「不知觀音大士此番為何事而來?」
觀音道:「是為王森之事而來。」
王森?不就是教主大人嗎?咋回事?他不是去天庭看嫦娥跳舞了嗎?這時人們才想起,王森是被觀音菩薩給請走的,他們應該在一起呀!這觀音咋就自己回來了呢?難道是王教主犯錯誤了?是偷吃蟠桃還是調戲仙女?亦或是吃飯時把碗給碎了?
就在眾人集體發揮想像力的工夫,觀音又發話了:「我佛如來見王森在人世間功德已滿,已經度化了他,已經留他在西方極樂淨土了。王森讓爾等好自為之,不必掛念。」
啊?!眾人吃了一驚,紛紛抬頭瞄向王好賢,也就是說,教主再也不回來了?那不就等於……立地成佛了嗎?觀音繼續不緊不慢地說:「能去往極樂淨土,乃是在人世間修行的最高境界,爾等應該以他為榜樣,在轉世彌勒的帶領下,加行精進,早成正果。切記,切記……」說著,她腳下的蓮花寶座開始慢慢後移,有人想要湊近瞧個清楚,卻被一旁的聞香教童子們死死攔住,低聲呵斥道:「閉眼!不許冒犯!」
借著夜色和濃濃的煙霧,觀音菩薩瞬間消失不見了。
大殿裡的人們面面相覷,也許是剛才太過激動,腦袋裡暈乎乎地,像是做了一場夢。王好賢恭敬低頭不語,他二哥王好義卻在一旁低聲啜泣,其他人等則是大氣也不敢出。
正當空氣凝滯、王好義剛要起身之際,突然從前排的桌旁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聞香教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庇護,真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今生能入此教,實乃大幸之事啊!」
眾人尋聲紛紛望去,只見一名白衣男子從桌邊站起,手上端著一杯酒,眼睛來回看著眾人,示意大家一起舉杯。正好有想拍馬屁找不到詞的,也跟著舉起杯來,嘴裡念叨著:「拜見新教主!南無彌勒菩薩!帶吾等早登極樂!」
那王好賢心中好一番得意,此事正中下懷,他瞬間成了新教主了。不過剛才帶頭喊話的人是誰啊,這麼有眼力見兒?抬頭一看,不認識,轉而示意了二哥王好義一眼。
待眾人稱頌完畢紛紛落座,王好義來到了白衣男子的身邊,低頭耳語了兩句,隨後,那白衣男子便跟著王好義離開了宴席,向後院走去。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後面跨院的一間廂房,落座之後,王好義便打聽起了白衣男子的來歷。
那白衣男子自稱姓張,來自京師。王好義聽後覺得很詫異,聞香教的教眾多是來自於農村的百姓,很少有從京師趕來的。這張生倒是不避諱,把自己屢次落榜不中的事情說了出來,正是因為仕途受挫,生活無望,才想加入聞香教,希望能儘早脫離世間苦海。
這王家老二王好義,打小沒好好上過學,最是尊敬讀書人,與張生一番攀談,頓覺其談吐不凡、舉止高雅,是位飽學之士。再加上張生儀表堂堂,態度不卑不亢,跟那些卑躬屈膝的大老粗土財主完全不一樣,更是給他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鮮感。要是聞香教中能有這樣的人幫襯著,豈不是一件好事?於是,王好義便主動相邀,流露出請張生做教中幕僚之意,並講起了他父親王森創立聞香教的經過。
原來,那王森就是石佛口村本地人,二十多年前,他還是村裡一個默默無聞的窮皮匠。
這一日,王森從集市歸來,眼見著日頭西落,歸家心切,心想:不如從山上樹林裡抄近路往家去,便尋了一條坡緩小道,往山上走去。
走著走著,他隱約聽到遠處的樹叢中傳來有人說話的聲音,王森立豎起耳朵辨認,誒?好像是個年輕女人的聲音。這荒郊野地的,一個婦道人家跑這裡弄啥?王森想起了前兩年在鎮上看過的那一齣戲,「唐三藏西天取經」。裡面的妖精不就善於幻化成弱女子的模樣,吸引唐三藏上前搭救嗎?莫不是?......
王森想置之不理,可好奇心未被滿足,走了怪可惜了的,索性壯起膽子朝樹叢裡走去。心中隱隱期待,沒準兒真是個等我搭救的年輕女子呢!
走了三五十步,借著落日的餘暉,王森總算看清了,眼前一幕令心中一緊!
哪裡是什么女子,分明是一隻火紅的大狐狸趴在地上!那狐狸被一個獵戶設下的撲獸夾給困住了。那夾子牢牢地夾住了狐狸的一條後腿,使它根本動彈不得。
王森見狀有些驚駭,想拔腿就走,心下嘀咕,方才明明聽到了人的聲音啊,難道說,自己遇到了傳說中的狐仙?
貓頭鷹的詭異叫聲從幽靜的樹林裡飄過,王森越是想離開,兩條腿卻越是不聽話,竟然主動走到了狐狸跟前。那狐狸眨了下眼睛,突然張口說話了:「救,救救我吧……」王森嚇得一激靈,幾乎要原地跳起,還真讓他遇上狐仙了!
大著膽子問道:「你,會說話?」
那大狐狸眼中含淚,說道:「是啊,求壯士救我一命。要是等那獵戶趕到,我只有死路一條了。」
王森又問:「我要是救了你,你會不會傷我性命?」
狐狸哀怨地說:「我已經修行三百年,早已戒了葷食。更不會傷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哦……三百年了啊!」王森想了想,終於還是抑制不住內心的腌臢想法,試探地問道:「你……你能變成人的模樣嗎?我剛才聽聲音以為是個大姑娘,你要是變成人,是不是……?」接下來的話,王森沒好意思問。
狐狸有氣無力地說:「三百年在你們凡人眼裡是很長時間,但是對修行的靈物來說太短,以我現在的道行,只能變出人的身子,想要把腦袋也變成人樣,至少還要再修三百年。如果壯士實在想看我變化,我現在就變給壯士看。」說著,那狐狸就要掙扎著爬起來。
「不必不必!」王森趕緊攔住了狐狸,心想:人的身子,上面頂個狐狸腦袋,想想就怪瘮人的,還是算了吧。
這時狐狸又說:「我的尾巴有大能,倘若壯士救了我,我就把尾巴送給你,日後定會給全家帶來好運,世代富貴。」
王森本來就不忍心看見會說話的狐狸被獵人殺死,一聽說還有好處可拿,便大著膽子打開了撲獸夾。好在夾子用的年頭已久,咬合得不夠緊,沒傷到狐狸的骨頭。狐狸刷的站起身,抖了抖毛,回過頭,吭哧一口真咬掉了自己的尾巴!隨後一扭頭鑽進旁邊的樹叢,不見了。
王森本要跟狐狸再說些什麼,沒想到它這麼快就溜了,不免有些失落,也許狐狸受了傷,怕他對自己圖謀不軌罷。
王森上前撿起那根通體火紅的大尾巴,頓時覺得一陣異香傳來,再提鼻子一聞,沒錯,就是這尾巴發出的香味!
天色越發暗了,王森心中雀躍,嘿,得著寶物了,雙手託著狐狸尾巴趕緊跑回了家。到家之後,把事情的原委跟家裡人一講,家人都說,這可是神物,得供起來。結果,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兩天,這事就傳遍了整個兒鄉裡,大家把王家堵得水洩不通,都想來拜一拜這神物,還把王森視作了神人,對他也恭敬起來。日子一久,人們發現還真靈驗,要是誰有個頭疼腦熱身子不舒服的,來拜過後不幾天就能好。於是,不斷有人趕來許願,慢慢捐起了香火錢,這樣一來,原本窮困的手藝人家庭,還真就變得富足起來。
漸漸地,王森的名氣越來越大,還經常在夢中得到狐狸大仙的指點。那狐仙告訴王森,自己是修煉佛法的,讓王森也要一心向佛,帶領百姓們向善,方得圓滿。於是,王森乾脆修了個祠堂,建起了聞香教,信眾越來越多。昔日鄉親們口中的「王皮匠」,搖身一變成了「王教主」,越來越多的人,上至達官富賈,下至貧民百姓,都趕來虔誠敬拜。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裡,聞香教逐漸壯大,教眾從近處的十裡八鄉擴展到了山東、河南、四川一帶。據說連宮裡的某位主子和皇帝身邊的紅人王公公,都託人定期從宮裡捎過來香火錢吶。
王好義講得生動,張生聽得入迷,卻不由得想起了方才觀世音菩薩帶來的那個消息,問道:「如今王教主已經榮登極樂,那新教主能服眾嗎?」
「不會不會,」王好義擺手道,「其實教內的一切事宜早就歸我弟弟三郎管了,他可是彌勒轉世,比我爹還厲害!我們都要仰仗他帶領呢!」王好義說著,憨厚地國字臉上顯露出憧憬的表情。
「既然是彌勒轉世,王家三郎是否會什麼道法仙術?」張生問。
「會呀,他能把剛打上來的井水變成美酒,還會瞬間讓彌勒佛顯現出來,只要拿拂塵那麼一揮……」啪的一聲,王好義手中的茶碗凌空飛了出去,撞到右邊牆上,隨後跌落在地碎成了幾塊,茶水茶葉順著牆慢慢流下,看上去好像有人剛剛在這裡解過手。張生拼命強忍住了笑意,這王好義講得太忘我,居然忘了手裡還端著一碗茶。「他那樣一揮拂塵,牆上就能顯出彌勒菩薩的畫像!」王好義認真的演示著。心道,在這種見證奇蹟的場合居然還想笑,得找機會讓這張生好好見識下弟弟的大能,好好留住他給教裡賣命。
那這個張生是誰呢?我想你已經猜到了。沒錯,他就是我家在萬曆年間的一位老祖宗:張殿良。
近些年來,聞香教在華中各地四處洗腦、愚弄百姓,吸引了大批的教眾。朝廷一直拿這個野教沒辦法,多次暴力鎮壓卻不能傷及根基,所以,我反騙張家決定出手,趁著中秋節「朝聖」之際,打入內部一探究竟,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能讓窮苦百姓如此痴迷、如此信奉。
為了能快速打入聞香教,張殿良化作落榜書生,一狠心捐出了二百兩銀子的根基錢。要知道,那時的一兩銀子能夠一大家子人使喚一個月了,多數老百姓苦幹一輩子也攢不到這些錢。
爭取到了夜宴頭排的位置,張殿良就等著看好戲了。我們張家向來都是無神論者,凡事只信自己的良心,所以再玄乎的場面也騙不了我們。夜宴上的什麼魚龍漫延、觀音現身、淨水噴湧的伎倆,張殿良是看得明明白白的,就連王家老二王好義說的什麼變出彌勒畫像,他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張家《杜騙新書》中有一部《幻術全書》,就是專門拆解江湖伎倆、雜耍魔術的。那些懵人的手段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罷了,究竟聞香教耍了什麼把戲?我們在後面詳細拆解。
打那天起,張殿良就開始與王好義刻意交好,並順利的通過了新教主王好賢和大法師徐鴻儒的測試與認可,留在教中當起了幕僚。通過一段時間的暗中觀察,張殿良更加確信聞香教是專門斂財的邪教無疑。但是,有一個人讓張殿良很不解,此人便是王家老二,王好義。
這王氏哥倆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老三王好賢行事透著精明世故,而老二王好義卻透著一股耿直地傻憨勁兒,明顯比他親弟弟樸實單純。張殿良無數次有意無意的試探,發現這王好義是真的認為自己親爹和弟弟是神佛轉世,擁有異能之人,還真不是裝出來的信,是打心眼兒裡相信。因此,被弟弟利用,義無反顧地去做免費掮客,用他的深信不疑去遊說有能耐的人為教中效力,孰不知這一切都是騙局。
想到這裡,張殿良突然對王好義生出了一些惻隱之心,要說張家歷代反騙是出於拆穿騙局,助人通曉騙術之詭譎,授以防騙之法,保家宅之安寧的。但不會牽連無辜之人,倘若這王家老二真的是天性純良的老實人,那他不該捲入進來。因此,張殿良想拉王好義一把,跟他說明聞香教的詭詐真相。
沒想到機會馬上就來了,中秋節的朝聖活動結束後,教眾們紛紛打點行裝,準備啟程回家。張殿良和其他幾位被相中的「高人」則留在了教中,每天也沒什么正經事,除了在田莊裡巡視,就是陪著新任的教主大人和大法師閒聊。不過張殿良可沒這麼悠閒,他需要搜集更多聞香教為非作歹的證據,而他的主要突破口,就是王好義。為了進一步拉近與王好義的關係,張殿良主動提出給他說書,王好義一聽,拍手叫好道:「好好好!您就給我說那個西遊記!」
張殿良那是娓娓道來,別看每天只說兩回,但經過他各種添油加醋的藝術加工,每次少說也講一個時辰。每次王好義都聽得意猶未盡,還要拉著張殿良一邊喝酒一邊探討一番。時間一晃過去了半個月,張殿良心裡始終還有一個疑團懸在那兒。所謂的觀世音菩薩捎來的口信到底是什麼用意,以及王森的真實去向。
借著一次倆人喝酒的機會,張殿良試探了下。王好義聽到張殿良問起了父親,面露難色,躊躇地說:「我告訴你,你可不能說出去。」
張殿良盯著王好義的眼睛,深深點了點頭。
「其實,我知道是怎麼回事。父親五年前就被官府抓走了。」接著,王好義說起了事情的經過。
王森原先有一個得意門徒,名叫李國用。此人腦子好會算計,很多年前開始,王森就讓他管理教內的錢財。但後來李國用禁不住金錢的誘惑,傾吞了不少,被發現後徹底與聞香教決裂。李國用離開聞香教後自立門戶,拉走了不少聞香教的教眾,和王森徹底結了仇。雙方為了搶地盤、拉人頭,還發生過好多次械鬥。衰的是,王森在五年前的一次武鬥中,親自下場毆鬥,失手打死了人,被李國用咬住不放報告了官府。
官府為了避人耳目不招惹教眾,特意選在深夜裡抓走了王森,所以知道內情的沒幾個人,這也正好給聞香教中有異心的高層,也就是以王森三兒子王好賢和弟子徐鴻儒這一班人,創造了便利。他們先開始是對外一致宣稱,王森得了重病不能見人,後來見中秋節朝聖日益臨近,王森又出獄無望,王好賢和徐鴻儒一合計,乾脆來個順坡下驢,就說王森去天庭赴宴了。於是一連五年,每一年的中秋,王森都會被不同的神仙請去賞月。王好賢還特意囑咐二哥王好義不要把這事說出去,並且告訴他說,父親是受觀世音菩薩庇護的,不會受罪。結果沒想到父親這麼快就受到了度化,提前去了極樂世界。
張殿良聽聞後,心裡不由得一陣發毛:給王森的消失編造出這麼玄幻的理由,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很有可能那王森是被秘密處死了,而且行兇者與假觀音的製造者必定是同一人,除了教主和大法師,再沒有旁人滿足這兩條了。
無論如何,王森肯定不會再回來了,也許他正躺在某個亂墳崗子裡,給大地提供養分呢。
但聞香教的黑幕不止於此。
又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張殿良發現聞香教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斂錢,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覆蓋面巨大的利益傳輸網,各地都設有分會,教眾們每季都要向當地的會主、傳頭們繳納根基錢,清點之後,各分會的負責人會把錢封裝起來,外面烙上帶有三個王字的標記,然後以一日百裡的速度送到石佛口。根基錢的大頭會交給王家,剩下的由各個級別的頭目們依次瓜分,職位越高分到的錢越多。所以為了提高職位,很多人都來賄賂王好賢。王好賢這時則像皇帝一樣,鄭重地授予他們教內的官職。也許你要問,這些官職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花那麼多錢買來有什麼用?
你可別小看這些官職,有了它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跟底層教眾們斂財。買官的人一定會把自己付出的本錢加倍補償回來,這樣,普通教眾們的生活越來越苦,可他們又不敢退出聞香教,不想半途而廢,據說退出後會遭天譴。為了以後能順利進入極樂世界,只能傾其所有,也顧不上這輩子能不能過下去了。就這樣,一級套一級的盤剝,苦的是那些愚昧的百姓們,光有精神上的滿足,日子卻越來越苦。
等張殿良感覺已經把聞香教的底細摸得差不多了,他決定開始行動。首先他不能去報官,因為朝廷只會用武力粗暴鎮壓,受苦的是百姓。而且,聞香教勢力壯大,私下裡與官府有不少勾連,官府根本不會搭理他,弄不好還會拿無辜的百姓當替罪羊。因此,張殿良最好的選擇就是說服王好義,勸他弟弟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