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氏頭條】探訪惠安辜鴻銘紀念室,辜氏族親的兩岸情緣

2021-01-15 辜氏同宗網


只因排斥赤誠心。南僑情愫誰人比?護我中華民族尊。」日前,在惠安縣螺陽鎮上坂村辜鴻銘紀念室,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聲吟誦詩詞,朗朗童聲傳遍村莊。


據介紹,辜鴻銘祖籍惠安,螺陽上坂村是其父輩們生活和居住過的地方,為了紀念這位近代史上傑出的國學大師,近年來,當地的辜氏宗親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行紀念辜鴻銘中華詩詞吟誦會。吟誦會當天,來自泉州、惠安兩地的詩詞作家,匯聚一堂,與上坂小學數十名少年兒童同吟齊誦包括辜鴻銘先生詩文在內的中華優秀詩詞。


「讓家鄉後人汲取辜鴻銘先生的正能量,用心靈的語言,誦吟高歌,將中國人的精神在新的時代發揚光大。」組織吟誦會的螺陽書院工作人員說道。



辜鴻銘是清末民初的一代文苑精英,以奇人、怪傑而聞名中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和先行者,曾將「四書五經」譯成英文傳播國外,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辜鴻銘英語當年曾被孫中山譽為中國第一,被印度聖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其身兼十三個博士學位,精通九種外語。據有關資料考證,先祖於清康熙年間從福建惠安縣螺陽鎮上坂村辜厝移居臺灣鹿港,後又移居馬來西亞。辜鴻銘在臺灣的堂侄、海基會原會長辜振甫的太太嚴倬雲女士在回閩尋根時,就曾為惠安螺陽辜氏宗祠題字——脈承惠安。


據了解,螺陽鎮上坂村辜氏族親合力重建辜氏宗祠,1999年春落成,並設立「國學大師辜鴻銘紀念室」,今年剛好是20周年。


「為了傳播國學精神,擴大辜氏宗親文化的影響,讓村裡民眾對於國學大師辜鴻銘有更深的了解。」辜鴻銘紀念室負責人、年逾古稀的辜炳輝老先生介紹,目前村裡姓辜的將近300人,整個惠安縣辜姓約1500人左右。


走進辜鴻銘紀念室,屋內左側走廊牆壁上貼有辜鴻銘生平事跡和訓示名言,對面的右側牆面則貼有辜振甫生前開展兩岸工作的部分事跡。廳堂中央設為活動場所,廳堂左側有一陳列室,收集了辜鴻銘先生著書文集及歷史照片等。


「有辜鴻銘老先生翻譯的經典國學,寫過的詩詞,也有後人給他寫的傳記評論,這些書籍都是設立紀念室時宗祠去收集的。這張照片是辜先生在北大教書,這一張是上世紀印度泰戈爾詩人來中國時和辜先生合影,當時兩位都是文化界大師級人物。」辜炳輝介紹說,辜鴻銘對國學的貢獻後人有目共睹,紀念室成立後一直秉持弘揚國學文化,開展經典誦讀等活動,傳承辜鴻銘國學精神。


當地鄉賢、泉州市攝影家協會原主席林水坤參與策劃了辜鴻銘紀念室揭牌成立儀式,辜鴻銘祖籍在惠安的最早報導出自他手,年過花甲之年的他已報導過無數辜氏後人紀念辜鴻銘的活動,包括辜振甫的太太嚴倬雲女士回閩尋根事跡。



「辜鴻銘是辜振甫的堂伯父,上世紀20年代辜鴻銘曾到過臺灣辜振甫家小住一段時間,那時辜振甫大概7歲。辜氏宗祠和辜鴻銘紀念室落成之時,擬邀請辜振甫先生參加,後來因各種原因,沒能如願,不過有收到他的復函。」林水坤說。


據了解,當年辜振甫復函道:「『國學大師辜鴻銘紀念室』之興建,於歷史暨我辜氏後代均屬大事……有關本氏宗祠將舉行進主大典一事,理應奔赴效勞,惟屆時已排定其它要務,不克分身,殊感遺憾,至盼日後得便返鄉祭禮,一償心願……」



據介紹,乾隆末年,惠安辜氏七世辜宗攜子赴臺謀生。根據螺陽上坂村辜氏族譜記載,辜鴻銘是惠安辜氏十一世。


辜炳輝說道,清初上坂辜氏共有三房,其中第三房也就是辜振甫祖輩於清初赴臺發展。為了紀念到臺灣發展的辜氏宗親,上坂辜氏宗祠祭祖時仍不忘尾房的份子例。「逢年過節在祠堂祭拜祖先的時候,一般每個房頭都要擺上五碗米飯,其中長房擺了七碗,就是替當時離鄉到臺灣謀生的第三房宗親多擺兩碗,這也是我們祖輩交代下來的。」


如今談起惠安辜氏,不能不提生前擔任過海基會會長的辜振甫。據史料記載,1924年,辜鴻銘曾應堂弟辜顯榮的邀請去臺灣講學。辜顯榮乃是辜振甫的父親,他和辜鴻銘屬於惠安辜姓的第十一世,辜振甫屬十二世。辜鴻銘到臺後,住在辜顯榮的涼州街家中二樓。此時辜振甫七歲,聰明伶俐,頗得辜鴻銘垂愛。除教他ABC,還不忘灌輸中國文化。辜振甫很快愛上了這位風趣幽默的伯父。



兩岸親情割不斷。2004年2月10日,時任臺海海基會會長辜振甫夫人嚴倬雲回泉州與辜振甫私人教師辜淑如次子辜世輝見面。


辜炳輝談到一個細節,他說辜鴻銘到臺灣講學時,對處身日據時期的臺灣,辜鴻銘告誡為日本殖民當局做事的辜顯榮「時刻莫忘了自己是中國人」。此話留在辜顯榮記憶深處,也留在年幼的辜振甫等辜氏家族的後人心裡。


採訪期間,辜炳輝帶著記者前往二十公裡之外的泉州臺商投資區東園鎮長新村,拜訪辜氏族親辜世輝。今年90多歲高齡的辜世輝老先生是教師出身,他的父親辜叔如是辜振甫的家庭教師,被辜振甫尊稱為啟蒙恩師。辜振甫生前獲悉祖籍地在惠安之後,多次通過與辜世輝書信來往,了解老家宗親情況。20年前惠安上坂辜氏宗祠建成之時,辜振甫還為宗祠《重建志》文稿修正寄回。《重建志》清楚地敘述了辜氏的發展史及惠安閩臺辜家的血緣關係。


辜世輝在整理記錄《辜氏族譜》中提到,1997年7月31日晚上,辜振甫會晤廈門市經貿赴臺灣參訪團一行,談話中提起祖籍惠安,不禁流露出悠悠思鄉之情。2005年1月12日,辜振甫夫人嚴倬雲返鄉探親寫下了「脈承惠安」四個字。


據介紹,辜振甫曾在書信中講到「鴻銘先生誨之諄諄,本人深蒙啟迪,終身受用,並常以之轉囑後輩共勉之。」可見,辜鴻銘對辜振甫的影響至深,這也是辜氏叔侄的情感所在。



辜鴻銘(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縣,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


他翻譯了中國「四書」中的三部——《論語》《中庸》和《大學》,創穫甚巨;並著有《中國的牛津運動》(原名《清流傳》)和《中國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義》)等英文書,熱衷向西方人宣傳東方的文化和精神,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相關焦點

  • 探訪惠安辜鴻銘紀念室:辜氏族親的兩岸情緣
    日前,在惠安縣螺陽鎮上坂村辜鴻銘紀念室,一群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齊聲吟誦詩詞,朗朗童聲傳遍村莊。據介紹,辜鴻銘祖籍惠安,螺陽上坂村是其父輩們生活和居住過的地方,為了紀念這位近代史上傑出的國學大師,近年來,當地的辜氏宗親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行紀念辜鴻銘中華詩詞吟誦會。
  • 這個福建人的故居,藏著辜氏族親的兩岸情緣
    辜鴻銘在臺灣的堂侄、海基會原會長辜振甫的太太嚴倬雲女士在回閩尋根時,就曾為惠安螺陽辜氏宗祠題字——脈承惠安。  據了解,螺陽鎮上坂村辜氏族親合力重建辜氏宗祠,1999年春落成,並設立「國學大師辜鴻銘紀念室」,今年剛好是20周年。
  • 辜振甫和故鄉惠安上坂
    其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已引起臺灣島內的高度重視和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汪辜會談」是在兩岸兩會於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舉行的。在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汪辜會談」就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聞等領域的交流進行了協商,籤署了四項協議,受到了海峽兩岸和國際社會的普遍好評。
  • 辜鴻銘的「祖籍」及其檳榔嶼祖先考
    郵發代號1-201關於辜鴻銘的祖籍,因一直缺乏有說服力的考證材料,往往基於猜測而莫衷一是,大致有福建漳州海澄、廈門同安、泉州惠安、泉州晉江數說。近現代史學者黃興濤說:「關於辜氏的祖籍是福建,這沒有分歧,但在具體所屬地區上則有不同說法,除了『同安』說外,還有『廈門』說和『晉江』說,辜氏曾自稱『廈門辜湯生』(Tomson Amoy)。『晉江』說最早出自王森然,見北京圖書館館藏《辜鴻銘評傳》稿本,現有關晉江人物誌,也有把辜鴻銘列入的,但持『同安』說的人較多,最早的有《清史稿》和辜氏好友羅振玉的說法,我個人認為同安說較確。」
  • 探訪潛水勝地臺灣綠島:三星教練的兩岸情緣
    探訪潛水勝地臺灣綠島:三星教練的兩岸情緣
  • 辜鴻銘逝世90周年|《中國人的精神》是如何成為暢銷書的
    倘若搜索一下關於辜鴻銘的媒體文章標題,各種「怪傑」紛至沓來:清末怪傑、民國怪傑、狂士怪傑、曠世怪傑、文壇怪傑……總而言之,就是要強調辜鴻銘的與眾不同。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公眾對辜鴻銘的刻板印象就是一個很有學問的怪老頭,也十分樂於閱讀和傳播那些學術思想之外的趣聞軼事。
  • 菊花插得滿頭歸:由頭髮說到辜鴻銘、林語堂
    辜鴻銘不動聲色掏出一份報紙來看。洋佬們一看,個個笑得五官挪位:「看看這個大老土,連英文都不懂,還要看報!你瞧他把報紙都拿倒了!」辜鴻銘等他們笑罷,也不慌不忙,用流利的英語說道:「英文這玩意兒太簡單,不倒過來看,還真是沒什麼意思!」辜氏回國後,長袍馬褂、瓜皮小帽,頭髮也皈依了辮子,娶中國式的一妻一妾,先為湖廣總督張之洞幕僚,後為清廷外務部官員,再後為北大教授。
  • 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啟動 移動網際網路助力兩岸尋根路
    中國臺灣網12月28日北京訊 (記者 尹賽楠)12月28日下午,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今日頭條宣布將聯合兩岸的媒體、公益機構,用網際網路科技幫助更多臺灣同胞實現尋親尋根的願望,為密切兩岸交流貢獻力量。
  • 臺胞為母尋親:一段兩岸間的家書情緣
    臺胞為母尋親:一段兩岸間的家書情緣 2020-12-12 12:25:37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泉州12月12日電 (孫虹 吳冠標)「一封封往來兩岸的普通家書,講的都是兩岸民眾之間的故事與聯繫,而且是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眼裡,家書,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  幾天前,來自臺灣的範植明先生與其在大陸的舅舅李子和一起,將一批珍藏多年的家書捐贈給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 2017海峽兩岸古城民俗文化節牽起兩岸百年情緣
    牽起兩岸百年情緣 在繼2016年海峽兩岸古城民俗文化節成功在廈門舉辦之後,廈門城城隍廟與臺灣南投埔裡瀛海城隍廟、臺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聯合策劃的2017海峽兩岸古城民俗文化節於臺灣南投埔裡圓滿舉辦。兩岸攜手見證兩岸古城歷史法緣相循,用行動實踐兩岸一家親。此次盛會開展了海峽兩岸開臺城隍文化論談、兩岸城隍夜巡民俗、兩岸古城民俗圖片展等系列活動在臺盛況空前,引起空前的反響。       廈門與臺灣一衣帶水,兩岸古城歷史同根同緣。公元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將廈門城城隍神像與諸多神像請至戰船,心中祈請順利收復臺灣。船至臺南鹿耳門水漲三篙得以成功登陸收復臺灣。
  • 晚清搞笑大咖,一代奇才辜鴻銘
    在晚晴,有三條辮子最出名,一條是軍閥張勳,一條是學者王國維,一條是大師辜鴻銘。張勳的辮子是政治野心,王國維的辮子是文化象徵,辜鴻銘的辮子是搞怪大咖。那年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薦舉,辜鴻銘來到北大教書,被稱為最古怪的人。有同學在課堂上看不慣他的辮子,就開玩笑說:「有沒有想要立刻出名,只要把辜先生的辮子剪掉,明天報紙會登上頭版頭條。」
  • 通訊:嚴復家族的兩岸情緣
    通訊:嚴復家族的兩岸情緣 2015-11-09 07:55:26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福州11月9日電 題:嚴復家族的兩岸情緣
  • 辜鴻銘在東京大學演講時,為何說「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1924年,辜鴻銘先生在日本東京大學做了一次演講,主題為《中國文明的復興與日本》。在演講過程中,辜鴻銘語出驚人,他提出了「日本人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國人」這一觀點。此言一出,立馬遭到了臺下不少中國學生的反對,在他們看來,辜鴻銘為了討好日本人,已經完全沒有底線了。
  • 兩岸青山王信眾再續緣
    中新社福建惠安6月11日電 (記者 孫虹)「青山王是兩岸共同的信仰,我們說著同一種語言,訴說著同一個故事,擁有同樣的血緣。一樣的青山村、一樣的青山宮!」11日,臺灣臺北艋舺青山宮常務監事郭紀鳳珠在福建惠安縣出席海峽兩岸青山王信仰文化交流會時如是說。
  • 「迎合為上」的臺灣辜氏家族
    與大陸同根同源的臺灣也在踐行著「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然而辜氏家族卻是一個例外。  辜顯榮、辜振甫、辜濂松——從日據時代興家旺族開始,辜氏家族在臺灣的風雨百年歷史中非但沒有因砥礪而止步,反而蒸蒸日上。  「漢奸」辜顯榮  「五大家族」——臺灣最具政經影響力的五大知名家族集團。
  • 臺灣辜氏有意涉足內地銀行業經營人民幣業務
    中新網香港11月30日消息:臺灣辜氏家族名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辜濂松表示,有意在內地開設辦事處及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但要視乎內地政府允許在哪些地方設立,該行意向是集中於服務臺商為主的地方。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辜濂松表示,是否入股內地銀行要視乎內地法規而定。兩岸相繼加入世貿,臺商亦容許在內地經營保險及銀行業務。
  • 煙臺舉辦兩岸媽祖宮廟走親交流活動(圖)
    兩岸情」兩岸媽祖宮廟走親活動,與煙臺天后行宮、長島顯應宮、長島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及當地媽祖信眾,以融合兩岸民眾媽祖情緣為主題,舉行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聯誼交流,取得良好效果。兩岸情」文藝晚會,參加走親活動的宮廟負責人、兩岸信眾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共1000多人歡聚一堂,共頌媽祖懿德。臺灣北港朝天宮、雲林北港鎮南陽小學、廈門閩南朝天宮、長島顯應宮秧鼓團等分別表演了極具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尤其是南陽小學的學生們帶來「電音三太子」表演,讓媽祖信眾們欣賞了臺灣的文化特色,把兩岸媽祖宮廟走親活動推向了高潮。
  • 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原標題:一壺馬祖高粱的兩岸情緣) 新華社臺北11月20